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全部將勞務派遣人員轉為業務外包或直接清退,與分公司徹底脫離關系。這不是個例,公司瘦身已成定局。
作者 | 大雨
8月31日(今天),中石化官網新聞。中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全部將1002名勞務派遣人員轉為業務外包或直接清退,與分公司徹底脫離關系。實現, 用工總量減少45%,機構減少30%,業務外包用工減少71.5%大幅“瘦身”。
值得注意的是,“全部”兩字!東北石油分公司和勞務派遣人員脫離關系不是一兩個人,也不是十幾個,而是全部!全部二字意味深長,可見力度之大前所未見。
此“瘦身”消息真可謂是勢大力沉,石破天驚!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一出,旋即引來業內各方人士討論。
大家關心的問題,不外乎以下三點:
*清退勞務派遣工是否為“孤例”事件?
*中石化為什么清退勞務派遣工?
*中石化員工費用增加是否和清退有關?
瘦身已既成定局
國企改革的口號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沒有經驗。多年過去了,國企改革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
但是,不得不承認也有一些企業改革的效果不是那么的見效。其實,原因很簡單,有些企業專注于“摸石頭”而忘記了“過河”。
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進程明顯加快,效果更加顯著。單就石油行業來說,三桶油近年來改革動作不斷加大。
從油企“三供一業”的剝離,到公司制改革,從“鐵飯碗”到市場化用工,從吸引民資到混合所有制。這幾年,三桶油的改革蹄疾步穩,少了觀望,少了拖延,專心“過河”。
2017年中石化改革更是一馬當先!
2017年4月,中石化印發《2017年改革管理工作要點》。此《要點》指重點,明責任,劃期限。其中更明確提及:下大力氣打好扭虧脫困、瘦身健體、分離移交企業辦社會職能三大改革攻堅戰,健全責任體系,做實做細實施方案,如期完成改革任務。
時隔不久,中石化高層再提改革!
7月13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召開擴大會。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玉普表示,要以銷售公司股改上市和內部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要抓好三項制度改革試點、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發揮好試點的示范、突破和帶動作用。要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布局。
短短數日后,中石化高層又一次談改革!
8月1日,中石化集團公司黨組近日召開專題學習會,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玉普在會上強調,中石化要加快推進煉化四大基地建設、堅決打好公司制改制、扭虧脫困、瘦身健體、分離移交辦社會職能等改革攻堅戰。
從四月到八月,短短的5個月內,中石化領導三提改革,兩次明確“瘦身”。由此可見,中石化“瘦身”已成定局,業已正在加速。所以清退勞務派遣員工絕非“孤例”或個例事件,但是全部清退或脫離關系應該是為之少數。
為什么清退?
為什么清退?若要談及此,莫怪往事重提!還記得中石化集團公司前任董事長傅成玉的那聲吶喊嗎?
傅成玉的“再不改就成恐龍了!”是一針見血,直擊中石化的痛點!中石化人員多,體量大,企業“臃腫”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且屢見報端!
1998年3月,原化工部等單位撤銷,中石化隨之出現。但是,中石化也承襲了大量龐雜業務內容和機構單位。
2001年,中石化整合優質資源,實現海外上市。但是,彼時的非優質資源,被剝離下來仍然作為存續部分留在中石化集團公司。資料顯示,那時中石化集團員工總數達119萬。
2001年至2004年間,中石化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人員達32萬人。這讓中石化短期提高了效率。
隨后幾年,中石化員工規模不降反增,用工成本不斷攀升,協解人員與離退休人員共計上百萬人。員工眾多成為了多年來中石化企業頭疼的包袱。
油價低迷,中石化員工問題更加凸顯。所以,中石化人員改革是迫在眉睫,也是大勢所趨。傅成玉曾直言:“中石化十年前改,現在會好得多,而現在改,十年后會好的多”。
員工費用增加與其是否有關?
上半年,中石化營業額393億元,凈利潤幣279億元,同比大升40.1%。另石油人為之欣喜若狂,恨不得為其歌一曲,或者翩翩起舞。
不過,其中一項頗有意思,中石化職工費用為人民幣313億元,同比增長7.8%。職工費用上升是一個好事情,可以理解為福利待遇提高。但是,職工費用會不會包括遣散費呢,這點并沒有明確,所以值得深思。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大雨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鉆井專業?;燠E于石油行業多年,偶有靈感發點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