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未實施“限產”政策之前,中東是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要新增產能;實施“限產”政策,頁巖油將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新增產能。 隨著美國頁巖油產業再度繁榮,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等原能源輸出大國地位直接遭到挑戰。由于美國原油出口量大增,導致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的美國原油市場份額被迫減少,不得不轉向歐洲、亞太開拓市場。同時,作為經濟利益交換,由于油價回升,沙特阿美的部分股權公開募股預計將獲得美國的支持而繼續推進,滿足沙特意在依靠推出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來促進國內采礦等非石油產業發展的經濟轉型需要。美國頁巖油產能和出口量回升,會降低歐洲對俄羅斯原油和管道天然氣的市場需求,俄羅斯利用原油和天然氣作為地緣政治與外交武器的震懾力遭到削弱。 限產刺激國際油價回升 2016年,國際油價整體走勢呈現震蕩上揚的特點。1~2月國際油價慣性下跌,創13年來新低;3月國際油價開始出現由低谷反彈的升勢;7~9月,國際油價圍繞45美元/桶區間震蕩;10月國際油價出現新一輪強勢上揚,回升至50美元/桶;11月國際油價圍繞47美元/桶區間頻繁震蕩;12月國際油價繼續震蕩上揚趨勢。供需寬松格局的改善是影響油價回升的根本原因,其中產油國增產政策的改變是影響國際油價波動的主要因素。 伊朗自2016年初解禁回歸世界石油市場后,不顧沙特強烈反對大力增產,當年10月原油日產量猛升至369萬桶,逐步接近制裁前的產量水平。但由于受低油價壓力及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沙特等歐佩克國家開始期待世界石油市場的復蘇。2016年沙特主導的石油增產政策進入尾聲,轉向凍產,開始有意削減其歷史高位的產量,并要求各產油國協調一致進行減產。由于沙伊兩個伊斯蘭世界的地區大國存在博弈,并都缺乏取得壓倒對方的足夠實力,其間經歷多輪談判,導致國際油價圍繞47美元/桶反復震蕩。2016年11月30日,在歐佩克171次峰會上,兩國取得妥協而達成限產協議,同意自2017年1月開始在當前日產量(3364萬桶)減產約120萬桶,將歐佩克日產量限制在3250萬桶。減產協議持續6個月,根據市場狀況可再延長6個月。當日油價大漲,布倫特油價重新邁上50美元/桶回升之路。 重塑全球油氣工業格局 在未實施“限產”政策之前,中東是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要新增產能。2014年世界石油產量呈上升態勢,導致供需格局悄然改變。美國、加拿大等產油大國在“非常規革命”的推動下,石油產量持續增長。從2008年至今,美國日均原油產量增加了400萬桶,增幅達到80%;加拿大油砂產量也增加了100萬桶/天,上述兩個國家產量合計增加了500萬桶/天,年增長約2.5億噸,極大地擠占了歐佩克傳統原油在北美的市場份額,并迫使歐佩克暫時放棄現行3000萬桶的配額制度,轉向在低油價區間通過增大出口原油規模獲取收益。 歐佩克2014年開啟增產模式,原油產量增產40萬桶/天;2015年加速增長,原油增產162萬桶/天;2016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原油產量增產252萬桶/天,導致世界原油供應遠超需求量,2014~2016年超出需求量分別達到22萬、175萬、75萬桶/天,從而打壓頁巖油生產的利潤空間。據IHS數據,2014年美國等非常規頁巖油主力產區保本價為60~80美元/桶。持續的低油價迫使美國頁巖油高成本區停產,尤其是2016年初,國際油價探底20美元/桶,對高成本區的產量和勘探開發投資產生抑制作用。2016年非洲、美洲等區域的鉆機數大幅萎縮,國際石油上游活動聚焦于成本更低的中東地區。據貝克休斯鉆機統計,2016年全球在鉆鉆機數銳減至1593臺,較2015年同期減少32%。其中,2016年鉆井數最穩定的區域位于中東,平均鉆機數390臺,僅比2015年同期減少4%。南美、非洲等區域的鉆機數萎縮了38%、20%,北美國家中美國、加拿大分別減少48%、34%。位于中東的歐佩克產油國石油勘探開采活躍為世界帶來更多的新增產能,其更低的成本成為世界邊際成本。如果不限產,國際油價依然不會超過40美元/桶。 實施“限產”政策,頁巖油將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要新增產能。根據2016年11月30日歐佩克產油國達成限產協議及12月10日非歐佩克達成的減產協議,合計減產近180萬桶。歐佩克各成員國在2016年10月的產量基礎上減產約120萬桶。其中,沙特將減產48.6萬桶至1005.8萬桶/日,伊拉克同意減產20.9萬桶/天至435.1萬桶/天,科威特和阿聯酋將共減產26萬桶/天,伊朗將產量凍結在397.5萬桶/天。此外,印尼目前為石油凈進口國,其成員國身份被凍結,不參與本次限產。非歐佩克共計減產55.8萬桶/天,其中俄羅斯承擔的份額最大,其目標是將原油日產量減少30萬桶/天。墨西哥、阿曼、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也同意分別減產10萬桶/天、4萬桶/天、3.5萬桶/天和2萬桶/天。其他同意減產的產油國還包括馬來西亞、巴林、赤道幾內亞、蘇丹、南蘇丹和文萊。 2017年1月歐佩克主導的減產實施后,世界石油市場供需格局回歸平衡,將對油價回升起到支撐作用。一旦油價重上60美元/桶頁巖油盈虧平衡點,就會帶來頁巖油的增產。 從限產執行情況看,根據歐佩克月報,包含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等獲得減產豁免的成員國在內的13個成員國,1月份總原油日產量較12月減少93.2萬桶;2月13個成員國原油日產量進一步減少13.9萬桶,日產量均限制在3250萬桶之內。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顯示,預估美國石油日產量略高于2016年內最高值,至1516萬桶;預估加拿大石油日產量持平于2016年內最高值至470萬桶,加之預估歐佩克原油產量至3269萬桶,其他烴類液體產量持平于2016年內最高值685萬桶,增長10萬桶。2017年全球整體石油日產量較2016年增長80萬桶,增長至9802萬桶。 如果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下半年繼續維持當前產量目標,加之到2018年石油需求仍然保持增長至少150萬桶,那么隨著原油庫存持續減少,世界石油市場將出現較大規模的供需缺口,新增產能的頁巖油成本也將成為世界石油市場的邊際成本。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2015~2016年全球非美油田資本開支持續削減,造成2018~2019年傳統石油產量持續下滑,產量缺口在2018~2019年為最大。即使2017年增加投資,產量增加預計為2020年之后。按照限產協議,2017年沙特減產至1005.8萬桶。而美國由于頁巖油迅猛發展,到2017年將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至1516萬桶。美國在放開原油出口禁令(2015年12月)后,重新回到世界生產市場,加之特朗普成功競選總統后,其主張“美國優先能源計劃”,大力發展美國的油氣產業、提升油氣產量,將對歐佩克主導的傳統石油價格體系帶來沖擊,并將代替歐佩克傳統原油成為目前市場新的浮動產能,彌補供需缺口。 世界供需缺口急劇縮小 結合供需雙方面來看,歐佩克減產實施后,世界供需缺口急劇縮小,由2016年供大于求過剩量75萬桶,轉向供應生產量小于需求量的翻轉,缺口大約為7萬桶/天。預計這將是自2014年全球石油市場供需格局轉為寬松以來,供需結構格局首次回歸平衡,將對油價回升起到支撐作用。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經濟預測(2017年1月),由于低油價導致經濟惡化,2016年沙特GDP增長率僅為1.4%,比2015年低2.7個百分點。2016年6月沙特重提以石油供求平衡為目標調整產量,是在本輪沙特主導增產政策實行一年半的時期內,而其他高成本產量大部分已經消耗殆盡的情景下提出的。如果持續以往的增產速度已經無法滿足推高油價的目標,對于沙特來說,只有通過減緩增產步伐,適度調整產量,由金融機構在原油市場推高油價,進而為沙特經濟轉型順利實施鋪平道路。 基于提升油價改善經濟需求的目的,沙特協調歐佩克成員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取得大范圍減產的共識。但是2017年的減產只是基于當月增產的歐佩克3364萬桶及非歐佩克5729萬桶的基礎之上減產176萬桶,相當于把2016年增產的部分產量減去。加之美國原油庫存目前不斷上漲,高于過去五年同期平均范圍上限,經合組織成員國原油庫存繼續保持紀錄高位。因此,預計2017年布倫特油價為54美元/桶,基本反彈持平于2015年水平。 作者:衛永剛 楊慧 郁珺 耿森澤 鄭德鵬
作者單位:勝利油田經濟研究院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