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俄羅斯管道油氣與美國LNG在歐洲能源大戰一觸即發

? ? 據高盛估計,LNG(液化天然氣)將于2017年開始供給過剩,鑒于亞洲及南美天然氣進口皆以LNG形式為主,而歐洲則仍主要以管道油氣為多,因此過剩的LNG很有可能涌向歐洲。管道油氣與LNG在歐羅巴大地上的能源大戰一觸即發。? ?   作為歐洲管道油氣的主要供應者,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技術成熟,出口成本非常低,優于來自北美及澳洲的LNG;但在定價機制上,俄羅斯采用的與油價聯動之定價機制在實際交易中多采用期貨交易(LNG則多為現貨交易),因此實際交易價格高于凈價,且存在一定期限風險。? ?   地緣政治與文化心理上,以英法德等國代表的西歐(甚至包括部分東歐國家)長久在歷史傳統、文化心理,乃至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利益上存在較大差異甚至沖突,這使前者常存對俄國的警惕之心,因此在能源方面也一直試圖多樣化能源進口渠道以保障能源安全(即使這在經濟邏輯上是不理性的)。? ?   歐洲天然氣市場LNG與管道油氣之爭,將在總體上壓低天然氣價格(至4-4.5美元/mcf)。不同產地間天然氣價差之縮減,將促使各天然氣消費國之天然氣進口來源更加多樣化。? ?   前言? ?   隨著FSRU(Floating storage and regasification unit,使天然氣可以無須完整配套設施實現離岸再汽化,便于運輸及使用)技術不斷發展,LNG交易量在過去10年內翻了一番,天然氣市場原本因運輸不便造成的的區域隔絕被逐漸打破,美國、澳大利亞等天然氣過剩國可更方便地對外出口液化天然氣,全球天然氣供給增加,高盛預計,到2017年,全球LNG供給將超過其需求,參見下圖:? ?   過剩的LNG供給將向何處去呢?? ?   目前,亞洲及拉美的天然氣進口基本都是以LNG形式,2015年底,兩者LNG進口占全球總量的50%以上,過剩LNG已無插縫空間。然而放眼歐羅巴,我們卻有三點發現:? ?   第一, 歐洲天然氣進口卻仍然采用管道油氣形式,LNG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   第二, 歐洲有足夠的FSRU基礎使用LNG(目前歐洲既有FSRU使用率僅為25%);? ?   第三, 歐洲天然氣需求日益增長。較之北美,歐洲傳統上(尤其歐陸)具有更強左翼色彩,因此其往往更加關注對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2G,coal to gas之能源轉型),這也為歐洲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奠定了基礎,見下圖:? ?   雖說看似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LNG要成功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則必須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管道油氣。而管道油氣背后站著的可是歐洲傳統的能源供應國——俄羅斯。? ?   一場能源市場爭奪戰一觸即發。? ?   LNG VS 管道油氣:對比分析? ?   要預測戰局,首先須對雙方實力進行評估,該部分擬從三點對此進行說明:價格、定價機制、地緣政治及文化心理。? ?   價格? ?   雖然管道油氣前期投資巨大,但其運行成本則遠小于LNG運輸。俄羅斯作為成熟的天然氣出口國亦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其天然氣運作成本更是全球最低者之一。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開采企業,地位舉足輕重)為例,在65盧布/美元的匯率下,他的開采成本僅為0.15美元/mcf,幾為全球最低;維護成本為0.35美元/mcf,歐洲市場最低;稅收方面,其繳納0.5美元/mcf的MET以及相當于出口價30%的關稅;運輸成本上,從西西伯利亞到歐洲的航運成本僅為1.5美元/mcf.下圖以更直觀的形式展現了不同天然氣出口國愿意進行天然氣出口的最低價格,俄羅斯之價格優勢一目了然:? ?   因此,在價格方面,俄羅斯及其管道油氣先勝一局。? ?   定價機制? ?   不過,上述成本及價格分析有一個前提條件——現貨交易。然而,為支撐天然氣價格,俄羅斯不僅壓制國內天然氣供給,在定價機制上也采取的是以油價聯動(oil-indexed prices)的定價方式,即將天然氣價格與反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燃油或者原油價格掛鉤,使得天然氣價格可以隨著外部市場環境變化而對應調整,在實際交易過程中,通過長期合同進行交易。一方面,這增加了因油價變動等原因造成的期限風險,另一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天然氣的實際交易價格,見下圖:? ?   而與之相反,北美市場(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主要采取氣對氣競爭的定價模式,即通過實行管道第三方準入,建立天然氣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聯系,構建完全開放的市場。在實際交易過程中,主要通過短期合同進行現貨交易,交易價格通過交易中心眾多買賣雙方的競爭確定。這種定價機制因期限風險較小,亦具有較強吸引力,從某種程度上看,歐洲市場LNG與管道油氣之爭,既是價格之爭,也是定價機制之爭。? ?   在定價機制上,LNG暫勝一籌,但只要俄羅斯放棄與油價聯動的定價機制,其原本具有的價格優勢便可迅速為其搬回一分。因此,本輪勝負未定,有待觀察。? ?   地緣政治與文化心理? ?   雖然在刻板印象中,英法德俄等國似乎同屬“歐洲”,但實際上歐洲文明絕非鐵板一塊。從歷史軌跡看,在一定意義上,歐洲文明大體可分為三種法統:英倫三島、歐陸(以法德為代表)及斯拉夫(易北河以東)。無論是政制還是宗教抑或歷史文化心理,西歐(英倫+歐陸)與東歐(以俄國為彰)都有相當大的差別。尤其是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冷戰記憶后,雙方無論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地緣政治利益上都殘有顯著的分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歐(甚至很大一部分東歐地區)始終對俄國保持一定警惕,尤其是在近年克里米亞事件、敘利亞戰爭等問題上雙方矛盾進一步加劇。因此,為追求能源安全,這些國家也往往尋求從俄羅斯之外的渠道進口能源(即使價格更貴),比如,波蘭就曾努力投資FSRC建設并于2015投入使用,以此來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   所以,在地緣政治及文化心理上,LNG似乎略勝一籌(出口國主要為澳美等)。? ?   綜上可見,歐洲天然氣市場LNG與管道油氣的競爭中,凈價方面,管道油氣優勢明顯;定價機制上,目前LNG暫時領先;而在地緣政治及文化心理上,管道油氣則似要敗下陣來。? ?   兩虎相爭的可能影響? ?   面對LNG的強勢威脅,以管道油氣為主要出口方式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必須面臨一個選擇:保持與油價聯動的定價機制(撐住氣價)而犧牲市場占有率?或者改變定價機制并放開天然氣供給以保住市場占有率(犧牲氣價)?? ?   高盛認為,大概率事件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會選擇后者。? ?   第一, 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及Statoi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歐洲管道油氣的主要供應者迫于壓力必須降價,其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以Gazprom為例,氣價降低,利潤減少,或使其杠桿率提高,股市估值亦受沖擊;而Origin Energy、Chenirere等主要經營LNG業務的公司也會因LNG價格下跌受到一定損失。? ?   第二, 相反,作為歐洲天然氣最大消費者,Yara(雅苒)則可能因氣價下跌收益。? ?   第三, 歐洲市場天然氣價格總體將下跌,預計將跌至4-4.5美元/mcf以下。不同產地間天然氣價差之縮減,將促進天然氣消費國之進口源日益多樣化。?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