英國國家檔案館不久前解密一批文件,記載了1951年夏天,美國中情局官員喬治·普盧辛如何出現在倫敦,密會英國石油公司的3位高管,并透露了美英合力摧毀中東地區石油工業,以防珍貴的石油資源落入蘇聯手中的計劃。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把這項計劃稱為石油“拒止政策”。
相關計劃早在1948年便開始醞釀。彼時,蘇聯完全控制了德國東部,其對柏林的軍事封鎖進一步激化了西方對“全面入侵”的恐懼。而在中東,杜魯門政府及其盟友擔心自身無法制止莫斯科對伊朗和伊拉克等國的滲透,遂決定搶先摧毀當地的石油設施,防止被蘇聯人撿了便宜。這正是普盧辛倫敦之行的動機——爭取英國石油公司對相關計劃的支持,希望對方扮演執行人的角色。
為確保萬無一失,普盧辛專程接洽了時任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副總裁特里·杜斯。杜斯在二戰期間為美國政府工作,是CIA掌門人艾倫?杜勒斯的老相識。阿美石油公司提供了專業指導,包括如何堵塞油井及摧毀煉油廠。鑒于美國當時在海灣地區缺乏軍事基地,英方同意在阿美員工破壞油井設施時為其提供武力保護傘。
為盡可能徹底地摧毀油田,CIA先后在阿美公司內部安插了645名內線,并秘密派遣5名特工進入這家企業,擔任“總經理助理”。作為具體支持,CIA總共向這些人提供了9噸烈性炸藥,并未引起當地人懷疑。
但英國石油公司不情愿卷入這場陰謀。 1950年底,英國在伊朗最大的石油公司昂格魯-伊朗公司總裁托馬斯?弗萊瑟知曉該計劃后極力反對,他擔心:一旦伊朗政府知道公司參與其中,會實施勒索或下逐客令。自此,美英開始因利益沖突在中東彼此疏遠。
隨著相關工作不斷深入,阿美公司越來越擔心消息泄露帶來的風險。駐扎于科威特、巴林等國的英國石油公司也接二連三地向倫敦抗議:“萬一計劃曝光,政府能否賠償我們的損失? ”隨著美國政府換屆,華盛頓也開始傳出質疑聲。多方面的建言,讓艾森豪威爾最終選擇更改計劃:將摧毀石油設施視為阻止蘇聯進軍的最后手段,而非當務之急。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