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3月的最后兩天,幾經延沓,中石油西氣東輸三線主干管網,終于與泉州、廈門兩地的城市燃氣管網接通。至此,福建結束了僅有LNG的單一氣源時代,摘掉了除西藏外唯一未接入陸上管道氣省份的帽子。 不過,陸氣入閩的喜悅無法沖淡福建天然氣市場面臨的重重問題:在全國天然氣消費量普增的情況下,福建卻出現了自2015年以來的不升反降,此時入閩時機不佳;福建歷來是國內主要LNG進口及一體化項目所有者中海油的地盤,中石油借西氣東輸入閩,在福建天然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要撼動海油存量、再做大增量的難度倍增;更要命的是,中石油在閩的合資公司福建省天然氣管網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省網”),作為一家商業模式為統購統銷的天然氣省網公司,在長達六年的籌建期中錯失卡位良機,迄今未建成一公里管道,卻遭遇了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和油氣行業去中間環節的雙重改革,從一出生就不合時宜,在當前政策收緊和市場不振的夾擊之下,更是進退兩難。 ? 最弱天然氣省網是如何煉成的,省網的全面式微,是否會始于福建? ? 生不逢時 ? “廈門和泉州目前都通管道氣了,福建省用氣量最大的泉州4月份的氣量僅有600萬立方米。據說福建省網被要求不能加價,只能平進平出,如何保證收益也沒有說法?!苯咏=ㄊ【W的有關人士表示,盡管西三線已與兩地聯通,但福建省網并無管道,且入閩管道氣如何定價也待定,這導致中石油和福建省網的處境尷尬。 ? 就西三線入閩天然氣的具體價格,eo記者致電福建省物價局,被告知目前還沒有接到通知,不知道具體的定價。 ? 福建省網,全稱福建省天然氣管網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總部位于福州,由中石油和福建省能源集團各出資1500萬元,于2015年9月17日注冊成立,定位為“負責中石油入閩天然氣的統一銷售,統籌省級管網建設”。 ? 按照中石油與福能集團早期的設想,福建省網未來的營收目標為150億元,計劃年銷售天然氣50億方以上。此外,福建省網還計劃涉足下游,進入城市燃氣、加油加氣站、工業供氣、天然氣發電和分布式能源等領域。 ? 不過,對于一個既無管網又無購銷差權限的省網公司而言,籌劃之初設想的一切當前都未能實現,乃至福建省網是否存續也存疑問。 ? 據了解,當前與泉州燃氣商談價格的主要是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而非福建省網。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是中石油2016年年底的天然氣銷售體制改革“5+1”之中的“1”,即中石油銷售體系改革試點單位?!案=ㄊ【W看著并沒有存在的必要?!庇袠I內人士直言道。 ? 定位不明、市場不振之外,對于福建省網而言,另一個重大不利是門站價格試點。2016年11月,福建省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開展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改革的試點省,改革目標是在福建將政府指導門站價格改為上下游協商定價,并推進全國其他省市門站價格的逐步放開。 ? 根據上述文件,福建省天然氣產業的上下游,分別指向中石油和終端用戶(主要是城市燃氣商)。此文件一出,正式運行尚不足一年的福建省網幾無立身之地。隨后,福建省物價局也依據《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業內俗稱1859號文),在減少供氣環節、加強省內輸配價格監管方面發力。 ? 而1859號文明確提出,天然氣主干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對沒有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要盡快取消。 ? 在被詢問福建省網該如何擺位時,福建省政府相關人士答復,福建省網是福建省政府與中石油的合資合作企業,關于省網的銷售權等事項早已寫入了雙方協定的合同中,到時要看各方溝通的結果。 ? 至此,對于以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為最重要目標的地方政府而言,省網存在的合法性在于降氣價。不過,挾省網入閩的中石油和深耕福建數十年的中海油,兩大氣源能否形成競爭并帶來氣價降低,卻是巨大的未知。 ? 事實上,由于福建此前一直沒有接入陸上天然氣管網,其門站價格實質上就是中海油的LNG價格,這也是為何福建被稱作“門站價格市場化試點”,而非“門站價格放開試點”。這同時意味著,中石油入閩的氣價,必定要以中海油現行價格為參照。一位接近福建省門站價格改革的人士表示,“難以看到明顯的降價空間”。 ? 往前追溯,福建省政府愿意成為門站價格改革試點的出發點,也是降氣價。據了解,福建應允之前,從遼寧至廣西共有10個省市具備試點條件,出于種種原因,最終接盤的只有福建。 ? 有知情人士告訴eo,這是福建省向國家發改委爭取試點的結果。爭取試點的主要理由為西三線即將入閩,且省內LNG的門站價格一度僅為1.752元/立方米,這對于福建來說是雙重利好。 ? 低價落空 ? 據了解,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正在與下游的泉州燃氣和廈門華潤燃氣自4月初開始就銷售價格已經展開了多正式磋商,據悉,目前中石油與兩家城市燃氣已經基本達成一致,就差臨門一腳簽署購銷合同?!斑€沒有正式簽合同,我無法告訴你最終情況?!睋o調查了解,談判雙方分歧的焦點主要在價格上面,中石油初期的想法是隨行就市,門站價格緊跟中海油氣價,而城市燃氣方面認為,中石油的管道氣熱值不如印尼氣,且下游用戶與中海油交往時間長達10余年,雙方合作基礎較好?!叭绻惺偷膬r格跟中海油一樣,那我們為什么要買中石油的氣呢?” ? 據業內人士分析,當前中石油與下游城市燃氣的關系也非常微妙。城市燃氣希望,既然是管道氣價格市場化試點,中石油價格不光要比中海油低,也要比周邊省份門站價格低才行,不然試點的意義何在。另一方面,按照中石油的想法,其在全國市場都熱衷于推行工業用氣直供,這點遭到城市燃氣運營商的一致反感與提防。而另一方面,城市燃氣企業又希望引入雙氣源,以增強上游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 ? “就是在價格方面達不成一致,中石油又不想賠錢賣,所以項目一直拖著?!敝槿耸空f。 ? 作為門站價格放開的推手,國家發改委看重的是西氣東輸三線通氣帶來的雙氣源競爭契機,以及福建省原本只有中海油LNG,故而門站價格改革阻力較??;福建省則希望借由陸氣入閩,國際油價低迷之際,以中海油的氣價為籌碼,讓中石油在福建鎖定一個較低的天然氣價格;中石油方面,則希望福建門站參照上海和浙江。也正因為在價格問題上相持不下,中石油和福建省政府自2016年年中就開始接觸,最終達成一致耗費了一些時間。 ? 而依據《國家發改委關于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西氣東輸供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事實上明確了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已不再參與福建的門站定價,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最終將是中石油、福建及地方燃氣企業三方博弈的結果。 ? 截至發稿,中石油在福建省的天然氣銷售價格尚未有正式公司文件下發。有消息人士表示,中石油曾口頭給過福建銷售分公司一個基準價格,福建銷售分公司可在此基準價格上根據情況上下浮動定價,而這一基準價格“略低于中海油LNG門站價格”。通氣前,中海油莆田LNG的門站價格為2.141元/方。 ? 不過,對于中石油和福建省而言,“盯梢”中海油LNG門站價格并非易事。這與中海油LNG價格與印尼氣源購氣成本聯動,而印尼氣源采用與JCC掛鉤的價格公式有關。由于價格掛鉤方式,中海油LNG價格受油價波動影響較大。2014年上半年油價上行期間,印尼氣源方曾利用價格回顧的機會上漲了氣源價格,此后福建省物價局也制定了相應的調價機制。不走運的是,氣源漲價后不久,國際油價就開始走低。 ? 對于高度依賴LNG的福建而言,依據福建省的價格聯動機制,調價有3-6個月的滯后期,“該跌時沒跌到位,該漲時也漲不到位”成了問題。 ? 依據福建的價格聯動機制,中海油的門站氣價一度低至1.752元/方,高點時則能達到3元/方以上。因此,如果中石油的福建基準價緊跟中海油,也將會面臨過山車似的不停波動。對于福建而言,這樣的價格波動意味著有漲有跌,無法鎖定低價。事實上,氣價的上揚很快就到了。3月31日,福建省物價局再次發布了LNG門站調價信息,中海油門站價格從2.141元/立方米上調至2.419元/立方米。如果參照此價格,中石油福建管道門站氣價將達到2.4元/立方米左右,這個價格已然高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 ? 有消息稱,中石油方面針對中海油上揚的門站價格還制定了一個“天花板價”,即:中海油的門站價格超過“天花板價”時,中石油的銷售價格按照該“天花板價”執行,中海油的門站價格低于該“天花板價”時,中石油的銷售價格則跟隨中海油價格,且略低于中海油的銷售價格。據悉,該“天花板價”高于全國最高省門站價0.1元以上。 ? “門站價格市場化改革不等于降價,還可能漲價?!鄙鲜鰳I內人士表示,如果不理解“市場化”三個字的涵義,以降價為出發點的價格改革目標很可能會落空,“當務之急是政府監管部門盡快制定規則,讓價格信息透明化?!?? 諸多不確定因素之外,對于福建省天然氣價格而言,好消息是2017年是中海油與印尼氣源方的又一次價格回顧期。這是福建省和中海油為2018-2022年爭取到較低氣價的最佳時機。 ? 最新的消息是,4月20日福建省物價局再次發出調價通知。在這份針對中海福建天然氣公司印尼合同氣量銷售價格的補充通知里,將燃氣電廠的門站價格調整為2.632元/方,而城市用戶門站(含燃氣電廠置換氣量)則為2.141元/方,非居民用戶門站價格實行最高限價,氣價仍為2.141元/方,“允許供需雙方在最高限價范圍內協商解決”。 ?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莆田LNG項目是福建省政府引進的一體化的照付不議項目,通過調高燃氣電廠氣價而保持城市燃氣氣價相對低,是為了保證莆田LNG氣量消化的前提下,調節燃氣電廠少用氣而城市燃氣多用氣,以此降低省內終端用氣成本。同時,支撐城市燃氣運營商在與中石油入閩氣源談價時掌握更多主動權。 ? 姍姍來遲 ? 從2001年起,隨著西氣東輸一線通氣,途經各省順勢成立了近20家省級天然氣管網公司,即西氣東輸的推進帶來省網崛起。在這20多家省網公司中,浙江和廣東站位早、體量大,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 當改革“中間環節”的大潮襲來,或手握環網、或坐擁氣量的先行者被撼動并不容易,而成立較晚的省網如福建、云南,一步慢則步步慢。 ? 其實,福建省網的起步不算太晚。2011年開始,代表福建省政府的福建能源集團,投入專門團隊與中石油就組建合資公司開始談判,至2015年福建省網成立,談判過程持續了4年多。 ? 作為省屬能源集團,福能以煤炭起家,經營范圍涉及電力、物流、建材、地產、金融、商貿等多個領域。由于煤炭業務一度低迷,自2012年起,福能力圖通過新領域拓展實現“5年再造一個福能”的目標。 ? 早于2011年,福建與中石油就有過接觸。據悉,早在西氣東輸二線建設期間,福建方面就曾向中石油爭取過路由進入事宜。有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士表示,當時福建各地市的主要領導干部都非常積極,特別是當時龍巖地區的主政者。 ? 不過,由于福建方面爭取時西氣東輸二線的路由已基本設計核準完成,因此福建錯失良機,成為西二線過家門而不入的未通管道氣省份。此次錯過,也使得福建成為大陸地區除西藏以外,管道氣最后通達的省份。 ? “事實上,現在的西三線福建路由,早在西二線時期就已經確定下來了。所以準確地說,目前被稱作西三線的東段,實質上是西二線支線?!鄙鲜鋈耸拷忉尩?。 ? 中石油進入福建的一大政策契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相關構想最早由福建省自行提出,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201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同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了該規劃。 ? 借勢海西戰略,2011年11月,中石油與福建省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把福建作為重點發展區域,計劃在5年內投資500億。雙方計劃合作的領域包括:西氣東輸三線東段、一座投資約73億元的福清LNG接收站、漳州古雷百萬噸級乙烯項目、成品油管道、閩粵支線、城市燃氣管道等。 ? 可惜的是,上述諸多大項目,真正落地的只有西氣東輸三線,而業內關心的用于西三線調峰的福清LNG接收站則擱淺已久。 ? 未能順利推進合作的一大原因是,與福能集團談判西三線東段入閩合作的對象,是中石油昆侖利用公司。據悉,當時的談判頗為順利,雙方決定在福建成立上下游兩個合資公司,上游公司主要由中石油主導,負責天然氣管道進入福建的銷售及管道建設;下游公司則由福能集團占主導,負責全省下游終端市場的開拓。這種合作模式當時對雙方都有利,一方面中石油可以保持對氣源的掌控,另一方面福能集團也能通過拓展天然氣市場,有效安置煤炭行業轉崗而來的人員。 ? 不過,即便雙方已經完全達成一致,相關的合資合作協議還須福建省政府最終確認。在合作協議簽訂1個多月前,誰也沒有想到,2013年3月20日,中石油昆侖利用總經理陶玉春案爆發,成為推倒中石油腐敗窩案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此后,福能集團與中石油的合作一度擱淺。 ? 此后,根據中石油方面對昆侖利用相關業務的接轉安排,福能集團與中石油的合作對接轉到了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據悉,雙方交流了半年多。隨后,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又向中石油集團層面爭取了與福能集團合作談判的主要代表地位。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當前中石油系統內唯一一家油氣銷售一體化的企業。 ? 至此,受陶玉春案影響停滯一年多的合作重上正軌。2014年12月,在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省長蘇樹林和中石油集團原總經理廖永遠的見證下,福能集團董事長林金本與中石油福建銷售公司總經理王廣生在福州簽訂了《福建天然氣管網項目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中石油入閩天然氣管網合資合作項目落地。 ? 簽約當天,林金本對中石油予以福能集團“網開一面、高看一眼”表示感謝,認為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合資公司是“特殊機制、特殊模式、特殊政策、獨一無二、先行先試”。 ? 簽約并不意味著合作順利無虞。簽約不到1年后,先是廖永遠于2015年3月因涉嫌違紀接受組織調查;10月,蘇樹林落馬。 ? 了解這段歷史的相關人士告知,福能集團與中石油合資成立的福建省天然氣管網公司,特殊性主要包括三點:其一,合資公司由福能方派出董事長;其二,合資公司由福能合并財務報表;其三,合資公司具有天然氣銷售權,統購統銷中石油入閩管道天然氣。 ? 這一合資方式意味著,中石油在福建扮演得更多是財務投資的角色。面對福建,中石油何以如此妥協?有分析認為,這與中石油早期想以主干管線的利益換取其他在閩項目落地有關,也與福建主要是中海油勢力范圍有關。 ? 一個佐證是,莆田LNG一體化項目氣價,在2014年之前一直低于周邊省份的管道天然氣門站氣價,這對于希望進入福建的中石油而言十分不利。放棄暫時利益,謀求入閩通行證對中石油而言顯得更為務實。 ? 不過,隨著2015年福建省網公司的正式掛牌,中石油與福能的合資公司從計劃中的兩個事實上變成了一個,定位為負責統購統銷中石油入閩管道天然氣,建設運營西三線主干線和支干線對接的福建省天然氣支線管網,以及開展天然氣銷售、運輸、城市燃氣、CNG母站、汽車加氣(加油)等業務。 ? 經過一年半的運營,迄今,福建省網未能建成一公里管道,也沒有一個實質性客戶。目前福建省網有員工30余人,董事長由福能總經理兼任,日常運營則由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黨委書記負責。 ? 據悉,福建省網的第一任總經理原本由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副總經理王申國擔任,但王在2016年10月被雙規了。 ? 下游強勢 ? 起步不順、壓力重重的福建省網該怎么辦? ? 3月,有福建省內城市燃氣企業反映,在其原本已與中石油簽訂的天然氣供氣合同之上,又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根據補充協議,上述城市燃氣的供氣主體變更為福建省網,這相當于確認了福建省網的天然氣銷售權。 ? 為了鎖定用氣,省網成立后,積極與中國燃氣、新奧燃氣、華潤燃氣及中海燃氣進行了廣泛的合資合作談判,還與華潤燃氣等15家用戶簽訂了供氣合同或意向書。 ? 據福建省網估計,其2020年的銷氣量將達到20億方,同時,福建省網還編制、修訂了《福建省天然氣管網“十三五”規劃》和《一期管網工程項目可研報告》,此后相繼成立了閩清、德化和龍巖支線建設項目部。 ? 盡管接受了供氣主體由中石油變更為福建省網,幾家受訪的城市燃氣企業均表示,堅決不接受省網加價售氣的行為,“省網沒有一公里管道投入,憑什么橫空加價?!?? 而同樣的問題拋給福建省網,回答是,如若不加價,省網的收入從何而來,省網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 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管道東段干線(吉安—福州)工程福建段從龍巖入閩,經漳州、廈門、泉州、莆田,到達福州。3月底,泉州和廈門實現了正式通氣。有消息人士告訴eo,泉州燃氣早前簽訂的中石油管道氣量為4億方。目前,雙方具體的購銷量和價格還未明確,具體的年供氣量也未確定,已經確定的是4月的供氣量大概為600萬方,價格未定,而在通氣前,似乎為了要讓城市燃氣方面放心,中石油福建銷售分公司曾發通知表明,談判基準價將參照中海油的LNG門站價格,最終價格還需雙方進一步談判。 ? 據悉,福建省網擬規劃建設的7條支線包括:德化、閩清、福清、角美—長泰—豐山、龍巖、蛟洋和長汀。有消息人士告知,按照福建省網最早的設計,其支線的主要終點是大用戶。比如,之前被趕走的廈門PX項目就是省網公司的目標用戶。 ? 除了向城市燃氣和大用戶售氣外,福建省網還計劃進入燃氣配送業務,即自己成為城市燃氣商。不過,在旁觀者眼中,福建是個“奇葩”市場——上游氣源單一,中游管道分別由兩大央企建設,下游燃氣市場則是鐵板一塊。在這種情況下,“管住中間,放開兩頭”似乎并不適應福建天然氣市場的實際情況。 ? 福建天然氣下游市場的狀況,始于特許經營權。天然氣專家林須忠告訴eo,自2008年以來,福建一直實行燃氣特許經營制度,2011年國家實行《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后,福建在2012年曾對《福建省燃氣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但仍保留了燃氣特許經營制度。實行燃氣特許經營制度,也意味著在特許經營的范圍內,燃氣的經營主體只有一個,且不區分用戶性質。這樣一來,在特許經營的范圍內,各個縣市紛紛形成了區域內的自然壟斷。 ? 據悉,福建省內的燃氣特許經營被瓜分,一個重要的時點,是莆田LNG一體化項目建成前后。依托于該接收站籌備的5個城市燃氣工程,即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都在接收站投產以前,完成了特許經營的招商引資。 ? 有福建市場的從業者告訴eo記者,莆田LNG接收站籌建之初,福建尚無天然氣,主要使用各種混合人工煤氣、焦爐煤氣等。福建各地市的燃氣管道也未全面展開,為了推進燃氣公共服務,通氣的5個地市紛紛引入民營和外資,以合資形式共同開發城市燃氣。新奧、華潤、中燃等城市燃氣巨頭先到,率先劃走了福建省內用氣最好的幾個市場。 ? 而在管道氣尚未通達的地區,如寧德、三明等,近年來也在加快特許經營權招標。但由于經濟發展情況欠佳,這些地區的特許經營往往被人為劃分為多個片區,以引入不同的企業。這種特許經營授予方式,導致出現了一個地級市有多個燃氣特許經營企業的狀況,也讓特許經營范圍比鄰甚至交叉區域的情況變得分外復雜。 ? 以龍巖為例,龍巖昆潤燃氣與龍巖新奧燃氣,就曾因特許經營發生過法律糾紛,而龍巖安然、龍巖昌寧兩家燃氣公司,早在2004年就被授予過城區管道燃氣的特許經營權。 ? 如今,福建全省的城市燃氣,“無論肥瘦”,都已瓜分殆盡。在如此復雜的局面下,福建省網要想突破各地城市燃氣的勢力范圍,拿下下游市場,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 一面計劃賣氣給城市燃氣,一面計劃拿走城市燃氣的客戶,福建省網一起步就選了“困難”模式。而福建省網面臨的困難還不止于此,一個存量萎縮、增量不明的天然氣市場環境也十分要命。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