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決策層開始著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對實體經濟進行供給側改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這在汽車領域十分明顯。
據報道,國務院曾于10月8日召開的常務會議上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向NBD汽車表示,我國汽車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上述新政策主要是預防汽車市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其對新能源汽車有引導作用。
事實上,目前我國傳統燃油車市場格局已趨于穩定,六大汽車集團占據了半壁江山。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排名前十位車企銷量占總銷量的88.53%。
而對于新興企業而言,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面臨較大壓力,因此新政策對傳統燃油車市場格局并不會造成較大影響。
預防結構性產能過剩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增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開始凸顯,其中汽車行業產能過剩較為明顯。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37家主要汽車生產企業整車累計生產3122萬輛,占當年汽車總產量的98%,其中乘用車生產2575萬輛,產能利用率為81%;商用車生產547萬輛,利用率為52%。
針對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10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及“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
對此,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向NBD汽車表示,上述新政出臺并不意味著我國汽車市場已飽和,就千人汽車保有量來看,我國汽車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而在10月27日舉辦的2016中國汽車營銷論壇上,中國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也表示,我國汽車產業尚未達到需求峰值,與其他諸多產業有明顯區別。
而在師建華看來,新政策主要是預防汽車市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一方面避免行業再迎來技術能力落后的企業;另一方面也鼓勵企業朝新能源方向發展,而我國汽車市場自身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事實上,面對產能過剩,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9月工信部提出《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也都是旨在對目前我國汽車市場進行結構性調整。
傳統燃油車格局趨穩
“新政策對目前傳統燃油車行業格局的影響并不是很大?!敝袊嚬I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向NBD汽車表示,目前,我國傳統燃油車市場格局已趨于穩定,新建傳統燃油車企業競爭力相對較弱,很難與已有的企業抗衡,因此從市場角度看,新成立傳統燃油車企業的意義并不大。
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汽累計銷量為1936.04萬輛,前十位的汽車集團累計銷售量達1713.98萬輛,占比高達88.53%。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松泉認為,一方面傳統燃油汽車行業發展成熟,競爭已十分激烈,存量車企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品牌優勢,新進入企業則很難打破現有格局而立足;另一方面,傳統燃油汽車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均有較高門檻,新建企業難度很大,因此即便沒有該項政策的約束,目前市場上傳統燃油汽車企業的新建需求也非常少。
此外,對于新政策是否徹底關上了新建燃油車企的大門等問題,乘聯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認為,新政策說的是“原則上”,也就是說如果出現特殊情況,比如一家新企業通過新技術將油耗排放控制得非常低,也并不是沒有通過的可能。不過,我國的傳統燃油車市場格局已趨于穩定,出現“特殊情況”的概率非常小。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有新企業要進入,也可通過收購、入股等方式繞開“政策壁壘”,因此新政對傳統燃油車市場格局影響并不大。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