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不破不立!誰說低油價帶來的只有傷害

Geodesy engineer with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ackground, sunsey sky

國際原油價格自2014年下半年從高位斷崖式下跌,至今已有兩年。期間低油價幾乎是油氣界乃至能源界最熱門的話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油氣公司和油氣輸出國紛紛稱這段時間為難熬的“寒冬”。對此,2016年5月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第十屆油氣上游論壇將主題定為“穿越風暴迎接黎明”。學術界也出版了大量相關論文,媒體更有繁多的報道,有許多分析給人以啟迪,但由于視角和觀點不同,往往讓人感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推動油氣公司進行科技創新,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低油價帶來的激烈的生存競爭,成為石油企業科技創新、大幅降低成本最直接、最強大的動力,誰擁有科技創新成果,誰就更容易熬過“寒冬”。

首先表現在占投資費用主體的工程作業方面。以鉆井為例,美國陸地鉆井平均日費從2014年的23000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16000美元,2016年5月份同比又下降30%,這意味著目前的鉆井日費比2014年下降了50%以上。同時,綜合性的科技增產措施使同期單臺鉆機的產油量增加了1倍以上,例如,美國七大頁巖油產地單井產油量從2014年6月的271桶/日增加到2016年1月的494桶/日,增幅達82.3%,從而可能使新增原油的單桶成本比2014年下降3/4以上。這些數據可作為美國石油成本降低的真實寫照。

目前,因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使全球石油項目加權平均保本價格降到51美元/桶,比最高的2014年降低19美元/桶,下降27.1%。在低油價猛烈來襲時,正是由于科技進步、成本降低,才使頁巖油氣產量能以上升或相對平穩的態勢支撐了相當長的時間,并在油價有所回升時產量迅速增加。在這次低油價期間,許多企業保持甚至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梢栽O想,在日后條件更為寬松時,科技創新將更強勁地發展。

正是基于這樣的“底氣”,一些大中型油服企業和勘探開發企業才敢于逆勢進行并購,并加大對具有戰略意義項目的投入,成為低油價重壓下油氣行業令人關注的閃光點,以美國雪佛龍為首的多家公司與阿根廷YPF公司開展頁巖油氣合作也是一個典型實例。雪佛龍依托在北美形成的技術,2016年在阿根廷瓦卡姆爾塔頁巖探區的鉆井成本由2015年的每口1400萬美元降低20%,接近經濟下限要求的1000萬美元,這讓雪佛龍下決心在前期超過30億美元投入的基礎上,再通過幾個大手筆合同使未來15年的投入超過250億美元。此舉被業界認為是“勇敢合同”,該公司股票也因此大幅升值。與之相似的還有全球第四大石化生產商英力士(Ineos)近期重回倫敦設立專攻頁巖氣的子公司,并獲得了若干勘探開發區塊,收購了一些區塊50%的股權,遞交30份鉆井申請,一舉成為英國第三大頁巖氣公司。英力士逆勢而上的開拓勇氣,也正是基于科技進步、成本降低帶來的盈利潛力。

油企大重組,帶來更活躍、更頑強的生命力

低油價持續使石油企業融資日趨困難,越來越多的企業倒閉,資產被并購或重組,特別是規模偏小的油服企業所受的沖擊最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一種方式。一批企業因難耐“寒冬”而消亡,待油價回升,會有更具活力的一批新企業出現。經過這一輪的動蕩,會使油氣行業的內部結構更趨優化,資源配置更為合理。

從2016年上半年看,隨著油價呈觸底反彈之勢,油氣并購市場回暖,其中以金融市場活躍、成熟的北美地區最為顯著。據統計,在2016年上半年發生的并購事件中,北美占75%;在售出和購入的資產中,北美所占比例分別為82.3%和88.6%,其中頁巖油氣交易項目比2015年上半年增加了63%。值得關注的是,非常規油氣中成本較高的加拿大油砂仍被重視,交易額分別達到46億美元和42億美元的兩宗涉及油砂公司的交易,成為2016年北美最大的非常規油氣并購案。這預示著企業家們己經看到,一旦油價回升至其有所降低的成本線,非常規油氣產量將有快速上升的潛力。由此看來,欲借低油價將以頁巖油氣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擠出市場的設想恐難如愿。

石油生產國實行更利于油氣行業發展的政策

油氣生產、出口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政策長期存在的困擾是,如何既能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又能使本國利益最大化。本世紀最突出的問題是資源民粹主義的干擾。這些國家主張大幅削弱對外開放,限制國外資本進入本國石油系統(特別是上游),結果卻阻礙了本國油氣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進而甚至影響到政局的穩定,俄羅斯、阿根廷、伊朗以及開發超深海油氣以來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這種傾向的代表。長期的油價走低更使這種政策難以為繼。于是,各油氣出口國紛紛實施互利雙贏政策,吸引外資進入油氣行業。低油價持續的時間越長,政策的轉變就會越徹底,帶來的效果也會越明顯??梢栽O想,既使油價有所回升,這種勢頭也會保持,并成為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油氣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近年來,國際經濟關系出現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此時油氣資源國加大開放的舉措,成為促進國際投資和貿易的亮點。

長期困擾石油輸出國的另一問題是過分依賴油氣生產和出口造成的經濟結構不合理。促使經濟多元化發展、改善經濟結構是石油輸出國長期以來持續的追求,在低油價的困境下顯得更為迫切。具體說,就是在油氣產業鏈上有更均衡的發展,補足中游的儲運,特別是下游煉油和石油化工的短板。同時,經濟結構實現多元化,大幅降低對原油出口的依賴。這方面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中東國家表現更為突出。自上世紀石油危機以來,海合會國家就特別注意以充足的石油美元發展金融業,豐厚的國家主權基金和巨額的海外投資成為其重要收入來源(有的國家甚至超過石油),也是其應對低油價的重要實力。但是,它們在整個經濟結構多元化方面一直做得不夠。對此,沙特阿拉伯提出了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戰略。

在高油價期,許多國家對消費者給予補貼,但這種扭曲了市場價格的行為既不利于節能,也使石油公司和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盡管如此,很多國家的政府因擔心影響政績和選票,不敢取消補貼。低油價成為許多國家特別是出口國取消油氣消費補貼的良好時機。

為優化能源結構創造了更為寬松的條件

本世紀初,石油枯竭論曾甚囂塵上,人們急切地期望新能源的替代。但由于新能源基礎研究不夠、科技水平較低,成本明顯高于傳統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和水電核電),政府以嚴重扭曲市場的補貼強力推進新能源的發展,產生了若干負面影響,例如,造成經濟負擔過重、能源成本高企;再如,導致中國目前嚴重的棄光棄風以至棄水棄核現象。

低油價的持續,為降低煤炭利用比例、緩解環境壓力創造了條件,也為新能源通過科技發展提效率、降成本爭取了時間,從而使能源結構逐步優化,在合乎能源和經濟客觀規律的條件下,較順利地從化石能源時代向“后石油(petroleum,包括oil和gas)時代”,即多能源互補、因地制宜高效益發展的時代過渡。

歐佩克控制油價時代終結

在上世紀的最后30年,世界經濟上最突出的現象是石油危機以及與之相應的油價的大起大落,這使得歐佩克和經合組織為爭取對經濟、金融的控制權而出現了尖銳對立,石油成為地緣政治的武器。歐佩克曾使用禁運和提價而使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困境,又曾大打油價戰而使許多國家擔心會“淹死在每桶(低于)10美元的石油”里。沙特阿拉伯因為握有最大量廉價的石油剩余可采儲量而成為歐佩克的“老大”。

經合組織實施了“市場力量戰略”,在市場配置資源和國際金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加之后冷戰時代政治經濟形勢的巨大改變,以及歐佩克內部分化加劇,導致歐佩克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削弱,已不能單方面控制國際油氣貿易和價格。世界石油市場己由長期的賣方市場逐步轉為買方市場,石油也逐步回歸其大宗商品的本來面目。與之相應,石油作為金融衍生品的特點卻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石油貿易,影響著世界經濟。

這次低油價的持續和可以預期的影響,表明這一重大轉變己基本完成,一個多因素控制石油的新時代己經到來,突出表現之一是石油的地緣格局出現重大變化,生產和消費中心多元化,新的石油生產、出口國所占市場份額的擴大,使得本來就趨于解體的歐佩克作用甚微。更加充分的供應和日趨成熟、開放、統一的國際油氣市場,使得以石油為武器的傳統能源安全觀逐漸被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綜合安全觀取代。在眾多地緣因素中,既是最大油氣生產國、消費國,又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經濟體的油氣4G(美國、中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的重要作用已經凸顯。

本文節選自《國際石油經濟》2016年第8期文章《油價新觀察》,作者:張抗、白振瑞(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