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華為已經服務于全球TOP20的石油公司中的14家,油氣管道超過3.8萬公里,客戶分布于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一家油服領域的巨鱷。 在絕大多數人眼里,華為是一家通信公司,但不為人知的是,華為早已撬開了能源行業的財富之門,成為一家油服領域的巨鱷。 從2011年開始進入企業業務市場以來,華為在油氣領域不斷深耕,從最早的語音電話設備到交換機、數據中心再到生產的辦公網絡。時至今日,華為不再是一家單純的設備供應商,而是綜合方案提供商。 6年前,華為的主要業務還是提供一些非常零散的設備和服務,兩年后,華為已在中石油建成當時全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2014年,華為成為中國石油第一家ICT戰略合作伙伴。2015年,華為集齊三桶油的重要業務,獨家承建了中國石油兩地三中心的核心網絡,華為SAP HANA服務器、存儲服務于中石油、中石化ERP應用;華為敏捷網絡解決方案支撐在中國海油廣域網運行。而去年,華為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為石油石化從上游到下游打造智慧油田、智能煉化、智慧管線、智慧銷售,完成從最主要的ICT基礎設施提供商到信息化戰略合作伙伴的轉型,華為正在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和生態。近年來,華為還開始將業務拓展到石油天然氣智能化開采與管理,多次在世界石油展露面,打入世界石油市場。 這個行業實力雄厚的四大公司都是百年老店,老大是法國的SLB,另有美國的HBL,后者其中一任總裁還是美國前副總統切尼,迪拜的辦公室直接在迪拜酋長的辦公室的樓下,其余兩家是美國的貝克休斯和威德福。中國的油服企業主體都是三桶油旗下的制造公司或者服務公司,如中海油旗下大名鼎鼎的中海油服,中石油旗下的長城鉆探,中石化旗下的中原鉆井。這個領域巨頭早已盤踞多年,華為作為后來者如何在虎口奪食,并站到世界油服舞臺的呢? 打開手機,通過軟件察看自己公司每個工廠的實時辦公情況,應該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老板們最基本的標配了??墒窃谑褪I域,這種場景的實現難度遠高于普通工廠。以華北油田為例,華北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副院長、數據中心副主任李鳳民說,這種難度首先體現在數據采集。近幾年,油田勘探對井下壓力數據的采集要求很高,需要物聯網技術應用在前端傳感設備和井下壓力計上,以實現對油水井、計量間以及輸油管線的實時管理和控制。另一個是勘探,勘探是有程序的,油田的地球物理勘探需要大量數據作支撐。在傳統的單機研究時代,研究人員在進入到一個區塊后,首先要搜集區塊的數據,包括地震物探的數據,以及以往在這一區塊之前打井的數據。搜集這些數據非常費時,快則十天半個月,慢則一個多月。 不僅如此,搜集數據后還要準備研究軟件,在每個人的研究環境上安裝地質研究的軟件,成本高昂、投資巨大,且每個人的研究成果不能共享,只能單機存儲,以及散落在每個研究人員的大腦里。從整個行業來看,不管煉化廠或油氣管線,所面臨的問題是實時狀態無從觀察。也是因此,原來華北油田的網絡并不十分先進,因為原來的網絡是集團公司統建的項目,統一采購路由器和交換機,不考慮各油田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即便擁有云計算、物聯網這些先進的技術,但如果不是一個可靠的敏捷網絡,也無法獲益更多。 提供敏捷網絡,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華為推出的敏捷網絡,使網絡可以隨著業務需要快速靈活地改變,這非常符合此類公司的需求。站在客戶角度,實時傳輸生產數據最為重要,華為運用在ICT領域積累的技術,匹配客戶的需求,結合不同的產品給客戶提供服務。比如華為的地下管線智能化連接,會把生產數據和視頻監控與監控系統集成和聯動,及時報警,杜絕漏油漏氣,同時生產數據也會被分派至多生產監控中心,接入視頻會議,方便領導層或者專家快速決策。 借助華為敏捷網絡、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可幫助石油石化企業提升其網絡基礎設施能力以及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能力;而借助華為融合通信、視頻會議等解決方案,則可提升其協作效率,并降低溝通成本;此外,借助華為無線LTE、視頻監控等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加速數據傳輸、更能加強生產運營安全。華北油田現在也已經做了地質勘探云,把研究環境和數據集中部署在一個統一的研究平臺上,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在這一平臺上進行研究。由于資源池化,就不需要專人整理原來勘探所需的數據;另外,研究軟件都集中到這個云平臺上,可通過授權隨時被調取,研究成果也可直接儲存到庫,公開并共享給同事。 油服領域大型企業基本都是國企,與之相比,國企的劣勢,便成了華為的優勢。知乎網友蘇佳說,中國石油行業發展時間短,積累差,從事石油工作的都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難,況且這是極其危險的行業,對制造的要求的材料極其苛刻,對服務人員素質要求極高,試錯成本極高。國企央企也存在諸多體制問題,定位交錯,石油單位承擔社會責任、企業責任、政府責任,不好搞。這個行業的國企從業者,帶有國企烙印的人在管理上和行動上相對不夠靈活,盡管他們都天天學習華為,可是格局和接地氣上仍有差距。石油制造業是特種設備和工具,需要的是特種材料,和極其豐富的數據支持,我國材料上差距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服務上,石油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慢慢起來了,但是還有差距。 后來者華為中國區在能源領域的業務分為三個部門:石油石化所屬的大企業系統部、電力所屬的電力系統部及逆變器所屬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部。華為最早只做基礎的設備,是非常零散邊緣的服務。后來在和油氣行業的客戶深入地交流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新的業務痛點,尤其在生產經營方面解決一些棘手的難題。盡管油價下跌,但畢竟在油價下跌的同時油氣企業還要關注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通過這些了解和交流,確實給華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大企業業務部部長姚茳曾在媒體見面會上說,2016年華為在石油石化行業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半m然2016年收入數據尚未最終統計,從目前的情況看,預計2016年的業績將同比增長40%以上?!痹谥袊?,華為S12800數據中心交換機獨家承建了中國石油兩地三中心的核心網絡、華為SAP HANA服務器服務于中石油ERP應用、華為存儲進入了中石油災難恢復系統等;在中國石化,華為存儲、服務器已成為中國石化的主要供應商,云計算應用于安全桌面云;而在中國海油,華為敏捷網絡解決方案則正在支撐其廣域網高效穩定運行。 在去年的一次博覽會上,華為與世界第三油氣生產大國阿聯酋最大的海洋石油公司聯合宣布,阿布扎比海上石油作業公司云數據中心正式落成,該數據中心將幫助該石油公司應對海上石油開發業務擴張帶來的海量長距離數據處理問題,同時加強關鍵業務數據和應用的安全。阿布扎比海上石油作業公司云數據中心的應用,不僅最大限度地提升IT運營效率,實現IT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最優化,還能減少30%的數據中心運營和維護費用。虛擬化的云計算,可以保持業務的高度連續性,更方便地擴展業務。 此間專家稱,2016華為全球油氣峰會在展會上聯合國際石油巨頭,全面展示了覆蓋全產業鏈的多種解決方案,包括油田行業高性能計算(HPC)、數字化生產管理、資產管理、智能油罐車管理、油氣管道入侵檢測、數據中心等,確定了華為世界級油服企業的雛形。 華為基于客戶需求,已與霍尼韋爾、ABB、哈里伯頓、SAP等業內領先的合作伙伴聯合創新,帶來一系列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目前,華為已經服務于全球TOP20的石油公司中的14家,油氣管道超過3.8萬公里,客戶分布于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 華為2015年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共獲得專利授權 50377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2550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30613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從絕對數上講,華為的專利數是中石油的5.36倍。但是考慮研發費用的話(中石油2015年投入193億元人民幣,華為2015年投入596億元人民幣),華為在研發上投入的費用是中石油的3.09倍。 “目前華為已經是石油石化行業ICT基礎設施領域最大的合作伙伴了?!币硎?,華為下一步定位做行業的戰略合作提供商,而不僅僅是提供一些硬件基礎設施?!跋乱粋€層面就要從理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利用我們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新興技術,去為客戶打造智慧油田、智慧工廠、智能管線、智慧銷售?!?面對互聯網的大潮以及各行業的互聯網化轉型,IT產業鏈進入云時代,面對龐雜的行業需求與應用場景,任何企業都無法通過單打獨斗來滿足所有客戶的各種需求,構建生態系統成為IT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華為也一改過去“單打獨斗”的作風,開放合作成為其主旋律。從5年前的堅持“被集成”到如今的構建“生態圈”,華為企業業務戰略升級的變化背后是信息化、云計算市場開放合作的大趨勢,也是作為一個后來者切入這個市場的正確角度。 與互聯網公司倡導顛覆傳統行業的革命性理念相比,華為更多倡導的是助力傳統行業轉型,這不光是傳統石油石化企業與華為之間的合作,還需要其他配套和應用,例如物聯網可能涉及到芯片廠商、設備采集層的廠商以及一些平臺運營商。據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大企業系統部渠道部部長盧雪松介紹,華為與合作伙伴合作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被集成,二是公開透明。2016年華為企業業務的合作伙伴預計會超過5000家?!叭A為提供ICT的設備,然后加上有增值的合作伙伴,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解決方案的廠商,一起在軟硬件技術上做整體的解決方案?!?/p>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