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歐佩克+”減產協議前景如何 ? ? ——在退出減產協議和不影響油價之間的權衡 ? ? ? 又想退出減產協議,又不想影響油價水平,該如何權衡二者的關系?2018年,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國家共同簽署的“歐佩克+”減產協議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對于歐佩克國家來說,只要不再超額完成減產任務即可,而俄羅斯則需逐步提高鉆探規模。 ? ? ? 不久前,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接受了彭博電視的采訪,在采訪中,諾瓦克指出,全球原油市場供需恢復平衡后,俄羅斯將考慮退出減產協議的問題。目前,協議簽署國原油產量維持在比2016年10月產量低180萬桶/日的水平上。在今年2月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采訪時,諾瓦克強調,如果退出減產協議,這個過程將持續2~5個月,同時這個退出過程應該是平穩的,原油市場的供給不至于突然超過需求。早些時候,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也表達過類似的期望,認為退出減產協議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透露,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計劃于今年6月公布減產協議的退出計劃。 ? ? ? 退出減產協議的理由 ? ? ? 美國原油產量迅速攀升可能將推動協議簽署國解除減產協議。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2016年10月美國日均原油產量為879萬桶,到了2017年10月,日均產量已升至995萬桶。這期間接近120萬桶的漲幅幾乎抵消掉了歐佩克國家的減產成效。 ? ? ? 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從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歐佩克國家日均產量減少了110萬桶──從3340萬桶/日降至3230萬桶/日,俄羅斯等十余個非歐佩克產油國也為減產貢獻了力量。2017年10月,俄羅斯日均原油產量1099萬桶,而2016年10月,俄日均產量為1123萬桶。如此一來,全球日均原油產量實現了小幅下降,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9820萬桶/日降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9810萬桶/日(國際能源署數據)。 ? ? ? 簽署減產協議時,對于原油出口國來說,經合組織國家商業庫存量是一個關鍵的考慮指標。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的聯合減產降低了這一指標。相比五年間的平均庫存量,2016年10月的庫存量曾高出3.02億桶,而2017年12月的庫存量僅高出1.09億桶。這足以證明減產協議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此,這一時期布倫特原油的月平均價從49.7美元/桶漲至64.2美元/桶(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18年1月,油價三年來首次突破每桶70美元大關。 ? ? ? 減產協議執行效率有下降可能 ? ? ? 但是鑒于美國原油生產商的生產狀況,如此高水平的油價未必能維持到今年年底。 ? ? ? 國際能源署預計,2018年美國日均原油產量將達到1040萬桶。美國原油生產商的活躍鉆機數量正在不斷提高,根據Baker&Hughes數據,2018年3月中旬,美國活躍鉆機數量為800臺,而去年同期為631臺,一年間增長了四分之一。 ? ? ? 國際能源署認為,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將從2017年的160萬桶/日降至140萬桶/日。原油需求增速放緩將對油價走勢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減產協議執行效率可能會有所下降,如此一來,對于協議的一些簽署國來說,限制產量可能就不太適宜了。 ? ? ? 平緩地提高產量水平 ? ? ? “歐佩克+”減產協議的很多簽署國都有充分的理由退出協議。 ? ? ? 以俄羅斯為例,減產協議已經影響到俄羅斯企業的投資計劃。2017年11月,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表示,由于減產協議,公司可能會推遲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魯斯科耶油田的開發計劃。按照原計劃,魯斯科耶油田開發將于2018年啟動,2023年油田產量有望達到13萬桶/日。 ? ? ?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最大子公司Gazpromneft-Khantos擱置了若干贏利油井的開采,以便母公司可以不降低諾沃波特洛夫斯基油田(Novoportovskoyefield)、普里拉茲洛姆內油田(Prirazlomnoyefield)和沃斯托克諾梅索耶油田(Vostochno-Messoyakhskoyefield)的開發速度。這幾大油田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最近幾年非常關鍵的生產項目。 ? ? ? 至于沙特等國的原油生產商,減產協議意味著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被擠占、與傳統合作伙伴聯系減弱等風險。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沙特對美國原油供應量的減少。2016年12月沙特在美國進口原油市場的占比為13%(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美國當時原油進口量為757萬桶/日,其中從沙特的進口量為102萬桶/日),而到了2017年,其占比為9%(美國當時原油進口量為778萬桶/日,其中從沙特的進口量為69萬桶/日)。同一時間段內,歐佩克國家在美國進口原油市場的整體占比從41%降至34%(從歐佩克國家的總進口量降為264萬桶/日)。在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歐佩克的市場份額同樣出現縮減。2017年,歐佩克在中國原油進口結構中的占比降至56%,2012年其占比曾高達67%(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 ? ? ? 計劃性退出或可解決問題 ? ? ? 有計劃地退出減產協議也許能解決上述問題,并且在技術上也是完全可行的。俄羅斯企業主要通過降低鉆探規模來實現減產。俄燃料動力綜合體中央調度局數據顯示,巴什石油公司2017年鉆井進尺減少17.6%,降至39.39萬米,公司全年12個月的產量減少3.6%,降至2060萬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鉆井進尺減少4.3%,降至240萬米,其子公司Gazpromneft-Khantos的產量也因此減少0.9%,降至1430萬噸。為了恢復產量,Gazpromneft-Khantos需要重啟此前擱置的油井(一旦減產協議終止,這個重啟過程將在一天內完成),而歐佩克只要不再超額完成減產任務即可。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18年1月,歐佩克中12個成員國的總產量降至2950萬桶/日(協議規定為2993萬桶/日),減產履約率為137%。 ? ? ? 歐佩克國家可以按照協議規定的減產量平緩地增加原油供給,這樣也可以給投資商留出時間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減產將不會引發市場的強烈波動。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