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全國公示35.8億噸,30萬噸以下的約占13%根據能源局統計至16年6月末我國煤礦共計5930處,核準(核定)產能合計35.8億噸。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產能分別為9.3億噸、7.8億噸和3.9億噸,占比為59%,此外河南、貴州、山東、安徽、黑龍江等省份的產能也在1億噸以上。而分規模來看,30萬噸及以下煤礦數量及產能占比分別為69.5%和12.5%,而產能在300萬噸的煤礦產能占比為36.4%。
16年變化:合法產能凈增加約6300萬噸,新建產能投產趨緩16年上半年產能合計增加約6300萬噸,其中新建煤礦投產143處(+9595萬噸),改擴建煤礦56處(+3248萬噸),而關閉煤礦423處(-6482萬噸),核定產能調減的煤礦18處(-440萬噸)。
關閉產能:分規模來看30萬噸的煤礦減小產能合計3142萬噸,占比達到49%,而60萬噸以上的中大礦取消產能也占44%,表明除小煤礦外,國企或大型煤企產能也在退出;而分省份來看遼寧、新疆、重慶等地關閉較多。
新增產能:90萬噸以上的大礦達到29座,合計產能超過6000萬噸,占比約為63%,其中山西、內蒙新建煤礦投產規模最大。
產能釋放:4季度有序釋放安全產能,中長期將從寬松轉為平衡略偏緊為遏制煤價上漲,9月開始發改委連續出臺增產政策,主要包括:(1)部分在產礦276天增加至330天:先后放開先進煤礦、一級安全煤礦,部分地方二級安全煤礦,我們測算合計產能約24億噸,日均增產約120萬噸;(2)新建煤礦:未批先建煤礦在落實產能置換指標后可提前投入生產(產能置換煤礦關閉前),目前未批已建成煤礦約2億噸。短期來看4季度最大增產幅度為1.5億噸,供需偏緊狀態將有所緩解。
而中長期來看,行業未來壓力在于新建煤礦投產,而根據規劃未來3-5年內行業去產能規模為8億噸,合法在建礦規模為7億噸,減量置換煤礦后其他在建礦新增規模預計約3億噸,同時考慮此前超產及違法違規礦井產量約5億噸。綜合考慮后,行業未來將由寬松轉向基本平衡或略偏緊的狀態。
行業觀點:煤價漲幅超預期,經營業績將逐步改善,估值提升預期加大9月以來煤價持續超預期,其中港口動力煤和煉焦煤價格分別上漲55%和23%至1350元/噸和620元/噸,而期貨價格也上漲41%和15%。其中煉焦煤現貨價格回升至12-13年均價水平(京唐港山西產主焦煤目前價格、12年均價和13年均價分別為1350元/噸、1490元/噸和1120元/噸),而動力煤也回升至13年均價略高的水平(秦皇島港5500大卡目前價格、12年均價和13年均價分別為620元/噸、700元/噸和590元/噸)。
根據我們測算,4季度最大釋放產量可達到1.5億噸,但從10月以來煤價仍持續快速上漲,主要原因在于:(1)實際產量釋放幅度低于測算值:部分省份此前276天執行中也有超產情況;(2)實際需求持續高于預期:7、8、9月火電發點量同比分別增長4.4%、7.5%和12.2%,而10月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繼續加速;(3)庫存雖然有所提高單仍處于中低位水平:其中動力煤電廠存煤相比底部增幅約35%;而煉焦煤和庫存僅比底部增長約10%。
預計后期雖然供給釋放預期持續加大,但隨著需求環比的進一步上升,煤價短期大幅回調的概率也不高,可能出現在明年淡季之后。雖然煤價中期仍有回落預期,但我們對板塊仍相對樂觀,主要原因是:(1)中長期供需面值得看好:未來3-5年內行業去產能完成8億噸后,行業未來將由寬松轉向基本平衡或略偏緊的狀態;(2)行業盈利已有明顯改善,估值也在下降:即使按照13年盈利保守測算,行業多數公司PE也在12-18倍,而考慮近兩年成本下降即使回落至500元/噸價格部分主流公司PE也降至12倍以下水平;而PB也處于相對低位水平;(3)需求預期較低,超預期的可能性較大。相對看好低估值及彈性較大焦煤公司潞安環能(8.12,-0.100,-1.22%)、陜西煤業(5.80,-0.030,-0.51%)、陽泉煤業(7.16,-0.030,-0.42%)、冀中能源(6.30,-0.070,-1.10%)、西山煤電(9.73,-0.140,-1.42%)和部分央企龍頭。
風險提示:供給側改革低于預期,需求超預期下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