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開放環境下的油氣體制改革

? ?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在國內外能源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而要落實、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開放當屬最好的切入點?!兑庖姟返牡诙l指出:“完善油氣進出口管理體制,提升國際國內資源利用能力和市場風險防范能力。建立以規范的資質管理為主的原油進口動態管理制度。完善成品油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出口政策?!??   為什么開放對于油氣體制改革如此重要?首先是因為,只有通過開放,才能有效地向石油天然氣產業傳遞改革的壓力。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是深刻觸動利益的改革,而任何觸動利益的改革在繁榮的牛市期間都很難推行,手握足夠資源的主事者往往更傾向于“排排坐,吃果果”。到了熊市期間,不再有足夠的資源可供無度揮灑,更能形成改革的共識,更能下定改革的決心。而只有在足夠開放的環境下,通過成本更低廉的進口油氣的競爭,國際市場熊市的壓力才能充分傳遞到位。 ?   其次,只有通過開放,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國內外油氣價差給下游產業帶來的先天成本劣勢,從而保持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國油氣開采成本大幅度高于多數石油輸出國,而且這一現實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改變。昔日,中國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低于發達國家,且并不高出其它發展中國家太多,彼時即使對國內能源、原材料產業實施相當程度的保護,由此提高的成本尚不至于削弱中國制造業等下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保護下的較高價格反而能夠成為一條便利的汲取非稅財政收入的渠道。時至今日,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已經明顯高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明顯縮小,倘若對國內油氣產業實施保護而導致國內油氣價格顯著高于國際市場,那么,我們的許多下游產業在開放的競爭環境下將不戰先敗。事實上,這些年外流的制造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追逐海外市場較為廉價的能源和原材料而去。我們必須及時調整,不能拖延到不可收拾地步。 ?   同樣,也只有開放,才能讓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提升在全球市場中的“江湖地位”,開拓更廣闊的發展天地。盡管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面臨資源稟賦差的先天劣勢,盡管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目前面臨冗員、歷史問題、內部不少環節和領域機制僵化等問題,但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從來就不是什么“包袱”,而是擁有光輝的歷史,為國民經濟發展、為我國打開國際交往局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著在全球產業界發揮更大作用的巨大潛力。 ?   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全國原油產量不過12.1萬噸,原油加工能力(不包括臺灣省)只有17萬噸,加工原油11.6萬噸,生產石油產品僅12種。正因如此,當美國對初生的新中國實施全面貿易禁運時,石油禁運被視為頭號“殺手锏”。到1965年,我國已實現原油及石油產品全部自給,煉油行業產品品種發展到494種,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等工藝和催化劑、添加劑制造等已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技術水平。(根據馮世良《石油和化學工業》及國家統計局編《新中國60年》。)在此基礎上,中國才得以抓住美國取消對華全面貿易禁運,且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機遇,實現了石油產品出口和石油工業發展提速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不僅為當時發起以“四三方案”為代表的成套設備進口浪潮提供了外匯支持,而且推動日本、泰國等一批國家為尋求石油進口來源而加快對華關系正?;?。 ?   今天,巨大的消費量和進口量、完備的基礎設施使得中國有能力成為石油天然氣的國際交易中心,中國的石油天然氣接收、儲運裝置不僅可以用于進口海外油氣以滿足國內需求,還可以用于國際轉運。且不提交易量已經非常巨大的石油產品,單就目前消費量、進口量尚遠遠不及石油的天然氣而言,中國就比日本、新加坡更有條件成為亞太區域交易與定價中心。 ?   論消費量,201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就達到了1973億立方米,大大超過日本的1134億立方米和新加坡的113億立方米,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長將遠遠快于日本、新加坡。 ?   論氣源保障,日本和新加坡天然氣消費基本上完全依靠進口,中國每年還有上千億立方米的國產氣(2015年國產天然氣1380億立方米)??偭砍掷m快速增長,而且進口氣、國產氣多元化的供應格局,使得中國更有條件實現多方面氣源之間的競爭,擺脫氣源多元化與規模效益無法兼顧的困境。相比之下,日本和新加坡難以兼顧氣源多元化與規模效益雙重目標。 ?   論基礎設施,2016年底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已經超過7萬公里,管網年總輸氣能力約2800億立方米,天然氣城市配氣管網和區域管網2015年底已達43.46萬公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2016年底已經投運12座,年接收能力4680萬噸。(根據劉毅軍、林娟的文章《謀劃天然氣交易中心新跨越》,見《中國石油報》2017年4月25日。)相比之下,日本和新加坡基礎設施與中國差距甚遠,何況中國相關基礎設施還在繼續快速增長。 ?   中國有能力成為石油天然氣的國際交易中心與定價中心,而要實現這一超越,必須通過開放。 ?   當然,開放本身只能為石油天然氣改革提供一個切入點,這場改革的最終成敗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于其它領域的配套措施。資源產地的地方政府應該在新啟動的這一輪油氣體制改革中制定實施更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政策,創造更好環境。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