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海南考察。他來到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臺。前方工作人員向總書記匯報了一線工作情況。
4月1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了解海洋觀測設備與信息服務系統研發應用情況,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臺。前方工作人員向總書記匯報了一線工作情況。習近平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囑咐他們注意安全、保重身體。
習近平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石油圈原創,石油圈公眾號:oilsns
總書記連線的“深海一號”能源站
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建成投產,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邁向超深水時代!“深海一號”是我國迄今為止自主發現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深水氣田,年產氣30億立方米,它的投產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科技自立自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邁出重要步伐。
作為大國重器,習近平總書記連線的“深海一號”作業平臺什么樣?通過這條短視頻就能一窺其神秘面貌。
“半潛式生產平臺+水下生產系統+海底管道”
的全海式開發模式
具備凝析油儲存和外輸功能
▲
全 球 首 座
▼
40層高的海上“巨無霸”
2個足球場大的海上平臺面積
24萬個零部件組成的機器島
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
國內首座——
1500米級水深半潛式平臺整體設計
“深海一號”大氣田是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也是中國人整合全球優質資源,首次以我為主完成設計、建造和安裝的大型深水項目,在我國深海工程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國內首次——
1500米級水深水下設施總體方案一體化設計
“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項目由我國自主開展深水水下系統設計,這也是國內首次自主開展井下、水下生產系統以及深水立管一體化的水下生產系統設計,為日后的深水項目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世界首創——
半潛平臺立柱儲油和外輸功能
“深海一號”能源站采用全球首創的半潛平臺立柱儲油模式,4個凝析油艙分別位于船體4個立柱內,一共可以儲存20000立方米的凝析油。這一創舉使“深海一號”能源站兼具油氣處理、凝析油儲存和油氣外輸功能。
世界首次——
船塢內大合龍 僅5毫米誤差
“深海一號”能源站的船體和組塊分開建造,其重量分別達3萬噸和2萬噸,如此龐然大物只能采用國內最大能力的“泰山吊”進行大合龍。項目組最終采用了在船塢內整體吊裝的大合龍方案,在建造階段嚴格控制精度,上下結構誤差控制在了5毫米以內。
國內首次——
30年不回塢檢修
“深海一號”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質量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強臺風;在建造過程中取得了1700萬工時無事故的成績,并將項目工期縮短至21個月,是我國海洋工程建造領域的經典樣本。
國內首次——
18英寸大口徑無縫海底管道設計制造
中國海油的立管工程師用3年時間,完整開發鋼懸鏈線立管設計方法,以及波浪數據處理、立管疲勞分析批處理等分析軟件,突破了鋼懸鏈立管設計及疲勞技術難題。
3項“世界首創”,13項“國內首創”,12項關鍵核心技術……“深海一號”能源站不僅帶動國內造船業攻克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平臺建造,還聯合相關廠家開展了15項關鍵設備和系統的國產化研制,著力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是中國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集大成之作!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