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能源格局多極化、供應多元化、國際油價低位運行的新背景下,中國天然氣經歷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后進入新階段,面臨新機遇和嚴峻挑戰。
作者 | 石墨
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天然氣作為低碳、高效的清潔能源,將在相當長時期內是中國推進能源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小編在此整理國土資源部最新觀點,對中國天然氣進行SWOT分析,并對未來發展戰略進行總結。
S(優勢)
天然氣勘探獲得系列重大發現,儲量持續高峰增長。新世紀以來,全國勘探發現了萬億立方米級氣田(區)4個、千億立方米級氣田15個,年均新增探明儲量連上新臺階,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累計探明天然氣(含非常規氣)地質儲量14.9萬億立方米,其中頁巖氣5441億立方米,煤層氣6928億立方米。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獲得突破,開辟了天然氣勘探開發新領域。
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非常規氣發展迅速。中國天然氣產量由2001年的303億立方米增長到2016 年的1371億立方米(含非常規氣),年均增長10.6%,形成了“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多元互補供應格局。2016年中國頁巖氣產量78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46億立方米,合計約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9.0%,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后第三個實現頁巖氣工業化開發的國家。
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大發展,全國管網互聯互通初步成型。截至2015年底,全國建成陜京線、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長輸管道,總里程約6.4萬千米,天然氣主干管網已覆蓋除西藏以外的全部省市區;累計建成LNG接收站12座,總接收能力達4380萬噸/年;累計建成地下儲氣庫18座,有效工作氣量55億 立方米/年。建成了中亞A/B/C管道、中緬天然氣進口管道。
W(劣勢)
天然氣供應安全保障形勢嚴峻。全國超過35%的待探明天然氣資源分布于低(特低)滲透儲層,新增探明儲量中低品位比例達70%以上。持續低油價下投入大幅下降,天然氣產能建設規模大幅下降。統計顯示,2014~2016年,中國油氣勘探開發投入下降了52.5%,天然氣產能建設下降了50%。同時進口過境安全風險大,天然氣供應安全保障形勢總體嚴峻。
關鍵技術缺乏和重大裝備總體落后。在國內,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天然氣成藏理論有待完善,規模效益開發頁巖氣、煤層氣的關鍵技術體系尚未形成。燃氣輪機、LNG運輸、大型LNG 船用發動機等重大裝備國產化水平低。
O(機遇)
大力推進能源革命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天然氣發展提供歷史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推進能源結構優化,發布了《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明確要求到2030年一次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占比達到15%左右。在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排放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簽訂并批準了《巴黎協定》,承諾在2030年單位GDP的CO2排放量較2005年下降60%~ 65%。這些重大決策將為中國天然氣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
經濟轉型升級、天然氣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中國經濟增長更加注重質量、競爭力和綠色發展。2016 年城鎮化率為57.35%,總體偏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極大促進中國天然氣發展。2016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約6.0%,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1%)。未來1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增加4500億立方米左右,約占全球新增用氣量的35%。
T(挑戰)
現行氣價形成機制與政策有待完善。中國現行天然氣基準定價仍是一種政府管控的定價機制。行政性壟斷和區域分割嚴重,從氣田到終端用戶的環節過多,輸配費用過高,而且開發成本偏高,導致綜合氣價過高,與替代能源相比缺乏競爭力,抑制了國內天然氣消費和市場擴展。此外,季節性、峰谷期氣價政策有待完善。
油氣體制改革滯后,行業監管不足。國內市場開放程度有限,超過90%的優質區塊資源仍被少數石油企業掌控,投入不足、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日益困擾油氣發展;管道、LNG接收站等設施未對第三方開放,制約了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和對境外廉價資源的利用;監管依據、標準、規范有待提高完善。
天然氣資源保障戰略與布局
加強常規天然氣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加強鄂爾多斯、川渝等重點地區勘探力度;著重加強深層、深水等新領域勘探開發,形成持續的資源接替能力。實現2020年常規氣產量1600億~1800億立方米,2030年常規氣產量2200億~2500億立方米。
加快非常規氣資源勘探開發。加快四川盆地及周緣等頁巖氣勘查開發;加強沁水盆地等地區煤層氣勘探開發。實現2020年頁巖氣產量300億~350億立方米、煤層氣100億~150億立方米,2030年分別達到600億立方米和400億立方米。
加強海外勘探開發和多元化進口。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強中亞D線、西氣東輸四、五線和中俄天然氣管道東、西線建設,加強中緬天然氣管線向西南地區供氣的支線建設,加快沿海LNG接收站配套管線建設。實現2020年進口天然氣1200億~1500億立方米,2030年進口3000億~3200億立方米。
天然氣市場發展戰略與布局
開拓天然氣市場,優化消費結構。加快城鎮燃氣發展,開拓農村燃氣市場,擴大工業用氣領域,推進氣 電規?;l展,大力發展交通用氣。
加快天然氣利用區域布局。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川渝、珠三角等區域性天然氣市場,重點推進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天然氣發電、熱電聯產等項目。實現2020年全國天然氣利用量3000億~3600億立方米,2030年6000億~6500億立方米。
3)推進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融合發展,推進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融合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戰略與布局
打造全國“一張網”天然氣供應體系。建設完善以西氣東輸、沿海大動脈為主的基干管網和相應聯絡線的全國“一張網”天然氣管輸體系。2020年國內干線管道長度達15萬千米。
構建5大天然氣樞紐中心。建設寧夏、湖北、河 北、上海、廣東等天然氣樞紐中心,實現“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的互聯互通供氣格局。
加強儲備和調峰能力建設。建設中原、華北、東北、長慶、西北、西南6大地下儲氣庫群,建設華東、東南沿海LNG儲氣系統。實現2020年儲氣庫有效工作氣量160億立方米,2030年有效儲氣規模達550億立方米。
技術創新戰略與布局
實施天然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工程。深入開展頁巖氣地質理論、水平井鉆完井、體積壓裂等技術攻關,自主研發重大裝備。加強煤層氣規模開發、復雜儲層煤層氣高效增產等技術攻關。2020年實現頁巖氣、煤層氣單井成本降低10%以上。
實施深層深水勘探開發科技創新工程。重點加強 深層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裝備研發,不斷提高深層油氣開發水平。2020年實現勘探埋深突破10000米,形成6000~8000米有效開發與生產技術體系。著重加強深水鉆井平臺、水下生產系統、FLNG等技術與裝備研發,2020年實現3000~4000米水深油氣田自主開發。加強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關鍵技術儲備與攻關。
實施天然氣高效利用科技創新工程。加強燃氣輪機等用氣裝備科技攻關,引導天然氣利用裝備國產化,加強LNG運輸和車用技術研發。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石墨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碩士畢業于廈門大學,本科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兼具石油和新能源學習背景,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石墨(QQ:2207699246;微信130213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