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石油巨頭殼牌(Shell)宣布該公司停止對新的海上風電進行投資。不過,由于殼牌已經建立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潔燃料項目組合,不會放棄現有的海上風電項目,但投資新的海上風電場(目前)不在考慮范圍內。
近兩年來,在其首席執行官瓦埃爾?薩萬(Wael Sawan)的領導下,殼牌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逐步收縮,與此同時,對待傳統能源則開始“重新聚焦”。
12月5日殼牌公司官網上的另一則新聞中顯示,殼牌公司宣布,該公司將與挪威石油巨頭挪威國油(Equinor)在英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IJV),合作伙伴表示,該公司將成為“英國北海最大的獨立油氣生產商”。
在這“一停一建”之間,石油巨頭的路線已然更加明朗了。
作為對殼牌能源(Shell Energy)業務評估的一部分,殼牌決定停止對新的海上風電開發項目的投資。根據殼牌的聲明,殼牌能源(Shell Energy)的新戰略也將導致其分為兩個獨立的業務部門,殼牌電力(Shell Power)專注于發電資產,殼牌能源(Shell Energy)則從事B2B零售、客戶解決方案、營銷和貿易業務。
近來,殼牌一直在尋求系統性地縮減清潔能源投資。今年9月份,殼牌公司宣布,其計劃在挪威西海岸建設的低碳藍氫項目將被擱置。該公司表示,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不足。殼牌發言人表示:“我們還沒有看到藍氫的市場,并決定不再推進該項目?!?/section>
除此之外,近一年來該公司還退出了多個與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持有股份的海上風電開發項目,這些項目當時大多處于規劃/許可階段。
11月12日,菲律賓可再生能源控股公司alterenergy Holdings Corporation-ALTER 收購了菲律賓三個海上風電項目的所有權,這些項目此前由該公司與殼牌共同擁有。
3月21日,殼牌退出美國海上風電項目,出售股權給Ocean Winds。殼牌子公司殼牌新能源公司(Shell New Energy)將其在南海岸風能公司(SouthCoast Wind Energy)50%的股權出售給其合資伙伴Ocean Winds North America。而南海岸風能公司成立于2018年,旨在開發馬薩諸塞州沿海的風能項目。
2月22日,瑞典浮式風電開發商Hexicon與殼牌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Hexicon將收購殼牌在MunmuBaram浮式風電項目中80%的股權。
今年10月,殼牌首席執行官瓦埃爾?薩萬(Wael Sawan)表示,盡管殼牌“致力于能源轉型”,但它“確實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等某些領域有所退縮”。他補充說:“我們并不認為自己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因此,如你所看到的,我們從那些我們已經確定的領域退后了一步,我們已經了解到我們在這些方面沒有優勢?!蓖顺鲲L能領域已然并不是殼牌一家。BP最近也退出了部分風能領域資產,將其在美國的陸上風電投資組合掛牌出售。今年8月份,Equinor也宣布將退出越南海上風電市場,并停止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所有海上風電項目。風能領域的行業領導者 ?rsted 在去年退出了美國的兩個海上風電項目后,下調了到 2030 年的增長目標。
根據公告,該合資企業總部位于美國能源行業的中心阿伯丁,合資公司將擁有Equinor在Mariner、Rosebank和Buzzard油田的股權,以及殼牌在Shearwater、Penguins、Gannet、Nelson、Pierce、Jackdaw、Victory、claire和Schiehallion油田的股權。
公告稱,隨著這個曾經多產的盆地現在日趨成熟,產量自然下降,投資組合和專業知識的結合將使這一重要的英國資源繼續復蘇。新公司將更加敏捷、專注、具有成本競爭力,并在戰略上處于有利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英國大陸架上的投資組合的價值。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雙方的一些可再生能源資產不在此次協議之內。Equinor將保留其跨境資產,以及其在英國的海上風能、氫氣和碳儲存項目。殼牌將繼續擁有其陸上天然氣設施以及風能和碳儲存業務。該交易的完成仍需獲得批準,預計將于 2025 年底完成。兩家公司目前持有的勘探許可證將在交易完成后轉讓給合資企業。出于利潤的考量,殼牌、Equinor以及BP等歐洲石油巨頭正重新轉向油氣業務,但他們仍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化石燃料消費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28年達到峰值。BP此前預計,石油需求會在2025年達峰。盡管面臨挑戰,這些公司并未完全放棄投資低碳能源。殼牌、BP和Equinor還在繼續開發已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或是保留了大部分生物燃料項目。針對此次宣布停止新的海上風電開發項目的投資,當被問及殼牌是否會退出可再生能源業務的其他部分時,該公司表示,該公司將專注于將現有可再生能源發電資產的價值最大化。殼牌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雖然我們不會主導新的海上風電開發,但我們仍然對商業條款可接受的承購項目感興趣,如果有令人信服的投資案例,我們對股權持謹慎態度。然而,能源轉型咨詢機構Accela Research分析師羅漢·鮑特表示:“考慮到這些企業已做出的決策,即使他們仍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也大概率無法實現近幾年的減排目標,或者不得不調低減排目標。他們依舊卡在低碳投資與滿足股東的‘兩難’境地中,難以找到平衡?!?/p>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長按復制下方連接,粘貼給好友
http://www.h29736.cn/article/840809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