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了促進能源進口多元化,增加油氣定價模式中的市場競爭成分,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中東歐國家想要抓住美國油氣出口快速擴張的機會。但是,除了價格,要實現從美國進口油氣,中東歐國家還需要解決不少難題。 ? 作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長期使用國,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為何要舍近求遠尋求進口美國的天然氣?這背后有怎樣的戰略考量和現實困難? ?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的首次中東歐之行中,能源合作、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成為特朗普與波蘭總統杜達會談的最重要議題之一。 ? ? ? 相互示好 ? “美國絕不會把能源當作武器來欺壓他國,也絕不允許其他國家這么做?!?月6日,在華沙舉行的“三海合作”倡議峰會上,特朗普如此表示?!叭:献鳌背h峰會由波蘭和克羅地亞共同倡議,旨在加強黑海、波羅的海和亞得里亞海附近12個中東歐及巴爾干半島國家之間的聯系。在特朗普的發言中,“能源”一詞總共出現23次,特朗普對美國能源出口中東歐市場的重視盡顯。 ? 同一天,杜達在與特朗普出席聯合記者會時表示:“波蘭會成為美國液化天然氣進入中歐地區的中轉地嗎?我的答案是‘會’?!憋@露出對進口美國能源的強烈興趣。實際上,6月7日,首艘裝載美國液化天然氣的貨輪就已抵達波蘭系維諾烏伊系切海港,這是美國天然氣首次出口波蘭。盡管這只是一次現貨交易,但其象征意義重大。杜達表示,波蘭正與美國協商簽署液化天然氣長期采購合約。 ? 此外,特朗普與杜達都主張積極開發本國能源。6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波蘭是極少數表示支持的歐洲國家之一。波蘭與美國在能源問題上正越走越近。 ? ? ? 價格更高 ? 受頁巖氣革命推動,2008年以來美國原油和天然氣大幅增產,2015年底美國解除石油出口禁令,其能源出口顯著增加。2016年,美國原油出口為52萬桶/日,到2017年2月,已達到110萬桶/日。美國能源出口的范圍也隨之不斷擴大,亞太和歐洲正逐步成為美國重要的原油出口地。天然氣方面,2016年2月,美國啟動了首個出口用液化天然氣基地,并同時開工了多個其他基地,美國計劃到2020年前將出口用液化天然氣基地的總產能提升至7000萬噸,達到彼時全球總量的15.6%左右,這意味著美國將成為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 ? 但是,目前美國出口到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并不具有競爭力。天然氣的流動性遠不如原油,其物理屬性對運輸方式的要求極高,因此,全球天然氣市場被分割成歐洲、北美和亞太三大板塊,天然氣貿易以管道為主、液化為輔,加上其高昂的初期投資,天然氣的交易方式以長期協議為主、現貨為輔,定價方式則以石油聯動為主、市場競爭為輔。美國天然氣定價主要采取市場競爭的方式,而歐洲天然氣定價主要采取與石油聯動的方式。 ? 長期以來,美國的天然氣價格低于歐洲和亞太地區。但2014年年中開始,國際油價大跌,美國天然氣的價格優勢逐漸消失。以美國亨利港天然氣價格和俄羅斯天然氣在德國邊境的到岸價為例,二者間的差距曾長期維持在1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然而2016年以來,二者的平均價差已降至2美元左右。如果加上天然氣的液化、運輸和再氣化成本,以及液化天然氣基地設施和相關配套管網的建設費用,美國液化天然氣在歐洲的價格將高于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 ? 為此,大多數產業人士認為,與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相比,歐洲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成本更高。在本月初閉幕的G20漢堡峰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未對美國天然氣進入歐洲市場表示擔憂,他表示俄羅斯將積極看待這一現象,稱健康的競爭狀態對所有市場參與者均有利。 ? 但是,未來美國出口到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可能會下降。特朗普上臺以來廢除了一系列奧巴馬時期的油氣產業發展“限令”,推動已停滯許久的大型管道建設,減少油氣開發的環境管制。這些措施為美國油氣產能和出口增長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美國油氣企業,特別是從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的企業,并未因此次油價大跌而一蹶不振,反而顯示出頑強生命力,而這背后是美國強大的資本與技術優勢。 “舍廉求貴”? ? 既然美國的油氣產品價格高出俄羅斯許多,為何中東歐國家依然有進口美國油氣的意愿?這背后的考量遠非限于商業利益層面。 ? 首先,中東歐國家嚴重依賴俄羅斯的油氣產品,9成以上的油氣進口來自俄羅斯。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確保能源供給安全,成為中東歐各國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標。 ? 不過,這并非簡單的依賴與被依賴關系。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油氣生產和出口,而歐洲市場占其7成以上的出口量,這讓俄羅斯不能輕易將能源轉為“武器”以謀取其他利益。在俄羅斯與西歐國家的能源貿易中,中東歐國家作為過境國,天然具有某種“結構性權力”,這也制約俄羅斯“濫用”其壟斷地位。 ? 其次,當前國際油價較低,美國油氣產品在歐洲市場并不具備價格優勢。但從長期看,隨著技術進步和國際油價逐步回升,美國油氣產品的價格優勢可能會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市場將會更愿意接受美國以市場競爭為主的定價方式。 ? 再者,美國油氣產品出口并不綁定目的地條款,與中東歐與俄羅斯間的長期協議內容不同,這將增強中東歐國家與俄羅斯談判天然氣長期協議時的博弈能力,促進能源交易自由化。 ? ? ? 難題待解 ? 為了促進能源進口多元化,增加油氣定價模式中的市場競爭成分,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中東歐國家想要抓住美國油氣出口快速擴張的機會。但是,除了價格,要實現從美國進口油氣,中東歐國家還需要解決不少難題。 ? 首先,新建液化天然氣接收設施和管網的投入巨大。波蘭和克羅地亞已經建設了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港口,但是后續多個類似基礎設施能否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還有待觀察。 ? 其次,現有管網需要改造,相關國家需要協調彼此利益。由于中東歐國家長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其天然氣管網都是由中心向邊緣擴散。來自俄羅斯的管道從東向西橫穿歐洲,再由四周的支線管網向南北輸送天然氣。若要利用這些既有設施運輸美國液化天然氣,就必須對管網做逆向改造,將液化天然氣從海港輸送至內陸。如今,波蘭、烏克蘭和羅馬尼亞等國已開始啟動類似工程,但匈牙利和奧地利等國卻正在努力加強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要完成跨境管道改造,相關國家仍需做出大量協調工作。 ? 再者,中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間現有的天然氣協議均為長期協議。這些協議適用“照付不議”原則,即進口國用氣若未達協定量,仍需按協定量付款,而俄羅斯供氣若未達協定量,則需對進口國給予相應補償。因此,短期內用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替代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并不現實。 ? 最后,大多數中東歐國家都是俄羅斯天然氣的過境國,俄羅斯天然氣輸送的減少意味著過境收入的減少,這會對各國財政收入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各國政府的態度。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