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東北部各國本周遭遇罕見的初冬強寒流,日本東京54年來首次在11月即錄得降雪,這使得供給給亞洲市場的動力煤和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應聲上漲。中日韓三國的發電站開始滿負荷運轉以應對電力需求的激增。 亞洲地區近日寒冷的天氣與南半球的拉尼娜 異常氣象有關,可能會使正常的季節性天氣模式發生持續和破壞性的變化。例如,東京本周出現的罕見暴雪天氣,就足以延遲軌道交通服務。 中國民航局本周一(11月21日)取消80多個在本該在北京首都機場起降的航班,自1987年以來時隔近30年再度出現的初冬強寒流,使得交通緩慢的問題再次浮現出來。匯通網報道,上周日中國發出警報稱北部地區有大雪和暴風雪后,北京市的氣溫在本周早些時候下降到-9℃。韓國氣象廳則警告稱該國大部分地區都會下雪,氣溫會降到-4℃。 為了戰勝寒冷,中國在今年年底前暫時放寬了對煤礦生產的限制。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有必要平衡需求,并增加電力輸出以防污染控制。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的現貨動力煤價格到今年目前為止已翻了一番,超過了100美元/噸。這就顯示出在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情況下,煤仍然是今年表現最為優秀的原材料之一。 在當前的寒流到來前,煤炭價格飛漲,原因是中國政府下令削減國內產量以清理產能過剩,并阻止空氣污染。報道,投資商斷定,與拉尼娜 氣象有關的多雨天氣會使諸如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類的重點區域出口商產生生產問題。 全球能源和金屬行業顧問公司伍德瑪肯西(WoodMackenzie)負責采礦和金屬基礎研究的首席分析師RorySimington在今年11月16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市場成了亞洲煤炭的主要買家,因此發生在中國的任何政策變化都會影響煤炭的價格,這導致了海運煤炭的價格會持續波動。據報道,對其他燃料的需求已使亞洲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創11個月來的最高水平,在今年11月初時達到7美元/百萬英熱,比今年4月的低點高70%。 亞洲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是以出售給日本和韓國兩大買家的交易為基礎的。日本對亞洲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量在2011年3月福島核災難發生,導致核電站集體停擺后猛增。當時,福島核泄漏事故導致日本全國的核電廠為了進行安全檢查而關閉。報道,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讓很多核電廠恢復運轉,并承諾繼續將核能作為國家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該國核能發電能力仍未完全恢復,因此對化石燃料發電的需求也依舊居高不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