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油氣勘探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專業復雜的術語,對這些術語不同的理解,可能會產生謬以千里的差別,甚至對當前面臨的油氣形勢造成誤判。? ? 在油氣工業體系中油氣田的勘探開發是上游,是源頭。在勘探開發實踐中資源量-儲量-產量是一個復雜的術語系列,而在社會流行語言中往往形成一些混亂和誤解,甚至會對油氣形勢造成某些誤判。值得關注的是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社會公眾中,而且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油氣和能源界內。 ? ? ? 為了認識某個地區(油氣區、盆地)的總體油氣發展潛力、含油氣遠景,人們需要從量化上給出個評價值,這就是資源量(resources)。所評價的地區可以是有已開發油氣田的、也可以是僅做過很初步的油氣地質工作的,但他們都面對著有許多知之甚少的地區和問題。這時基于已有認識做出的判斷往往是輪廓性的,有許多不確定性、甚至可能被日后工作的證明是錯誤的。為了計算資源量必須對許多變量之間的關系給出些參數,其中許多參數的賦值帶有一定的人為性、虛擬性。顯然,在此基礎上按某種程序、公式計算出的資源量僅只是一種大致的可能性,是對資源潛力以量化形式表達的半定量理解,是一種帶有推(預)測性的估計值。目前常用概率法給出5%、50%、95%概率的不同值,人們多簡單地引用其50%值或5%與95%的均值。 ? ? ? 對世界油氣資源量研究時間最長、資料掌握較全面和是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USGS)專門的研究組,他定期更新的研究成果就成為廣被采用的世界資源量值。國外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將地下油氣蘊藏按經濟性和驗證(可靠)性分類。近年來USGS發布的資源量按已發現的和待發現分為兩類,前者包括已探明儲量和儲量增長潛量;從資源性質上又將其分為石油、天然氣和天然氣液(NGLs)三類。特別要指出的其資源量、儲量各項數值均為經濟可采值,這套數據構成了其油氣資源量-儲量系列。需指出的他雖是在世界各區(大型盆地)對比中最常被引用的數據,但仍有若干缺陷,許多地區(盆地)資料較陳舊,甚至根本未列入測算范圍,如中國僅使用了6個最大盆地的資料。 ? ? ? ?中國油氣資源量測算的基本思路、方法與國際相接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按由國土資源部牽頭于2007年完成的《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該系列有遠景資源量(可能找到的最大量,為與5%概率對應的地質資源量)、地質資源量(目前技術條件下最終可探明的油氣量)、可采資源量(可預見技術條件下最終可采出的油氣量)。在其對外公布中強調并最常被業外人士引用的是地質資源量,石油為1085.57億噸、天然氣為55.89萬億立方米。而預測的(技術)可采資源量(分別為212.03億噸、22.03萬億立方米)卻很少被認知??梢娕c國際評價不同之處在于不強調資源的經濟可采性。還需指出,我國的資源量系列中對油氣采用二分法,其石油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天然氣中包括氣層氣和(石油)溶解氣。顯然,不能將上述兩套數字間作簡單的類比,如得出中國油氣資源量占世界的比例、中國居第幾位等。 ? ? ? 中國油氣勘探中常把遠景資源量與探明地質儲量的比稱為資源探明率,嚴格說來,把性質不同、準確性有很大差別的兩個數放在一個算術式中求百分比是不合適的。按上述預測其2013年石油資源探明率應為32.3%,以此稱中國以及東部勘探程度相當高的幾個大盆地石油勘探尚處于“初級”階段,此結論顯然太牽強了。認識了資源量測算的基礎、他的不確定性,對研究程度不高的地區和領域(如頁巖油、頁巖氣)所得出的資源量值就不會賦予“摸清資源家底”的過高要求。 ? ? ? 油氣儲量 ? ? ? 從油氣田的探明過程看,首先是明確該范圍內地下作為目的層的地層中實際蘊藏著多少資源,即地質儲量,再根據探井試采資料和重要的參數確定采收率并求得可采儲量。在可采性上如強調技術上可采出,可得到技術可采儲量;如強調經濟上可獲得預定的最低收益,則得到經濟可采儲量,后者小于前者。進一步看,在勘探過程中依工作量的多少、探明(可靠)程度的高低可劃分出探明、控制和預測儲量并給出各自的地質和可采儲量值。這三個級別的劃分與國際劃分(proved、probable、possible,俗稱為3p)基本一致。 ? ? ? 在中國,探明儲量須得到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通過后,方可被確認并列入儲量表(《中國油氣礦產儲量通報》)對外公布,而控制和預測儲量僅作為勘探中間過程的數據,不對外公布。國際上也只認可探明級儲量(proved),但上市公司探明儲量還須由證卷交易所認可的權威機構確認,其標準多比我國的標準更嚴格。在國際上僅允許報道新發現并正在勘探中的油氣田時,對外公布其探明加控制級儲量的大致值,這時須強調其是2p儲量。在我國報道新發現油氣田規模時往往是說其三級儲量的和(3p)且多用數量級的稱謂,如:當時三級地質儲量的總和可僅有0.8億噸左右,對外則可宣稱發現“億噸級大型油田”。最終勘探結果可達到這一數字,但也可能是僅有數千萬噸探明儲量的中型油田。 ? ? ? 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真正有意義的是能取得經濟效益的儲量。故國際上所說的儲量不僅是(探明)可采儲量,而且僅指其經濟可采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則更強調地質儲量或技術可采儲量,甚至不給出其經濟可采值。前蘇聯如此,正向市場體制過渡的我國也還有其表現。在我國多數報刊上每年都有作為成績的新增探明儲量報道中,其值多僅為地質儲量。在非油氣專業報刊對2014年的報道中,筆者僅見到一家同時指出其新增地質儲量(10.61億噸)和技術可采儲量(1.87億噸)。這種現象在某些專業論述中也可見到,似乎都不愿提到數值較小些但卻更有實際意義的經濟可采儲量。 ? ? ? 須強調指出的是,油氣田投入開發后其儲量就會減少。這時僅指出其原始狀態下的累計(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就難以真正認識其今后潛力,也難以據此評價油氣田和油氣公司真實的經濟價值(在公司公報中、公司并購中,儲量須折價計入其資產總量)。所以在國際上各種報表中僅列出其剩余(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值,這時也就省略了其前面的各種定語,不約而同地直呼為儲量(reserves)。這是使用各種國際儲量統計值時必須注意到的前提。鑒于此,就可以直接利用其該年的儲量、產量值計算其儲產比。 ? ? ? ?中國新增油氣儲量劣質化 ? ? ? 在勘探中容易找到的、規模大的油氣田總是率先被發現和探明。隨著勘探程度的不斷加深,新增儲量中難勘探開發者所占比例趨大,勘探開發成本和經濟門限值趨高,新增儲量的品位出現劣質化、油氣儲量的采收率降低。這在中國表現的相當明顯。 ? ? ? 需特別指出的是,我國在不斷向低品位油氣的開拓中若干致密油氣田列入探明儲量范疇并已投入開發。這提示我們,我國探明儲量中包括了非常規油氣,其中有致密油氣,還有情況類似的稠油和超稠油。 ? ? ? ?新增油氣儲量劣質化的事實使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強調儲量經濟可釆性的重要。如前面已提到,在談到2014年新增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0.61億噸)時我們可以說“第12次,也是連續第8次超過10億噸”,從此數字看也確實達到了歷史峰值期。但該年產量(2.11億噸)卻大于“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差值為0.24億噸,產量與新增經濟可采儲量間的差值應更大。從這些數字看卻是典型的儲量入不敷出?!斑B續大幅增長的地質儲量”背后卻隱現著2006至2013年間石油剩余(經濟)可采儲量年增率僅為3.25%,2014年新增可采儲量入不敷出使石油剩余可采儲量(即國際上直呼的儲量)有所降低的事實。不重視儲量的經濟可釆性也使人更不易關注到可采性降低使近年未開發油氣儲量大幅增加的問題。 ? ? ? 油氣未開發儲量持續增加 ? ? ? 按照有關規范,已探明儲量須定期復核,根據后續勘探和開發中獲得的新資料核增或核減其數量,后者顯然包括要核銷己證實近中期內無法經濟開采的儲量。但這一規定,特別是依規核減,未得到認真貫徹,也沒及時反饋給勘探和儲量審查部門使其今后不再將其列入探明儲量。這使得每年都有一批新增儲量未能建設產能、因而未能投入開發。如果初期尚有交通、電力各方面的影響,那么上世紀80年代以來,要求上產的壓力日趨增大,儲量探明后卻不能投入開發的主要原因只能歸于其品位差,難以達到技術上、特別是從經濟效益上的最低要求。未開發儲量的逐年累積再加上越來越大的新增儲量劣質化趨勢,使油氣儲量中的未開發部分的數量和占全部儲量的比(未開發率)有增大趨勢。以2013年為例:其石油的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21.9%和12.5%,二者的未開發量分別為85.11億噸和10.71億噸;其天然氣的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未開發率分別為42.3%和23.7%,二者的未開發量分別為5.62萬億立方米和0.54萬億立方米。 ? ? ? ?儲量已探明并與其他常規油氣一樣列入儲量表但卻長期未能動用,還意味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他曾被“優選”作為探明對象說明還有較好的含油氣性,其品位應不亞于頁巖油、氣和煤層氣等典型非常規油氣;二是當選用經過非常規油氣考驗提升的新一套技術系列并找到更適合、成本更低的技術方法和經營方式時,今后他被經濟開發的可能性應更大。換言之,與尚末探明油氣田的新區新領域相比,與正在進行艱苦探索的頁巖油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相比,他應是更現實的開發上產對象。三是儲量未動用意味著大量勘探投資被積壓,盡早動用就是盤活存量資產的挖潛。 ? ? ? 從2013年的未開發儲量數據出發認為:如近期(2020年前)、中期(2025年前)分別動用該年全國石油未開發地質儲量(85.1億噸)的50%和80%,采油速度取0.5%,有可能形成2128萬噸和3400萬噸的年產量,他分別相當2013年石油產量20902萬噸的10.2%和16.3%??紤]到未開發氣田的開發難度可設定其地質儲量采氣速度為1.5%,如近、中期內分別動用現有的全國天然氣未開發地質儲量(5.62萬億立方米)的50%、80%,屆時有可能再分別形成420億立方米、670億立方米的年產量,他分別相當2013年天然氣產量1071億立方米的39.2%或62.6%。顯然,動用這些未開發儲量有誘人的增產前景。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