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近日召開的管道公司第四屆科技會上獲悉,預計今后10至1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全球高鋼級大口徑管道建設與運行、智能管網技術、管網系統可靠性技術、新技術新材料在管道行業的應用、液化天然氣(LNG)技術、地下油氣儲庫技術六大方面,將成為今后油氣儲運技術發展方向。 ? 目前,高壓大輸量高鋼級大口徑長距離管道輸送技術是國內外天然氣管道發展的趨勢,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12兆帕、300億方/年、X80鋼級、直徑1219毫米的長距離管道技術能力,天然氣管道建設技術正向12兆帕以上、450億方/年、X90/X100鋼級、直徑1422毫米方向發展。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作為國內首條最大管徑1422mm、X80鋼級管道,目前正在開展試驗段建設,已形成了X80/1422mm鋼管研制、管道焊接等系列技術成果。依托中國石油自建爆破試驗場,國際上首次開展了1422毫米、X80鋼級、12兆帕天然氣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驗證了投入應用的可行性。未來需結合中俄東線超大口徑、高鋼級和途經高寒地區的特點,開展中俄東線運行工藝安全、完整性管理、安全監測、環境保護及維搶修技術研究。 ? 智能管網技術是以物理管網為載體,以管道本體及周邊環境的全生命周期數據為基礎,將自動化控制、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模式識別等信息化技術與油氣管網高度集成,形成管網的高度智能管控系統。智能管網通過管道全生命周期數據融合、共享及深度挖掘應用,使得油氣管網調運、監測等各項功能協同配合,實現油氣管網管控一體化、監控預警集中化及決策分析智能化。 ? 隨著管道相關行業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在管道行業應用成為促進管道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 非金屬管道既具備鋼制輸送管材的強度,又具備較強的抗腐蝕性能。集團公司已作為顛覆性技術進行儲備研究,開發出了D450玻璃纖維增強管線鋼管,正在進行純非金屬管材和連接技術攻關。如果投入應用,將對目前的管道運行管理技術體系帶來重大變革。 ? 管道機器人技術今后將多用于管道或儲罐檢測、維搶修等方面。依靠快速運動、靈活操縱、判斷準確以及作業環境范圍廣等優點,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 隨著3D打印技術向打印機大型化、打印材料多樣化發展,利用該技術直接打印管道將成為可能。該技術將解決管道制管、現場焊接等作業中缺陷難以避免、異種材料復合困難等問題,同步提升工程質量與效率。 ? 地下油氣儲庫技術是未來發展趨勢,實現液化裝置大型化模塊化、儲罐大型化、接收終端海上化(FLNG)。 ? 管道公司副總經理王振聲介紹,目前,管道公司已經掌握了國內管道科技研發的核心技術,正在承擔著國家“十三五”重點科研項目“長輸管道及儲運設施檢驗評價及安全保障技術研究”“一帶一路重大裝備標準走出去適用性研究”,以及關鍵設備國產化、國際PRCI等項目,管道公司有條件、有責任繼續引領國內管道科技的發展。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