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川滇交界的珙縣,“因林而美、由礦而興、緣僰而名”。往昔川南的產煤大縣,如今煤炭開采嚴重萎縮,發展縣域經濟急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最近幾年來,新能源頁巖氣的勘探開采已經初具規模,有利于推動珙縣工業經濟轉型發展。 以頁巖氣開發為依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珙縣“三產并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思路,“十三五”期間,珙縣明確“國家級能源(頁巖氣)綜合開發基地”的產業定位,突出以頁巖氣等優勢資源就地轉化和深加工,以不斷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2012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復中石油公司同意在“十二五”期間設立“四川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面積6534平方千米)和“滇黔北昭通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面積15078平方千米),珙縣地處該兩大示范區的核心交匯地帶,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珙縣作為四川省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先行區和主產區,將支撐宜賓市到2020年形成年產氣30—40億立方米的目標。目前已經實現多項全國第一:第一個設立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第一個實現向居民供應頁巖氣和頁巖氣工廠化生產;第一個創新開發模式成立合資企業;第一個建成我國第一條頁巖氣輸氣干線工程;浙江油田公司YS108井單井日產量曾達20.68萬立方米。目前頁巖氣勘探開發已經完成投資18億元,建成25個產氣平臺、72口井,日產氣470萬方、年產氣15億方。 珙縣圍繞產業轉型,突出精準招商,動態確定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自2009年頁巖氣勘探開發以來,珙縣始終探索頁巖氣就地轉化綜合利用推廣工作,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出發,著力做好頁巖氣的精深加工。為加快頁巖氣就地開發綜合利用,珙縣積極爭取留存氣指標,解決重大項目用氣需求指標,加快工業用氣及民用天然氣配套工程項目建設。珙縣與北京華恒業能源公司、宜賓中元石油化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及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等就頁巖氣綜合開發利用簽訂了投資框架協議。 今年5月,珙縣與宜賓中元石油化工投資開發公司正式簽署“珙縣頁巖氣就地轉化綜合利用項目”投資協議。該項目總投資13.8億元,將建頁巖氣液化廠2座,總產能設計日產氣300萬立方米,就地轉化頁巖氣每年10億立方米。該項目分兩個階段建設完成,目前該項目正有序推進。圍繞產業轉型發展,強化要素支撐,先后對接和完善13個行業專項規劃,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工業生產的各項要素保障。同時油氣田廢水綜合利用、珙縣石油氣充裝站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確保了頁巖氣就地綜合利用項目的配套服務工作。 以頁巖氣利用為中樞 拉長頁巖氣產業鏈 珙縣積極為保障頁巖氣勘探開發營造優良的政務環境、法制環境、要素環境和重商環境,盡最大的誠意,用最優的服務不斷吸引外來項目在珙縣投資建廠,探索頁巖氣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發展。加快傳統天然氣化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進完善上羅鎮頁巖氣產業園建設,引進、建設高附加值產業項目,逐步提高頁巖氣產業鏈產值。鼓勵頁巖氣作為工業化清潔燃料,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積極推廣LNG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巡場、上羅、孝兒LNG/CNG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分布式能源應用項目,鼓勵頁巖氣在分布式能源領域的應用,培育發展清潔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產業項目。 珙縣在加快推進以頁巖氣優勢資源為重點的工業轉型發展同時,加快培育支柱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蠶桑、茶葉、烤煙、畜牧和林業綜合開發“4+1”特色優勢產業,實施全域農產品安全工程,大力推進全域農產品“三品”建設,著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扎實推進全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重點培育發展電子商務、現代金融、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態;加快城市綜合體、物流中心等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商貿物流服務水平。 以頁巖氣能源為優勢 大力推進“氣化珙縣” 珙縣充分發揮頁巖氣資源產地優勢,結合全省非居民用氣價格市場化改革,重點推進一批清潔環保、產品附加值高的綜合利用項目,逐步推進“氣化珙縣”建設。從寧201—H1井開始產氣起,珙縣就優先保障民生用氣,主動與頁巖氣開發企業磋商頁巖氣民用事宜,加快珙縣南部鎮鄉民用頁巖氣工程建設,2012年引入瀘州恒圣公司對縣域南部15個鄉鎮進行頁巖氣管線建設,管線建成后滿足5萬戶居民用氣,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1萬戶農民群眾用上了清潔頁巖氣,這一民生工程造福山區農民,為推進“氣化珙縣”邁上一個新臺階。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