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展天然氣產業是我國能源轉型的必然趨勢。2017年,全國生產天然氣148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8.5%;消費天然氣230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7%;進口天然氣92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7.6%。全國市場供銷兩旺,資源開發潛力還很大,我國天然氣產業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 ? ? 不過,去年入冬以來,局部地區供氣緊張,暴露出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瓶頸問題。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筆者認為,應從五個方面入手,推動我國天然氣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 ? 第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建設多元供應渠道。 ? ? ? 與煤、石油不同,天然氣供應鏈在儲存、運輸方面有特殊要求,保障供應難度更大。盡管我國已經建成了連接國際市場的四大油氣運輸通道,但保障天然氣供應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因此,需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多元化供應渠道,實現資源來源多樣化,做到自產氣、進口氣,管道氣、液化天然氣(LNG)、煤層氣、頁巖氣等多氣源互補供應,擺脫依賴某一地區單一氣源供氣的困境。在加強國內資源勘探開發的同時,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采取投資開發氣田、長約進口、現貨貿易等方式獲取海外資源,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當前,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平臺,加大海外資源開發的投資力度,創新合作模式,與資源國探索建立“利益共同體”,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 ? ? ? 第二,消費側要統籌規劃,調整結構,合理布局。實現能源轉型升級,消費革命也很關鍵。 ? ? ? 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結構都要向清潔化、低碳化轉變??茖W用能、節約用能、提高能效,要通過調整消費結構來實現。我國是煤炭大國,不用煤是不可能的,但要在清潔利用上下功夫。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們要盡力“減煤、增油、發展氣”。而提倡利用天然氣,亦須防止盲目發展。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同步規劃,協調發展,使得消費總量的增長與供應總量的增長相匹配。此外,應提倡使用清潔能源,實現天然氣與光電、風電、地熱等清潔能源的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為新能源發展創造條件。我國分布式能源供應于2002年起步以來,已建成和在建試點項目250多個,而美國已達6500個,相比之下,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 ? ? ?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天然氣調峰問題。 ? ? ? 發展天然氣產業,我國面臨的最大瓶頸是調峰能力不足。以北京為例,用氣峰谷相差10—15倍,而美國峰谷差約4倍,歐盟是3—5倍。根據歐美國家的經驗,調峰儲備工作氣量一般是高峰期用氣量的10%至15%。我國現有調峰工作氣量只有3.4%。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超過40%,作為高度依賴進口氣的國家,調峰能力明顯偏低,應適當增加調峰工作氣量,至少達到消費高峰氣量的12%。 ? ? ? 天然氣調峰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采取多種方式相互調劑,提高調峰效率。主要的調峰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氣田生產調峰。安排部分氣田作為調峰氣田,用氣低谷時降低產量甚至停產備用,高峰時則根據需要多采氣,以應對用氣高峰。二是管道調峰。大型管道本身就有一定儲存能力,調整管道工作壓力,可以提高或減少供氣量。三是儲氣庫調峰。這是調峰主力,要研究我國儲氣庫建設的資源條件和建庫方法,利用廢棄油氣田,加快儲氣庫建設。四是LNG調峰。與管道氣一并配套建設LNG接收站,提高區域調峰能力。五是用戶調峰。對用氣大戶進行雙能源設計,可以適時轉換使用能源,起到調劑作用。六是用氣單位建罐(庫)調峰,小量儲備解決臨時應急之需。 ? ? ? 第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 ? ? 我國發展天然氣產業,應在充分發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企業主力軍作用的基礎上,改革現有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開放市場,允許更多的投資主體進入天然氣領域。要在政府的統籌安排下,實現中央與地方,國企與民企,國內與國外協調發展,逐步完善我國天然氣市場。 ? ? ? 第五,加強行業監管,理順價格機制。 ? ? ? 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速度很快,發展潛力很大,迫切需要加強行業監管,完善市場運行機制。當前最主要有三方面的任務。一是要組織制定標準。標準是監管的依據,執法的尺度。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首先應組織研究制定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建立健全市場規則。只有在統一標準的指導下,監管才有效,才能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天然氣市場。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盡快明確監管機構,完善監管體系,督促企業執行標準,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構建高效、安全的天然氣供銷網絡。二是要理順價格機制,有效管理天然氣價格,這是完善天然氣市場的關鍵環節。三是加強對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施工和運行的安全監管。當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油氣管道需要全面維護,必須加強安全監管,該新建的要建,該翻修的要修,不能帶病運行,不得違規操作,要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杜絕出現重大事故。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