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石油集團與中亞五國的油氣合作,經過20年大力推進,2017年以來迎來各項成果的集中爆發。中亞已成為中國油氣供應體系上的重要一環,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亮點。 ? 中亞國家與中國的戰略相契合,通過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將自身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前期合作成效推動下,中亞國家紛紛謀求擴大與中國石油的合作,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希望從與中國的合作中實現自身發展。 ? 2017年,中亞國家與中國石油的油氣合作,從合作領域到合作效果都呈現出里程碑式的進展。各國雖然與中國石油合作深度和廣度不一,但或多或少都在合作中有所收獲。 ? 油氣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17年,中國石油在哈薩克斯坦累計產油達到2.9億噸,阿姆河天然氣公司累計產氣超過600億立方米,中哈原油管道累計向中國輸油超過1億噸,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向中國輸氣超過2000億立方米,多年合作迎來階段性成果。天然氣合作進入新階段。哈國南線天然氣管道建成年100億立方米輸氣能力,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復工,“設施聯通”再升級;此外,哈國達成向中國每年供應50億立方米天然氣合同,中烏首個上游合作項目卡拉庫利氣田一期投產,哈烏兩國氣源的接入夯實了中亞氣源的保障能力。合作范圍擴展至整個油氣業務鏈。在哈,中國石油業務領域涵蓋了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運營、工程技術服務、煉油和銷售整個上中下游業務鏈;在土庫曼斯坦參與了天然氣勘探開發建設運營的全業務鏈條;烏、塔、吉三國,業務領域也不斷拓展。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項目均由中國石油與所在國相關企業以市場化合作形式開展,很好踐行了“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原則,回報遠超預期。 ? 以哈國為例,截至2017年,中國石油累計投資超420億美元,上繳稅費超過410億美元,經濟效益顯著。其次是社會效益明顯。合作項目為中亞國家提供超過4萬個直接就業崗位,社會公益惠及超過200萬人,提升了所在國油氣工業發展水平。此外,合作還推動了雙方政治關系深化,油氣合作被認為是中哈、中土等雙邊關系的壓艙石。 ? 對中國石油來說,合作有效提升了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初步實現了既定的“資源、供應、效益、品牌”四位一體的“一帶一路”核心油氣合作區的定位。在中亞樹立起中國石油的品牌,合作成效受到兩國領導人高度肯定。 ? 國家層面的戰略契合及友好的政治關系是雙方合作的基石。中亞國家能源政策已經過渡到更加獨立、更加多元化的模式。中國隨著經濟發展,對海外能源進口依賴加大,中亞的豐富油氣資源是其中一個選擇。加之雙方友好的政治關系,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實現了戰略對接,項目實施由兩國政府親自保駕護航。 ? 中國石油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將雙方高層的構想變成現實,并且將自身發展目標與國家目標有機結合,將中亞打造成為安全穩定的全球油氣供應體系重要一環。 ? 充分發揮中國石油綜合優勢和“能源+金融+服務”的一體化比較優勢。中國石油在油氣全產業鏈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中亞各項目建設運營得到了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有力支持。摸索出了一套適合項目特點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在工程建設、生產運營、技術研發等領域,各項目以甲乙方統一管理模式實現各方力量優化集中,高效開展建設運營。嚴格遵守資源國法律法規,注重安全環保和合規經營。從項目啟動開始,就在合同、建設、采購、生產、財稅、HSE等各領域嚴格遵守所在國法律,確保了合規經營。創新合作模式,推進管理和文化融合。商務模式上,按照項目需要,照顧所在國利益訴求,實行靈活的商務模式。生產經營中,融合中外方文化,建立適合公司實際的管理運營模式。 ? 哈國與中國石油合作項目最多、時間最長,在中亞五國中堪稱代表。兩國高層互訪不斷,能源合作是重要話題,亞洲鋼管廠產能合作項目的開工將合作延伸至非資源領域。近兩年,中烏兩國高層互訪不斷,合作進一步擴大,卡拉庫利氣田項目成為首個上游合作項目,開展了新布哈拉調控中心建設、加茲里儲氣庫使用等合作。土國與中國石油合作主要在天然氣領域,除阿姆河天然氣項目,中國石油承建的復興氣田年300億立方米商品氣產能建設項目也將正式啟動。塔吉兩國熱切希望與中國石油加深合作,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在去年重新開工。 ? 盡管中國石油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前景被看好,但也應審慎考慮現實操作層面的風險,建立更加穩固的合作機制和矛盾處理機制。 ? 本國利益最大化帶來的風險:中亞各國開展合作均以本國利益最大化為基本立場,希圖在與中國石油的合作中獲得最大利益。這給相關項目的談判,尤其涉及氣價、油價、管輸費等的談判和生產運營帶來考驗,如冬供期間部分國家無計劃下氣和斷供就助推了國內氣荒。政策不穩定、合規經營等政治經濟風險:中亞國家政策變動較大,給不少項目帶來巨大經營壓力。大國博弈的風險,中亞地區歷來是地緣政治博弈的戰場,域內存在著俄、歐、美多股勢力,矛盾沖突給各個項目實施帶來無形阻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