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美國石油產量曾經一度達到961萬桶/日的峰值。隨后美國石油產量開始持續下滑,到今年4月初產量已降至900萬桶/日。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整個2016年,美國石油產量將降至870萬桶/日,2017年產量將繼續下滑至820萬桶/日。并且僅去年一年美國國內破產油氣企業就高達52家,此外還有175家油氣企業處于破產邊緣。
在頁巖行業,我們從一開始就看到了其所有的泡沫特征,包括效率提升、技術完善、設備改進帶來的急劇增長,以及投資涌動掀起的熱潮,也正因為此,過多企業受到吸引,扎推涌入頁巖行業。
2011年,美國日產石油約550萬桶,2015年6月中旬,美國石油日產量達到961萬桶的峰值。這首先得益于美國石油企業開采效率的大幅提升。在美國頁巖產區,石油開采率已從之前的3%~5%提高到現在的10%~12%。此外,2013~2015年間美國石油企業還將頁巖氣的盈虧平衡點降低了40%。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其國內低滲透層石油產量2009年為50萬桶/日,2015年5月底已達到460萬桶/日,其中80%的產量來自于Eagle Ford、Bakken和Permian三大產區。石油資源枯竭之說被頁巖油打破,同時,頁巖油也成為石油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頁巖油氣遭遇成本障礙
無可否認,這是全球能源行業發展的巨大成就。但就石油本身來說,400萬桶頁巖油的日產量無疑是導致油價崩跌的生產過剩的最主要推手。在當前供過于求的市場背景下,在與傳統化石能源爭奪市場份額的過程中,頁巖油氣的生產成本還是顯得過于高昂。
這里不妨援引挪威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關于各國石油開采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基建投資)的一組數據。Rystad Energy評估認為,按照每開采1桶原油的成本高低排名,美國僅次于英國、巴西和加拿大,位列第4名,其原油成本為36.2美元/桶(包括基建投資21.5美元和生產成本14.8美元)。這里不光統計了傳統的石油產區,還包括頁巖產區。挪威開采成本僅次于美國,為36.1美元/桶。俄羅斯在這張產油國開采成本排名表上處于阿爾及利亞和伊朗之間,位列第15名,成本為17.2美元/桶。Rystad Energy的數據還顯示,原油開采成本低于20美元/桶的產油國共有6個,美國只有2個頁巖產區的開采成本低于50美元/桶。在美國Bakken產區,當油價低于53美元/桶時,開采已無利可圖。在Eagle Ford產區,盈虧平衡點為42美元/桶。當油價為60美元/桶時,美國大約三分之一的石油開采企業已無力為自身發展注入資金,他們的現金流將被迫只能用于減輕債務壓力。
能源巨頭黯然失色
2016年1月,全球第一大礦業集團必和必拓公司宣布減記名下的美國頁巖油資產價值,減記額約為稅前72億美元。BP上一年度凈虧損高達65億美元,尤其是第4季度,公司的油氣開采量下降情況遠超出預期,油價下跌導致公司在墨西哥灣、利比亞和美國尤蒂卡頁巖區的項目蒙受損失高達26億美元。
2015年,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名下的美國頁巖油資產和加拿大油砂資產減記40億美元。公司去年全年的凈虧損達到43.6億美元。
今年年初,殼牌公司宣布對旗下從事北美非傳統能源業務的分公司進行清算。此外,公司還出售了美國懷俄明州、路易斯安那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傳統油氣及頁巖油氣資產,放棄了阿拉斯加灣和加拿大的能源項目,并于去年第3季度減記了名下的79億美元資產。
中小型企業危機四伏
當然,除了關注上述能源巨頭,我們還應當將目光投向靈活、高效、快速創新的中小型企業,畢竟,這些公司才是頁巖革命的動力引擎。在市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他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06~2014年間全世界油氣行業債務從1.1萬億美元增長到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中小型油氣企業債務增長速度最快。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近期在平均油價40美元/桶的基礎上對油企進行了重新評估。大量深陷債務的美國企業被調低了信用等級,近40%的美國開采企業和油服企業信用等級僅為B級或更低。
由于信貸機構會階段性地對油氣企業貸款限額依據即其資產價值進行重新審核,因此,油價下跌三分之二不可能不對油氣企業信貸狀況產生影響?!督鹑跁r報》報道稱,自2015年年初以來,已有52家美國油氣企業宣布破產。位居美國油氣生產企業20強之列的Linn Energy公司宣布無力償還36億美元債務時,其償付能力僅為100萬美元。德克薩斯州Quicksilver Resources公司宣布破產時的債務為24億美元,將該公司資產變賣后僅收回2.45億美元現金。
評級機構惠譽國際提高了對美國債券崩盤的預期?;葑u國際預計,今年年底前,美國燃料能源綜合體中60%將面臨破產,債務總額將高達400億美元。從2014年年中開始,油氣企業投資商的資產損失已超過2萬億美元,債券損失也已超過1500億美元。不同渠道的統計顯示,全世界油氣行業投資額縮水約為2500~3800億美元。
從泥潭到未來之路
令美國頁巖行業雪上加霜的是,在過去10年間,其國內市場的石油需求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所下降。這樣就無法通過刺激國內市場的需求來維持價格。同期,美國的天然氣需求倒是有所增長,這主要歸功于發電天然氣用量的增長。2014年,美國發電用天然氣2300億立方米,2015年,發電用天然氣增長至274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在石油現金流減少的情況下,油氣企業只能通過天然氣業務實現部分盈利指標。
但是頁巖氣的開發也造成了美國國內市場的價格低迷。三年前一些開采企業依靠頁巖油開采得以生存的時候,油價還在100美元/桶左右徘徊,這些開采企業的產氣量也隨之增長,從2006年的5240億立方米增長到2015年的7674億立方米(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為每日742.2億立方英尺干氣)。美國Marcellus頁巖區(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亞)資源儲量豐富,盡管其大規模開發晚于其他產區,于2011~2012年間才展開,但該產區產量增長彌補了美國西部一些州,以及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產量下降。目前美頁巖區產氣量維持在4540億立方米/年(440億立方英尺/日)的水平。
在石油產量下降的同時,天然氣產量也將下降。當然,也存在這樣的假設,即美國國內市場天然氣價格上漲,比方說,從現在的62美元增長到150~200美元。但如果這種假設成立,天然氣消費量以及其開采量都將下降,并且再次被煤炭取代。煤炭作為發電用能源之前之所以受到排擠,天然氣的廉價就是原因之一。
在現在的危機結束之后,頁巖油和頁巖氣并不會從世界化石能源舞臺上消失。當然,未來只有那些擁有最贏利頁巖區的油氣企業才可以頑強地生存下來,那些企業不可能也不希望保持近幾年內我們看到的頁巖開采速度。頁巖行業泡沫破碎后,美國新的頁巖項目投資者會懂得三思而后行。到那時,每一家油氣企業都會深諳此理:只要投入資金,產量就會增長,但是如果產量增長過于迅速,價格就會崩跌,投資將無法收回。
令頁巖行業感到樂觀的是,畢竟從全球范圍來看,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仍然處于上升趨勢,而易開采的油氣田正在變得越來越少。于是,今天在頁巖區積累的經驗將對油氣企業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其在未來更好地保障人類的能源需求。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