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金聯創最新消息,從7月1日開始,二甲醚增值稅將降低2%至11%。對于目前非常困難的二甲醚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每噸二甲醚生產成本有望降低幾十元。但由于目前二甲醚產業面臨困難較多,增值稅的下調對于整個二甲醚產業可以說只是“杯水車薪”。 ? ? 自2008年國家大力推崇二甲醚以來,二甲醚產業一直被標榜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替代清潔能源”,但由于二甲醚與液化氣價差最高相差2500元/噸,多數的從業人士目光集中放在“混摻”上,“混摻模式”的產生雖然在短時期內解決了二甲醚的銷路問題,但卻給二甲醚產業未來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巨大隱患。這種“混摻模式”存在一系列安全問題以外,也侵害了大量消費者權益。雖然此后國家相關部門作出明確規定,嚴禁將二甲醚摻混到液化氣中使用,二甲醚使用必須要做到專瓶、專氣、專用。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雖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部分不法商販的積極性,但真正使混摻規模大量減少的原因卻是液化氣市場價格走跌。受國際原油疲軟態勢影響下,國內液化氣市場持續低迷,各地液化氣價格接連走跌,氣醚之間價差也逐漸縮小至幾百元甚至個別區域一度出現倒掛現象。大量三級站顧及成本,紛紛開始棄用二甲醚,二甲醚需求量大幅縮減。 另一方面,原料大幅度推高又讓二甲醚市場腹背受敵,近年來,我國甲醇制烯烴產業發展迅速,短短一兩年內,便已將原本供大于求的原料甲醇市場變得供不應求,烯烴行業拉高了甲醇價格,二甲醚作為甲醇傳統下游中的產品,消費比例甚至不足10%,所以對于甲醇價格的走高,基本是沒有發言權的。 ? ? ? 除了要承受原料價格走高帶來的成本壓力外,還要顧及液化氣價格變動,常年備受壓迫,二甲醚生存環境早已千瘡百孔,部分企業實在無力承壓成本壓力,無限期停工或裝置轉讓的例子屢見不鮮。據金聯創2017年初發布的數據來看,整個2016年,國內二甲醚可開工裝置總產能較2015年減少20萬噸,乍一看,貌似并無不妥。但全年停工企業產能將近百萬噸之多,2016年二甲醚總產量較2015年下調了87萬噸。而產量縮減趨勢仍有加劇態勢,據金聯創不完全預計,2017年產能或將跌破千萬噸級別。其產量也將跌至200萬噸水平左右。 ? ? ? 其實在多年前,諸多業內人士就倡導“純燒”,目前來看,二甲醚產業的“摻燒”道路已基本走進死胡同,但相比之下,純燒依然可以在工業以及民用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除此之外,二甲醚在醫藥、農藥以及發泡劑領域也有應用,不過由于用量極少,拓展空間就遠沒有純燒大。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