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剛剛過去的2017年,伴隨著石油市場“再平衡”的推進,全球油氣行業所呈現出的五個方面的“再平衡”,值得我們關注。 ? 年初回眸,2017年全球石油業的“點睛之筆”當屬“再平衡”(Rebalance)這個詞了。具體表現為以下五方面的“再平衡”。 ? 一是全球石油供需市場“再平衡”。這一輪的全球石油市場失衡已持續近三年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原油供應嚴重過剩。這也是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110美元/桶跌至2016年年初最低不及30美元/桶的根源所在。這一輪的市場失衡,還摻雜了兩個以往未曾出現的因素:一是美國“頁巖革命”的成功使得全美致密油產量呈爆發式增長,顯著增加了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全球石油市場新的調節器;二是全球能源轉型在加速,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其背后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成為消費者們日益青睞的對象,這使得全球石油消費的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 2017年上半年,國際油價仍一直在45美元/桶上下。就在業內大多專家對全球石油市場“再平衡”做出“任重道遠”“長期性與復雜性疊加”等悲觀的預測后,2017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10月下旬以來,歐佩克和俄羅斯合力推動持續減產的策略起到了效果,國際油價開始顯著回升。布倫特油價在2017年11月底一度達到62美元/桶的高點,并穩定在58美元/桶上下。 ? 如果我們認為58美元/桶上下的油價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相對溫和中性的價格,而且能夠在當前及今后數年保持這一水平的話,則全球石油市場實際上已經回到了“再平衡”的狀態。不要忘了,55美元/桶至65美元/桶絕對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價格范圍,也是絕大多數業內專家所預測的2018年油價區間。這一價格區間里,生產商、供應商、消費者、資源國政府、石油公司、油服公司等利益相關者基本都會喜聞樂見。 ? 二是中美油氣投資與貿易“再平衡”。一直以來,中美均是全球油氣進口大國。中美貿易于美方而言,存在著巨額的貿易逆差(2016年達到347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宣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重要原因。但2016年以來,美國天然氣實現自給自足后,開始向海外出口。2017年年初,美國第一船LNG出口到了中國。 ? 特別是2017年11月,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之際,在中美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國能源企業與美方企業簽訂了總價值超過1600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大單,占此次中美2535億美元一攬子經貿合作“大禮包”的65%。此次中美能源合作大單的簽署具有極大的“再平衡”意義。這意味著,中國可以通過進口美國LNG和在美國油氣領域的巨額投資,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有力對沖中美未來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而這無疑從能源合作的角度為中美關系的穩定做出了顯著貢獻。 ? 三是中東油氣格局“再平衡”。中東是全球石油生產與供應的“心臟地帶”。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東的石油生產與供應呈現“一體兩翼”的格局,其中,“一體”指沙特阿拉伯,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產油國和出口國地位,是歐佩克的核心和領頭羊;“兩翼”分別是伊拉克和伊朗,也一直是世界石油舞臺上的重要玩家。作為其中一翼,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以來,一直遭受西方的制裁和打壓,盡管時緊時松,其石油工業時好時壞,但總體上一直處于低迷期。而作為另一翼的伊拉克,自1990年海灣戰爭以來因遭受聯合國制裁和2003年以來的伊拉克戰爭,其石油工業一直處于千瘡百孔的狀態,2008年以來隨著外國投資者大量進入,伊拉克石油工業逐漸恢復元氣??梢钥闯?,“一體兩翼”的格局在近20年一直表現為一家獨大。 ? 2015年達成的伊朗六方核協議,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西方對伊朗的重壓,伊朗開始全面回歸世界石油舞臺的中心,“再平衡”效果開始顯現。最為突出的是2017年7月,法國道達爾集團聯合中國石油,簽訂了開發伊朗南帕斯氣田11區項目的框架協議。該項目總投資48億美元,其中道達爾持股50.1%、中國石油持股30%、伊朗PETROPARS持股19.9%。11區項目(SP11)完成后的天然氣日產量將達18億立方英尺,約37萬桶石油當量。2012年歐盟對伊朗出臺制裁后,道達爾退出了伊朗石油市場。本次投資是解除對伊朗制裁以來國際石油巨頭對伊朗最大規模的投資。伊朗強勢回歸國際油氣市場是2017年中東石油格局“再平衡”的最好詮釋。 ? 四是全球天然氣及LNG格局“再平衡”。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是全球出口管道天然氣最大的國家,從未涉及LNG。而2017年俄羅斯北極亞馬爾天然氣及LNG項目的成功投產,使俄羅斯一躍成為全球LNG出口大國,導致全球天然氣及LNG格局“再平衡”。 ? 2017年12月8日,亞馬爾天然氣及LNG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創造了人類在北極這一極寒和環境敏感地區勘探、開發、加工、外運、銷售天然氣新的紀錄。該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美元,設計建設年產1650萬噸LNG和100萬噸凝析油,在全球LNG建設項目中堪稱最大。12月8日投產的一期工程年生產能力550萬噸LNG。項目作業者是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其余兩家外國合作伙伴分別是中國石油和法國道達爾。 ? 該項目投產意義重大,改變了長期以來由印尼、澳大利亞、卡塔爾等國把持的全球LNG貿易與供應市場格局。自此,俄羅斯成為全球LNG生產與供應領域里的重要玩家,預計未來還會有美國和加拿大加入,全球天然氣與LNG市場“再平衡”意味明顯。 ? 五是中國天然氣市場“再平衡”。近三年來,中國國內天然氣供應與消費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的供過于求狀態。但2017年以來,國內天然氣消費呈顯著反彈態勢,“再平衡”開始顯現。 ? 2017年1月至11月,我國累計進口天然氣84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6.9%,其中進口LNG4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9.0%;進口管道氣38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6%;1月至11月,國內累計消費天然氣超過2000億立方米,比上年提高18%左右。進口量與消費量的爆發式增長,在過去幾年是不曾有過的,也是我們天然氣供需市場“再平衡”的最好例證。 ? 特別是2017年11月下旬以來,國內天然氣市場供需緊張讓政府部門、石油央企以及各消費群體似乎有點措手不及。中國天然氣市場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再平衡”正在醞釀之中,預計中國未來天然氣市場的大規模發展要顯著高于此前業界大多專家的悲觀判斷,而且天然氣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會加速推進。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