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行,石油天然氣在我國能源供給中的地位將逐步提高,其在生產以及消費等方面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 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為5.56億噸,同比增長2.8%,增速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 ? 剔除原油庫存變動因素,實際消費增速約為0.7%,消費增速大幅放緩。而據中國能源研究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石油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占比由2015年的18.1%小幅提升至2016年的18.2%,天然氣則由2015年的5.9%提升到了2016年的6.3%。以此測算,2016年石油天然氣在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占比中達24.5%,已經接近四分之一的水平。 ? 石油產量同比下降天然氣產量穩步提升 ? 梳理近年來的數據發現,從2011年開始,我國能源消費中石油的占比一直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從2011年的16.8%提升到了2016年的18.2%,年平均增長率為1.61%;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增速則相對較快,由2011年的4.6%提升到了2016年的6.3%,年均增長率為6.49%。 ? 雖然石油消費占比穩步上升,但成品油消費卻首次出現萎縮。據《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13億噸,較上年下降1%。其中汽油表觀消費量為11899萬噸,同比增長3.1%,增速較上年放緩7.9個百分點;柴油表觀消費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估計全年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6330萬噸,同比下降5.6%,增速較上年減少5.7個百分點;煤油表觀消費量3058萬噸,增長10.4%。 ?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在成品油消費下降的因素中,柴油需求的萎縮是較為關鍵的因素。因為國內的柴油需求主要受工業、物流等行業的影響,由于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了柴油終端需求的下降。 ? 石油生產也與消費環節同病相憐。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2月份,我國原油產量為2.0億噸,同 比下降6.9%。對此,國家統計局方面表示,主要是受國際油價持續低位窄幅震蕩影響,導致了原油生產企業計劃性減產情況明顯。 ? 林伯強也分析:“目前國內石油開采成本相對較高,而油價相較從前卻在低位徘徊,這就影響了石油企業的開采熱情。另外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業對于一些贏利情況不佳、效率低下的油田也在采取減產措施,這也導致了2016年我國石油開采量的下降?!辈贿^可喜的是,身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在各方面的數據仍在穩步上升。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37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天然氣消費量205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6%。 ? 另外我國的能源生產結構也在進一步的優化,天然氣產量占比也在穩步提升,2016年天然氣在能源生產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4.9%提升到了5.3%。 ? 當然,部分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速也出現了減緩的跡象,一方面由于天然氣和替代能源比較競爭力下降,另一方面則主要由于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未來可以從發展城市燃氣的增量、天然氣燃料改造、散煤的替代以及天然氣的分布式能源幾個方面帶動天然氣消費。 ? 油氣進口量大幅增長 ? 相比于在生產及消費環節石油天然氣出現的差距,在進口方面,石油天然氣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3.81億噸,同比增長13.57%。 ? 林伯強分析,我國原油進口量的上升一方面來自我國石油儲備的增加,另一方面則主要是由于我國成品油出口量的增長帶動了原油進口的攀升。 ? 據了解,2016年1~12月我國的成品油出口量為4831萬噸。同比增加了33.7%。 ? 對于成品油出口量大幅上漲的原因,金聯創資訊分析師李楊向記者表示:“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國內成品油供需關系的失衡。由于目前國內煉油產能大幅增加,需求方面卻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出口成為了一個最直接有效解決矛盾的方法?!睋顥罱榻B,在供應層面,由于此前我國的柴油供應一度出現緊缺,導致國內煉廠的柴汽比都相對較高,柴油的 ?產能增速較快,柴油方面的供需矛盾也就較為凸顯,因此也導致了柴油出口的增加。 ? “而且我國成品油的出口區域大多在東南亞地區,在當地有較強的競爭力,這也激發了國內企業成品油出口的熱情?!绷植畯娧a充說。 ? 而天然氣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2016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72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4%。 ? 國家發展改革委方面表示,我國天然氣進口量仍然保持強勢增長,天然氣“十三五”規劃氣化率提高,天然氣需求量提升可期,國內產能有限、區域性燃氣價差以及國外低氣價優勢,將推動我國天然氣進口需求不斷增長。 ? 另外,目前我國管道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給我國天然氣的進口提供了保障,為我國未來天然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據記者了解,目前油氣進口西北、東北、西南、海上四大戰略通道格局基本形成。而且“十二五”期間我國建成天然氣干線管道2.14萬千米,地下儲氣庫7座。截至2015年底,天然氣干線管道總里程已達6.4萬千米,一次輸氣能力約2800億立方米/年,建成地下儲氣庫18座,工作氣量55億立方米。 ? LNG方面,“十二五”期間累計建成LNG接收站9座,新增LNG接收能力2770萬噸/年。截至2015年底,建成LNG接收站12座,LNG接收能力4380萬噸/年,儲罐罐容超過500萬立方米。 ? 油價回暖企業利潤攀升 ? 2016年已然成為歷史,隨著油氣領域各項數據的不斷出爐,除了回首一年的變化外,也引發著業界對2017年的期許和預測。而國際油價的走勢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預測,預計2017年世界石油市場將重歸平衡,國際油價將實質性回升。預計2017年布倫特年均價為53美元/桶至58美元/桶,布倫特與WTI價差可能有所擴大。 ? 林伯強對此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預測,2017年的國際油價將較2016年有所上升,并且隨著國際油價的攀升,國內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企業業績也將有所好轉。 ? 資料顯示,2016年由于國際油價的持續低迷,導致我國石油企業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中石油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4億元,同比下降94.4%;中海油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油氣銷售收入僅為307.5億元,同比下降15.2%。 ? 除了油價方面的數據外,宏觀層面也對未來我國油氣行業發展定下了基調。 ? 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中指出,2017年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8%左右。 ? 在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消費將進入新的穩定發展期,預計到2020年,石油產量將繼續維持在2億噸以上,表觀消費量達到5.9億噸,年均增速降至1.52%;而天然氣將實現快速增長,到2020年綜合保供能力可達3600億方以上,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升至8.3%~10%。 ? 對此,林伯強表示:“目前實體經濟逐漸企穩,柴油需求有望回升,因此預計2017年石油消費也將逐漸上升。另外天然氣消費比重要達到油氣‘十三五’規劃中預定的目標,到2020年每年的增速也要達到15%以上?!倍鴮τ谖覈蜌庑袠I未來的發展,姜學峰認為,2017年我國對外依存度可能突破65%,煉油能力將重回增長軌道,產能過剩形勢更加嚴峻。另外我國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將全面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仍是政策調節的重點。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