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召開前,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成員國曾討論日增產約100萬桶的可能性,但一些成員國認為目前較難實現該增產額度,最終會議達成了妥協。分析認為,歐佩克或將日增產約60萬桶。
消息一出,油價狂飆:布倫特原油期貨周五收漲2.50美元,或3.4%,報每桶75.55美元;美國WTI原油期貨勁揚3.04美元,或4.6%,收報每桶68.58美元。
顯然,增產幅度不及市場預期。有機構投資者表示,“市場之前期望很高,認為有大量新增原油供應流入市場,但這不會發生,至少目前不會。我們之前一度被增產180萬桶/日的傳言所愚弄,最終只增產大約60萬桶?!?/span>
美俄沙,到底誰真的希望增產?
2017年5月25日,歐佩克宣布將原油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至2018年3月,石油減產量為180萬桶/日。2017年11月30日,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牽頭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就石油減產協議的有效期延期至2018年底。
時隔一年半,各個減產國積極履行了減產協議,確實實現了削減石油產量、推高國際油價的目標。2017年,達成減產協議的歐佩克11國減產協議履約率高達103%,減產120萬桶/日。非歐佩克減產國平均履約率為82%,減產46萬桶/日。
其中,石油圈重點關注了兩邊的領頭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減產數量。兩個產能大國的減產都達到或超過了所在組織減產總量的一半,但兩國之間相比較還是差距較大。2017年沙特阿拉伯超額減產20%,減產幅度達59萬桶/日。而俄羅斯減產執行率80%,減產量24萬桶/日。
從油價分析,此前華爾街見聞報道,俄羅斯、伊朗始終強調60-65美元的原油價格才是合理的,而沙特的心理價是80美元。今年5月在布油真的升至80美元后,市場上開始出現此起彼伏的“油價100美元”的聲音。此時俄羅斯開始發表不同意見,普京表示,略高于60美元的油價水平是“平衡的價格”。
外媒報道,沙特正在推行一系列經濟及社會改革,軍事開支高企,還要準備沙特阿美的天價IPO。錢袋子如此緊張,當然不會希望看到油價如普京所期,跌回60美元。何況,沙特的國內經濟發展本就是對石油依賴度極高。
反觀俄羅斯,作為日產量1100多萬桶的原油大國,通過操縱歐佩克減產推高國際油價,近一年早已賺得缽滿盆滿,60多美元的油價有利于國際市場的供需平衡,這對俄羅斯來說比單純推高油價,從長遠看更為有利。
由此可見,盡管從去年沙特國王訪俄到今年沙特王儲與普京并排而坐看世界杯,兩國關系正處在“熱戀期”,而在減產增產事宜上兩國也貌似步調一致,聯手為之,但俄沙的真實態度并不像他們表現出的那樣一致。
更有意思的是,不久前伊朗油長稱,特朗普在油價問題上并不誠實,出于稅收和就業等考慮,美國總統事實上更喜歡油價走高。這不禁讓人想起,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有著共和黨傳統的支持勢力,一是軍火商,二是石油商。美國石油資本家的利益,就是要加大美國原油的開采和冶煉,再加大這些石油的出口,而且價格越高越好。這剛好與特朗普上臺后極力想要改善美國貿易逆差的決心不謀而合。改善貿易逆差最快的方法就是加大美國的能源出口,頁巖油開發技術的革新,使得美國基本上擺脫了對外能源依賴,且預計在2018年成為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因此,為了改善貿易赤字,特朗普選擇了美國能源出口作為最大的手段,重振美國,在共和黨人眼里,就是重振美國當前的石油經濟。
借中美貿易戰空當,或將搶占中國市場
消息人士稱,中國尚未表明何時將對美國原油征收25%的關稅,這令買家有時間調整采購計劃,同時觀望貿易談判的結果。
三名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稱,中國石化旗下的聯合石化已在向其他亞洲買家提供7月裝船的美國原油。聯合石化是亞洲最大的煉油商和美國原油的最大買家。中國石化一位貿易高管對路透稱,對于7月份裝船的原油該公司將維持往常的進口量,但無法承諾之后的采購量。
“(8月及之后裝船的)未來采購將視局勢發展而定?!边@位要求匿名的高管稱。
聯合石化今年初表示,預計年底前美國原油貿易量將達到至多30萬桶/日,大約是去年的三倍。按每桶70美元的油價計算,該公司全年石油交易規模將達到約77億美元。
“如果關稅是個長期問題,美國將很難找到像中國這么大的市場,”Wood Mackenzie資深研究分析師Joe Willis周四在湯森路透舉辦的一個行業研討會上稱。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第一季共進口389萬噸美國原油,合31.55萬桶/日,接近上年同期的八倍。然而,有關進口關稅征收時間、以及中美貿易談判結果的不確定性,令一些買家不敢繼續訂購。由于船運需要時間,中國煉油商通常提前三個月訂購美國原油。
對于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或將空出的這個巨大市場,誰最可能填補呢?中石化旗下煉廠的消息人士稱,尋找替代供應方不成問題,因為美國原油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相對較短,而且可以被福爾蒂斯等北海品級原油、中東原油或俄羅斯的烏拉爾原油替代。
顯然,既有能力又有野心搶占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的,除了歐佩克有限的幾個產油大戶,只有俄羅斯虎視眈眈了。自減產協議之后,俄羅斯數次被指暗搞小動作偷偷增產,最近一次與中美貿易摩擦時間暗合。俄羅斯已是歐洲其他國家最重要的能源依賴,若在中國這一巨大能源市場再占一席之地,特朗普的頁巖油不知該如何是好。
歐佩克的事誰說了算?
在這些背景下,今年3月歐佩克秘書長表示,歐佩克正尋求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建立“非常長期”的合作關系。這一消息進一步證實了沙特正在與俄羅斯領導的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長達10-20年石油合作協議的消息。
從當年俄羅斯配合歐佩克減產,到如今與沙特一起主導增產,沙特與俄羅斯的關系日漸緊密。至于其他成員國,沙特不僅是歐佩克的實際領導人,在歐佩克內部也有許多盟友和巨大的影響力,他可以通過石油價格、減產甚至生產配額影響成員國。?
這樣的“超級聯盟”形成后,俄羅斯將成為歐佩克重要的主導者。事實上從減產協議開始,這樣的勢頭已愈發明顯。比起特朗普一直想消除這個“卡特爾”,俄羅斯的選擇顯然更有利。
減產也好,增產也罷,俄羅斯已經通過這一過程增強了自身影響力,證明了自己在能源國中的話語權。
從目前的棋局看,怎么下,他都是贏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