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近幾年來的“過山車”走勢令石油美元出現大幅波動,在全球市場上呈現出先巨量注資后急速抽離的變化,對國際資本市場和新興市場產生廣泛的負面影響值得警惕。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于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資金。國際油價在2008年沖高至接近150美元,至2014年一直在100美元一線高位徘徊,令石油出口國積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盈余。2014年之前的10年期間,大型產油國將高油價帶來的暴利投入全球各種資產,從美國國債到股票和房地產。2012年,流入流動性投資(如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美元”更是達到5000億美元的高峰。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際市場流通的石油美元達1.4萬億至1.8萬億美元。而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變成美國的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產,填補美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使美國長期保持經常項目逆差和資本項目下順差的平衡。 另外,這些資本也會光顧投資收益率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
但自2014年后期,國際油價從100美元之上開始暴跌。國際油價目前約52美元,達到今年最高位,與年內低點的20多美元相比,漲幅已達80%,但與前幾年水平相距甚遠。在各方預計明年60美元見頂的背景下,石油美元大幅縮水將持續一段時間,這將極大地影響國際資本格局。
從歷史來看,油價回升比油價暴跌更加艱難。在上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持續了5年,完全恢復正常則經歷了漫長的20年。由此來看,石油美元的資本流動方向一段時間仍將是抽離,對資本市場而言加劇了流動性風險。
首先,長期低油價困境下,產油國的財政赤字需要資金回血來彌補。阿聯酋阿布扎比國民銀行今年預測,海合會國家2016年整體預算赤字或將達到GDP的10%。以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為例,石油占財政收入比重超過70%的沙特出現了近十年來罕見的經濟拮據局面。2015年,沙特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約980億美元,政府不得不動用8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并發行200億美元債券加以應對。海灣第二大經濟體阿聯酋近90%的原油儲量位于首都阿布扎比一帶。低油價已迫使當地油田勘探與開采投資放緩,能源企業紛紛裁員。
石油美元方向的變化,不僅意味著受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以及GDP增長都將受到負面影響,也意味著對新興經濟體大幅撤資。正在放慢經濟增速的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努力維持外資吸引力,但受產油國資金變向影響,市場穩定挑戰加劇,再加上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流動性面臨多重考驗。
在全球相對發達的資本市場中,投資機構也受到石油美元退潮產生的市場劇烈波動影響,操作難度加大。因為在較低位的油價對消息面的反應更為敏銳,甚至跳脫出基本面的支撐。9月底歐佩克和主要產油國限產協議的消息放出后,油價在未改變基本面情形下連日暴漲,讓許多理性看空的投資者措手不及。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