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能源消費結構失衡主要受制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此外,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統的改革進程也對能源結構的形成和變化產生重要的影響。
? ? 在改革開放前,天然氣只是作為石油的伴生品。從改革開放到1998 年能源系統重組改制之前,國內天然氣產業剛剛起步,沒有得 到系統的規劃發展,國內天然氣每年的消費量在 200 億立方米以下。
?
? ? 1998 年重組改制促進了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氣經濟的持續增長?!笆濉逼陂g,國內建設了西氣東輸管道干線、實施海氣登陸管道工 程,促進天然氣上下游協調發展,在全國形成了四川、鄂爾多斯、 塔里木和海域 4 個累計探明儲量在萬億立方米以上,年產量 100 億 方以上的天然氣生產基地。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初見成效。
?
? ? 我們認為,1998 年能源系統重組改制是影響天然氣工業發展 的第一輪變革。
?
? ? 三大石油天然氣公司經歷重組、改制,建立現代企 業制度,在境內外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歷程,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持 續優化,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調整天然氣產業結構,爭取國家扶 持政策等,促進天然氣工業在“十五”、“十一五”時期得到快速發展。
?
? ? 受制于天然氣供應瓶頸和價格機制不順暢等因素, 天然氣消費占比依然較低,國內能源結構調整仍任重道遠。日益突出的環境制約、歐美國家“能源革命”的示范效應將成為我國加快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主要推動力。新一輪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將在國際油氣價格下跌背景下加速,在“十二五”時期天然氣資源開發、管道建設、簽署進口協議、非常規天然氣技術進步等推動下,國內天然氣產業將步入“放量增長”階段。
?
? ? 失衡的能源消費結構仍然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根源,天然氣的環保性優勢在能源政策制訂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持續的霧霾天氣倒逼環保部門加大力度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
? ? 國務院“大氣十條”中提出,到 2017 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 比重降低到 65%以下。京津冀區域城市建成區、長三角城市群、珠 三角區域要加快現有工業企業燃煤設施天然氣替代步伐,到 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鍋爐、工業窯爐、自備燃煤電站的天然氣替代改 造任務。
?
? ? 之后環保部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 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中更是明確區域燃煤控制總量,即到 2017 年 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東省分別凈削減原煤消費 1300萬噸、1000 萬噸、4000 萬噸、2000 萬噸,并且要求現有煉化企業 的燃煤設施,全部改用天然氣或由周邊電廠供汽供電。
?
2014 年 11 月 19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 劃(2014-2020 年)》,進一步明確要堅持增加供應與提高能效相結 合,加強供氣設施建設,擴大天然氣進口,有序拓展天然氣城鎮燃 氣應用。到 2020 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 10%以上。
?
? ? 經濟性和環保性是決定能源消費的重要因素。
?
? ? 在環保壓力與日 俱增的背景下,天然氣消費的環保性優勢被得到更多的重視,推動 能源政策持續鼓勵增加天然氣消費比重。另一方面,從經濟性來看, 過去 10 年,北美非常規油氣資源產業和產能的爆發,極大地改變 了天然氣以及能源工業的圖景。加上近期國際油氣價格大跌,國內 天然氣價格改革有望提速,天然氣價格下調預期將為強化環保性優 勢、加快天然氣能源替代注入更大驅動力。
?
? ? 天然氣是重要的一次能源和化工原料,按所用行業可分為工業 燃料、工業原料、城市燃氣、交通運輸、天然氣發電等。近年來, 城市燃氣、交通運輸消費占比大幅上升,分別從 2000 年的 15%、3%上升至 2012 年的 23%、11%。天然氣消費區域的拓展和消費群 體的多樣化,使得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從化工原料(合成氨、尿素 等)、工業燃料用氣主導,向城市燃氣、交通運輸等方面轉變。
?
? ? 十三五:能源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天然氣迎來放量增長
?
? ? 我們認為,受制于天然氣供應瓶頸和價格機制不順暢等因素, 過去十余年的增長仍是“被抑制的增長”。隨著“十二五”期間新一輪 天然氣資源開發、管道建設、簽署進口協議和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 進,天然氣產業鏈進入更加開放和市場化時期。在日益突出的環境 制約、歐美國家“能源革命”的示范效應、國際油氣價格持續下跌等 因素的驅動下,中國能源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期,國內天然氣將迎 來“放量增長”階段。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