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歐佩克而言,自從達成延遲減產協議后,油價不漲反跌,而且更為糟糕的是美國頁巖油產量卻在大幅增加。 不過,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認為,真正的最壞消息在于長期趨施。雖然,看起來550萬桶的日產量對于OPEC而言已經接近峰值,但實際上這只是長期潛在產能的一半都不到。 高盛預計,假以時日,美國頁巖油產能會在2020年代的某個時刻達到至少1200萬桶。如此狀況對于OPEC而言,簡直是萬劫不復。 原因便在于,頁巖油保本成本正在以以月為單位,甚至以周為單位的速度在戲劇性地下降,這意味著再有四年的時間,美國的總體石油開采成本就會降到和沙特、伊朗和伊拉克這些海灣產油大國相齊平的水準。 而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石油產業并非由政府擁有,石油企業無需像其產油國同行那樣負擔繁重的財政和社會成本。這意味當前發生在委內瑞拉的狀況,在此后會逐個地落到所有OPEC產油國的頭上! 高盛強調稱,這絕不是什么天方夜譚!該機構的研究顯示,在2020年之前,美國頁巖油產能能夠維持80萬桶/日的年均增速,在2015年前仍能維持在70萬桶/日。 此后,產能可能漸趨見頂,但相比當前仍有100%的增長空間。而這還沒有計入特朗普開禁近海采油之后在非頁巖油領域所可能額外涌現的產能。 對于OPEC而言,麻煩之處就在于其已經在調控油價的過程中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處境。如果放任油價回調來爭取市場份額,并遏制其對手頁巖油的快速增長,那么相關產油國嚴重依賴石油收入供養的經濟民生可能會陷入困境,也就是和當前的委內瑞拉一個處境:財政緊縮引發民間生活困頓,并從而誘發社會不穩。 但反過來,如果試圖減產保價,那便是眼睜睜看著頁巖油和深海油等競爭對手持續坐大,最后讓自己也淪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小角色。 或許,能夠讓OPEC借以擺脫困境的短期解決方案,就是立刻停止減產開足馬力,大幅打壓價格,以遏制頁巖油的增長狂潮。 然而,在沙特正處于要讓該國阿美石油公司上市的關鍵時刻,放任油價暴跌顯然不符合該國的當前利益。于是,OPEC也就只能繼續減產出讓市場份額,靠“化短痛為長痛”來謀求暫時的安穩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