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巴黎協議只是一紙空談?低油價下的氣候政策

巴黎協議只是一紙空談?低油價下的氣候政策

盡管在過去的40年內,原油價格漲勢驚人,但是轉折點最終還是到來了。在未來的幾十年內,過去的供應稀缺、不穩定、高價格的局面將被供應富足、穩定并且較低的價格水平所取代。

在最近出版的《原油價格 The Price of Oil》一書中寫到,頁巖氣革命將使2035年世界的油氣總產量提高2000萬桶/天。同時還認為“常規油氣藏革命”,及常規油氣藏中水平鉆井技術和水力壓裂技術的應用,將在同一階段增加近2000萬桶/天的產量。這多出來的4000萬桶/天的產量幾乎是1994年到2014年這二十年間全球石油產量增數的兩倍。

這些新興的產量革命在全球范圍內不斷發展和壯大,也就注定將對原油價格有著很強的抑制作用。我們認為,原油價格將被壓制在2015年的53美元/桶(布倫特)這個水平以下,而且就算出現早前反彈,還是會被拉回這個水平。

現在對于2035年的油價,較為樂觀的價格為40美元/桶。但是,如果沒有嚴格的氣候政策的限制,那么對低廉原油的使用可能會不斷增長,石油在整個全球能源系統中的壽命也要會增加。

碳泡沫的謬論(Carbon Bubble)

巴黎協議只是一紙空談?低油價下的氣候政策

碳泡沫認為在對依靠化石燃料的公司估值時應該考慮其可能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從上圖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排放的量已經比較少了。所謂的“碳泡沫”是對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高估造成的。根據由斯特恩和“碳跟蹤系統(Carbon Tracker)”發布的報告,如果人類想要控制氣候變化,至少2/3的儲量必須保存在地下。這意味著這些儲量將毫無價值,這是市場的巨大損失。)

在現在主導的氣候政策中,提出了確保21世紀大氣中CO2濃度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的兩倍,即將全球氣候溫度增長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那么在這樣的政策下,與2011年的水平相比,到了2035年全球需要減排30%,到了2050年至少需要減排50%。毫無疑問,如此重大的氣候政策一旦實施,意味著近期的石油生產革命走向終結。同時評論家普遍認為這一政策將導致大量資產滯留在化石燃料行業內。

氣候政策會導致有相當大的探明儲量留在地下進而對化石工業造成嚴重的打擊嗎(因為根據氣候政策,我們只能開采總探明儲量的1/3)?至少我們不這樣認為。以原油為例,以目前生產水平我們可以保證在未來50年內的原油儲備,而且與生產開發總生產成本相比,原油儲存成本很小,因此值得生產商們保持一個合理的平和的心態面對未來生產潛力。

如果氣候政策導致了涉及巨額投資的生產設備被迫停用,那么其實這種資產閑置反而會造成更嚴峻的問題。粗略地假設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原油總產量也將與二氧化碳排量相應地下降30%,那么原油產量將從2014年的8900萬桶/天降至2035年的6200萬桶/天。這將會巨大的改變,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相信嚴重的資產閑置問題不太可能會發生。

要知道全球的油井產量平均每年以7%的速度下降,想要穩定產量需要提高對可采儲量儲備進行的投資,或直接開發新油田。即使最大幅度減少當前的生產能力以滿足2035年的氣候水平,閑置的設備資產可能不超過5年就會被重新啟用。除非有事先的預兆,否則氣候政策不可能突然地實施,所以設備閑置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

氣候政策的成本

為了合理的預測氣候政策執行成本,采用最有效的金融分析工具并假設氣候政策執行后經濟調整靈活度在理想狀態下,最終得出每年的成本約為全球GDP總額的1 – 2%(7700億~15400億美元)。很明顯這會引發政治問題,因為這些成本最終要強加于納稅人或能源用戶身上。

巴黎協議只是一紙空談?低油價下的氣候政策

由于欠發達國家是目前最大的排放國(圖1),并且幾乎未來所有的能源需求增長都將來自這些國家,政治問題將變得更加尖銳。

對于這些國家來說,理所當然會對全球減排協定表示不滿,因為每個排放單位所承擔的減排任務是一模一樣的??紤]到發達國家在工業發展史上曾大量的使用石油、煤礦和天然氣,那么迫使欠發達國家放棄以相似的方式獲得繁榮從而完成減排的任務,則可以說是個在政治和道德都相當敏感的話題了。那么為了讓較為貧窮的國家也參與到全球減排計劃中,則需要將發達國家的資金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世界想要實現上文提到的碳排放目標,那么需要給出一個所需要轉移的現金流的數量。估算到2020年,凈年轉移量為5000億美元,其中有2000億美元來自美國。到2050年,每年所需的轉移金額將超過3000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需要承擔10000億美元。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給予其他國家每年1000億美元的補償,這一承諾在最近的巴黎氣候峰會上又被重提。但如果我們將這些補貼加起來看,迄今為止實際的總承諾金額僅約為100億美元。而且由于這些發達國家中,有些一直面對著國內的政治阻撓,因此就這些少得可憐的經費到最后都可能不了了之。鑒于這些經費的數量,我們不難看到要想搭建目標和實際行動之間的橋梁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

氣候政策的前景與影響

事實上,幾乎所有能源預測機構都認為化石燃料的需求還將在未來幾十年不斷擴大,石油繼續作為滿足世界能源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石油行業的投資行為展現了對未來氣候政策的疑惑。我們傾向于分享這些觀點,認為資產閑置現象可能會在主要出現在昂貴的可再生能源補貼上,如果這些態度占據上風,將成為政策演變的推手。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世界上大部分的原油產量都握在發展中國家的國有企業手中。相比于減排,這些企業更優先考慮的是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且,在許多產油的發展中國家,原油消費者享有高額的公共補貼。在政治層面上這些補貼很難取消。同時,他們還鼓勵國內消費,即鼓勵保持現有的原油產量。

預測未來并不容易,但通過歷史和當前的行為表現都可以看出,未來氣候政策行動僅僅是淺層的。深度執行氣候政策的成本如此之高,加上自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后混亂及不作為現象猶在眼前,我們有理由懷疑新的氣候政策是否能逆轉過去的不作為問題。對于剛剛達成巴黎協議,有些國家態度不明朗,有些則延期執行,這些都證實了我們的看法。因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氣候政策不太可能阻礙我們之前預測的石油革命的進步。

作者/Roberto F. Aguilera ?譯者/周詩雨 朱丹 ?編輯/Wang Lin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