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中國天然氣儲運設施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天然氣儲運設施現狀及發展趨勢

1.我國天然氣儲運設施發展情況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天然氣儲運設施的主體框架已經基本形成。截至到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管道總里程超過7萬km,形成了由西氣東輸系統、陜京系統、川氣東送、西南管道系統為骨架的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通海外的全國性供氣網絡,“西氣東輸、海氣登陸、就近外供”的供氣格局已經形成,干線管網總輸氣能力約2800億m3/a,并在西南、環渤海、長三角、中南及西北地區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區域性天然氣管網。

1.1陸路進口戰略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我國陸上天然氣進口通道包括西北、東北和西南三大通道。西北通道由中亞A線、中亞B線、中亞C線和中亞D線組成。其中,中亞A線、中亞B線、中亞C線已建成投產,中亞D線正在穩步推進;西南通道是指中緬天然氣管道,于2013年建成投產;作為東北通道的中俄東線在2015年開工建設。

截至2015年底,我國陸上進口通道已建輸氣能力670億m3/a,在建輸氣能力380億m3/a。

1.2LNG接收站陸續建成

LNG接收站,即指“海氣登陸”。截至2015年底,中國已投產LNG接收站11座,接收規模達到4260萬t/a;已核準正在建設的LNG項目有4個,規模合計1200萬t/a;已獲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待核準的LNG項目有3個,規模合計860萬t/a。

1.3骨干管網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建成天然氣管道約2.5萬km,主要包括西二線東段、西三線西段、中-貴線(中衛—貴陽)、中緬管道、秦-沈線(秦皇島—沈陽)、大-沈線(大連—沈陽)、沈-長線(沈陽—長春)、泰青威線(泰安—青島—威海)、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唐山LNG外輸管道、江蘇LNG外輸管道、濟-青(濟南—青島)二線等。

(1)西氣東輸系統

主要包括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和三線。西一線干線起自新疆輪南,止于上海市白鶴鎮,全長3839km,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量170億m3/a,2003年10月東段建成投產,2004年12月西段建成投產。西二線包括為1干8支,干線起自新疆霍爾果斯,止于廣東廣州,全長4918km,管徑1219mm,設計壓力12/10MPa,設計輸量300億m3/a,支線管道總長約3760km,包括輪南—吐魯番支干線、中衛—靖邊聯絡線、平頂山—泰安支干線、南昌—上海支干線、樟樹—湘潭支干線、廣州—深圳支干線、廣州—南寧支干線和棗陽—十堰支干線,2009年12月干線西段及靖邊聯絡線投產,2012年底全線投產。西三線包括1干8支,沿線經過新疆、河南、江西等10個省區。干線起自新疆霍爾果斯,經中衛、西安、長沙,終于福州,全長5220km。干線分為三段:西段(霍爾果斯—中衛)長2445km,設計壓力12MPa,管徑1219mm,設計輸量300億m3/a。中段(中衛—吉安)長約1900km,設計壓力10MPa,管徑1219mm,設計輸量280億m3/a。東段(吉安—福州)長約800km,設計壓力10MPa,管徑1219mm/1016mm,設計輸量150億m3/a。其中,西段已于2014年8月建成投產。

(2)陜-京線系統

主要包括陜-京一線、二線和三線。陜-京一線起自陜西靖邊首站,止于北京市石景山區衙門口末站,干線全長約846km,管徑660mm,設計壓力6.3MPa,設計輸量30億m3/a,1997年建成投產。

陜-京二線起自陜西省靖邊首站,止于北京市通州區通州末站,長約980km,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量170億m3/a,2005年建成投產。

陜-京三線起自陜西省榆林首站,止于北京市昌平區西沙屯末站,大體并行陜-京二線,長約1000km,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量150億m3/a,2013年底建成投產。

(3)川氣東送系統

主要包括川氣東送和忠-武線(重慶忠縣—武漢)。川氣東送管道干線西起川東北普光首站,東至上海末站,管道干線自西向東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五省二市,全長約1700km,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量120億m3/a,2010年建成投產。

忠-武線干線起自重慶忠縣,止于武漢末站,全長約719km,管徑711mm,設計壓力7.0/6.3MPa,設計輸量30億m3/a,2005年建成投產。

(4)西南管道系統

主要包括中衛—貴陽聯絡線和中緬天然氣管道。中衛—貴陽聯絡線起自寧夏中衛首站,止于貴州貴陽末站,全長約1613km(該管道縱貫川渝管網,有4次連接),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量150億m3/a,于2013年10月全線建成投產。

中緬天然氣管道自云南瑞麗入境,止于廣西貴港,全長約1727km(該管道在貴陽與中-貴線連接,在貴港與西二線南寧支干線連接),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量100億~130億m3/a,于2013年10月全線建成投產。

中緬天然氣管道和中衛—貴陽聯絡線的建成投產,為西南地區構筑起干線輸氣通道,并實現川渝管網與全國管網的連通。

(5)東北管網

主要包括秦-沈線、大-沈線和沈-長線三條管道。秦-沈線起自秦皇島,止于沈陽,全長約406km,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于2011年6月全線建成投產。大-沈線起自大連,止于沈陽,全長約433km,管徑711mm,設計壓力10MPa,于2011年12月全線建成投產。沈-長線起自沈陽,止于長春,長約365km,管徑1016mm,設計壓力10MPa,于2015年9月全線建成投產。

大-沈線及秦-沈線的建設,拉開了東北大規模天然氣管網建設的序幕,將有效地緩解整個東北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此外,通過秦-沈線,東北管網與華北管網互聯互通,對于實現東北地區氣源多元化、管道網絡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6)頁巖氣外輸管道

長寧地區頁巖氣試采干線是國內首條頁巖氣專用輸送管道。該干線起自四川宜賓珙縣上羅鎮,止于宜賓高縣雙河鄉,與四川輸氣大動脈“納-安線”(四川納溪—云南安邊)對接,進入環四川盆地天然氣管網。此頁巖氣外輸管道全長約93km,設計壓力6.3MPa,設計輸量450萬m3/d,管徑457mm。

該工程于2013年6月開工,2014年5月投產。管線的投產運行,打通了四川長寧地區頁巖氣外輸的黃金通道,高效清潔的頁巖氣將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民資跨境管道

薩拉布雷克—吉木乃天然氣管道是我國首條民企建設經營的跨境天然氣管道,由新疆廣匯集團投資,全長110km,其中中國境內長25km,設計輸量5萬m3/a,于2013年6月建成投產。該管道氣源來自哈薩克斯坦齋桑油氣田/天然氣季節調峰任務成倍增加。與此同時,地下儲氣庫等調峰設施建設明顯滯后。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有效工作氣量約為55億m3,僅占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3%,而北美和歐洲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這一數據基本在20%左右;而采用LNG調峰,雖然對緩解冬季天然氣用氣高峰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容易受接收站周轉能力、外輸管道能力等因素影響,多用來輔助地下儲氣庫參與調節尖峰。

1.4地下儲氣庫建設速度加快

“十二五”期間,我國地下儲氣庫建設速度明顯加快。除繼續在華北地區擴建儲氣庫外,還新建成蘇橋、板南儲氣庫,形成大港、華北儲氣庫群;在西北地區依托新疆油田建成呼圖壁儲氣庫;在西南地區依托重慶氣礦建成相國寺儲氣庫;在東北地區依托遼河油田建成雙6儲氣庫;在中西部地區依托長慶油田建成陜224儲氣庫;在中南地區依托中原油田建成文96儲氣庫;依托西氣東輸管道建成劉莊儲氣庫和金壇儲氣庫。

2.2015年天然氣儲運設施的建設

1)中俄東線中國段正式開工,東北天然氣進口通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起自黑龍江黑河市,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區市,擬新建管道3170km,利用已建管道2571km。2014年5月21日,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兩國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公司”)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2014年9月1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境內段”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開工建設;2015年6月29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在黑龍江省黑河市舉行開工儀式。

中俄東線中國段的正式開工,標志著這條聯結中俄兩國的陸上能源通道全線啟動建設,也標志著東北進口通道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中俄東線的建設不僅將使我國的天然氣供應更加多元化,也將大大帶動我國尤其是東北地區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緩解東北地區天然氣短缺的局面。

2)中國石化新粵浙管道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核準。

2015年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中國石化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工程(新粵浙管道)。新粵浙管道設計輸量300億m3/a,包括1條干線和6條支干線,線路全長8372km,是目前國內已核準的最長的干線管道工程,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共13個省區。干線起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首站,終于廣東省韶關末站;6條支干線分別為伊犁支干線、準東支干線、南疆支干線、豫魯支干線、贛閩浙支干線和廣西支干線。

與國內目前的西氣東輸系統、陜京線系統不同,新粵浙管道的特別之處在于其配套氣源為新疆煤制天然氣,涉及伊犁及準東地區的10余家煤制天然氣企業。

同時,新粵浙管道是中國石化繼川氣東送管道之后的第二條大型輸氣管道,其目標省份與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系統基本重疊,其建成投產后將大幅提高國內天然氣市場的競爭活力。

3)首個民營LNG接收站—舟山LNG獲發改委核準。

2015年2月4日,新奧“浙江舟山液化天然氣(LNG)接收及加注站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核準。舟山LNG由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主建設,項目分三期實施,一期規模300萬t/a二期規模達到500萬t/a,遠期規模擴建至1000萬t/a。目前獲得核準的是一期工程,包括2座16萬m3LNG儲罐、LNG加注工藝系統及配套輔助設施等,總投資58.5億元,預計2017年建成投產。

舟山LNG是我國首個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LNG接收及加注項目。在目前我國天然氣市場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為主體的背景下,舟山LNG是國家天然氣進口權向民營企業放開,民營經濟公平參與行業產業發展的標志,對于增加我國天然氣供應量和建立供需平衡關系,形成競爭性的天然氣價格,有深遠意義。

3.儲運設施發展展望

1)區域管網和支線管道將成為儲運設施建設的重點。

目前,我國天然氣干線管網已基本形成,在川渝、江蘇蘇南、新疆、廣東珠三角等地區,天然氣區域管網相對成熟,基本實現”縣縣通”,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區域管網和支線管道還不發達。

未來我國天然氣管網建設的重點將轉為區域管網和支線管道。在以河北為代表的環渤海地區,借助霧霾治理的東風,天然氣利用規模將迅速擴大,區域管網將快速發展,天然氣管網“縣縣通”指日可待;在東北地區,中俄東線管道工程的建設,將極大帶動支線管道的建設,“十三五”將以實現天然氣管道“市市通”為主;而在江蘇,管網建設將在繼續完善蘇南管網基礎上,重點建設蘇北地區管網。

2)加快儲氣庫等調峰設施建設迫在眉睫。

近幾年隨著新疆、北京等地“煤改氣”的實施,我國冬夏季用氣峰谷差逐年擴大,天然氣季節調峰任務成倍增加。與此同時,地下儲氣庫等調峰設施建設明顯滯后。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有效工作氣量約為55億m3,僅占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3%,而北美和歐洲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這一數據基本在20%左右;而采用LNG調峰,雖然對緩解冬季天然氣用氣高峰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容易受接收站周轉能力、外輸管道能力等因素影響,多用來輔助地下儲氣庫參與調節尖峰。

“十三五”期間,天津、河北將成為”煤改氣”的主力省份,隨之冬季調峰任務將繼續成倍增加。若調峰設施的建設仍然跟不上需求的發展速度,則“限量保供”將有可能成為冬季的常態。而在國外,儲氣調峰設施的建設一般在天然氣行業進入初級階段就起步,并隨著天然氣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加速發展,這也反映了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是市場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不管是市場發展,還是安全生產,都要求加快地下儲氣庫等調峰設施的建設。

3)“合資”成為天然氣管道建設和運營的主流趨勢。

油氣管網,尤其是干線管網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是近幾年的發展趨勢。2012年,西氣東輸三線首次大規模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2014年2月國家能源局《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發展改革委令第8號),明確指出國家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的天然氣基礎設施;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再次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油氣管網、儲存設施建設運營。同時強調,對于油氣管網主干線、地下儲氣庫,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參股建設;而對于油氣管網支線,則支持控股建設。

因此,可以預見“合資”將成為管道建設的主流趨勢,但干線管網的建設運營在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的基礎上,仍將維持國有資本(央企)為主。

4.結束語

目前,我國天然氣儲運設施的建設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5年底,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超過7萬km,LNG接收站已達到13座。2015年投產的國家級天然氣干線管道主要有東北管網哈爾濱—沈陽段管道、山東管網青島—威海段、濟-青二線和港-清三線(永清—大港);2015年,中俄東線正式開工,東北進口通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中國石化新粵浙管道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核準;首個民營LNG接收站—舟山LNG獲發改委核準。

預計“十三五”期間,區域管網和支線管道將成為儲運設施建設的重點;加快儲氣庫等調峰設施建設迫在眉睫;“合資”將成為天然氣管道建設和運營的主流趨勢。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能源情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