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原油期貨蒸蒸日上之際,國際現貨價格卻頻頻走跌,讓國內主營煉廠提前開啟排庫節奏,尤其是南方進口氣聚集地。本周華東、華南、沿江主營煉廠跌幅普遍在150-250元/噸;北方跌勢相對緩和,幅度100元/噸左右。 ? 進入冬季以來,國內民用液化氣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市場,進口商獲利頗為豐厚。1月進口到岸成本約在4450-4500元/噸,中上旬進口商毛利潤400元/噸以上。在國際現貨市場崩盤后,國內進口商又面臨集中到船,市場陷入恐慌情緒,賣方紛紛獲利回吐,同時大幅降價排庫,置換后期低價成本貨源。 ? 在進口氣的低價沖擊下,主營煉廠節前排庫也提前提上日程,另外,國內又一波大范圍降溫來襲,多地迎來降雪天氣,也給國內民用市場雪上加霜。煉廠節前對庫存的操作更加謹慎,沿江中石化也打破了以往的調價規律,提前靈活應對市場操作。 ? 國際市場方面,部分買家對截止2月中旬到貨的采購基本結束,遠東市場需求轉淡,國際貿易商對2月份普遍持看空心態,國際現貨價格一跌再跌。1月25日,沙特阿美合同戶對CP首輪推薦價丙烷515-530美元/噸,丁烷495-515美元/噸,預期較上月跌幅至少50-70美金。 ? 國內進口氣到船較為集中。據金聯創統計,自上周五到本周四,短短七天時間華東、華南共計到貨34多萬噸。其中華東長江航道解封后,滯期船只集中到港卸貨;而華南地區新一輪進口船期到港,且月底前仍有約10多萬噸進口冷凍貨待卸。 ? 農歷春節日漸臨近,下游也多在靜待時機進行最后一波備貨。但國際市場和進口市場對國內的影響尚未結束,預計月底前南方主營煉廠仍有150-200元/噸跌幅。待2月CP大跌利空消化完畢,以及進口氣集中卸貨后,預計下月初市場或有短暫回暖,下游節前備貨需求也將逐步展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