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C公布的月度報告中表示,愿意與其他非OPEC產油國討論石油市場與價格問題,但“示好”并不是“求饒”。
在全球油價持續低迷時期,OPEC與俄羅斯的協商顯得尤為重要,OPEC為何會向俄羅斯伸出橄欖枝?其真正目的又是什么?OPEC在近日公布的月度報告中表示,愿意與其他非OPEC國家討論石油產量問題,首次透露該組織內部因低油價出現了嚴重問題。
不過,在此我們要正確認識:“示好”不是“求饒”。OPEC組織公告里的一篇評論文章并不是一份政策變化聲明。不過,反過來講,如果沒有得到OPEC秘書處和掌握話語權的沙特的同意,這篇文章也不可能出現在公告里。
OPEC組織為保住市場份額決定不減產的策略已經眾所周知,甚至在油價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依然如此,該策略使得OPEC組織成員國深陷預算赤字。這就是OPEC不減產策略的后果以及全球石油市場現狀。
OPEC戰略的失敗
正如我之前在其他文章中提到的,OPEC組織所有成員國都面臨預算赤字。即使是該集團財力最雄厚的沙特、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受到這一戰略的影響。而像委內瑞拉、尼日利亞、伊朗、利比亞和厄瓜多爾都即將或已經面臨金融風暴。
幾個月以來,OPEC組織內部一片混亂。以前的常規做法是,秘書處預估全球石油需求量,扣除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剩余的需求量被分配給各成員國,形成每月配額。
然而,除伊朗(仍處于西方制裁之下)和伊拉克(尚未分給新配額)以外,OPEC各成員國生產和出口石油量都超過了已定配額。原因很簡單:原油是唯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盡管價格很低,OPEC成員國已別無選擇,只能超配額生產和出售石油。這是利潤下降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油價下滑的原因所在。
伊朗、利比亞、委內瑞拉和阿爾及利亞四個成員國公開建議OPEC減產以提高原油價格,這表明該組織內部出現了分歧。盡管如此,沙特仍然能夠頂住壓力,堅持不減產。事實上,沙特甚至也超配額產油。原因很明顯:沙特再也無法阻止其他OPEC成員國超量生產。所以,沙特通過增產來凝聚人心,但實際上并不起作用。
OPEC組織正在探索使用其他方法來爭取市場份額,該組織控制了全球40%多一點的石油產量,這意味著每10桶油中有6桶來自非OPEC國家。
現在,他們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試圖通過與其他產油國達成協議來保持市場份額。之前這種嘗試效果不佳,然而過去九個月以來,非OPEC產油國貌似都得到了教訓。這次,OPEC打算利用這一有利時機。
OPEC和俄羅斯的愛恨糾葛?
與專家學者目前的觀點相反,OPEC戰略的直接目標不是美國的頁巖油和致密油生產商。恰恰相反,其目標是俄羅斯。
俄羅斯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非OPEC產油國,其定期向OPEC會議派遣觀察員打探關于該組織的情報。然而,它永遠不會成為成員國,原因很簡單:莫斯科不希望由別的國家來決定俄羅斯的產油量。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由于全球能源需求量的沖擊,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俄羅斯正與OPEC(特別是沙特)爭奪亞洲原油市場。
OPEC不減產策略初期的主要目的是把價格壓得足夠低,使俄羅斯原油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ESPO)管道運往亞洲后無利可圖。
如今,即使俄羅斯的產量仍有可能長期增加,但這一目的已基本實現。有媒體報道OPEC或將準備向俄羅斯出讓部分亞洲市場份額,作為對其就產量達成協議的回報。由此,油價的壓力可能會減輕。
頁巖油將OPEC推向俄羅斯?
與俄羅斯不同的是,OPEC組織內部對美國石油生產持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美國只對價格有間接影響,除非美國國會修改法律,不然石油無法出口。
另一方面,OPEC組織內部大多數人認為,美國大規模出口石油將不可避免。如果美國出口石油,OPEC組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使月度生產計劃得到更廣泛的認同。
第二個觀點基于:美國的石油生產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OPEC的希望是美國一些公司在高額債務和國內競爭壓力下能夠退出市場。然而,那些存活下來的公司依然是OPEC組織的麻煩,因為頁巖氣或將開始取代OPEC決定全球石油價格。
OPEC組織無法就成員國的生產水平達成一致意見,同時還要面對美國數以千計石油生產商的競爭,于是OPEC轉向了俄羅斯,至少俄羅斯能夠控制幾乎國內所有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從某種意義上說,OPEC看起來像是在試圖挽回顏面:宣布最后勝利并讓價格回歸。
在低油價下,俄羅斯財政收入也損失巨大??死锬妨謱m同樣支持OPEC結束增產并恢復價格的雙重政策。但OPEC想要俄羅斯妥協又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前,OPEC曾向俄羅斯示好想要謀求統一戰略,也許對扭轉俄羅斯態度會起到些許作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