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后,正式投入運行,作為國家級交易平臺,在正式運行儀式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新華社社長蔡名照、上海市市長楊雄以及三大油董事長王宜林、王玉普、楊華集體到場。 與此同時,我國天然氣非居民價格也從11月20日起放開,由發改委2688號文,非居民用氣價格將由供需雙方在門站價格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具體商定,并盡快進入交易中心。作為政府定價到市場定價的開始,特別是在我國只有幾家大玩家為主導的市場結構下,交易中心將如何影響天然氣價格的波動備受各方的關注。 從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市場結構來看,三大石油公司在上中游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中中石油更是占有整體天然氣市場的68%(中石油網站2015年數據);對于下游市場每個城市都由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城市燃氣企業運營,全國大部分城市掌握在華潤、昆侖、中燃、新奧、港華等幾家全國性燃氣企業手中。所以很多人直唿,大玩家主導何以市場定價? 其實這不僅是中國的難題,也是世界大多數天然氣進口國共同面對的困局。反觀歐洲大陸,除英國憑借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較早地進行了市場化改革,由于大量依賴進口,歐洲大陸的每個國家都由一至兩個大玩家主導,雖然歐盟力推歐洲一體化能源改革,但直至荷蘭依托交易樞紐TTF(又翻譯為所有權轉移設施)異軍突起,才一舉打破僵局。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荷蘭的監管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從國家層面上戰略性建設一個國家級樞紐、主動引導大玩家、并力推“歐洲天然氣共同圈”,在解決天然氣供應商GasTerra一家獨大的同時,也完成了荷蘭從天然氣產氣國到貿易國的成功轉型。由于我國和荷蘭改革前的市場結構十分類似,對我國天然氣行業目前的處境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荷蘭TTF:從產氣國到“歐洲天然氣共同圈”的華麗轉型 荷蘭是歐洲開采、出口天然氣歷史最悠久的企業,東北角的格羅寧根(Groningen)氣田在60年代發現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歐洲大陸最大的氣田,如今全世界天然氣定價最常用的油價掛鉤方式也是荷蘭在天然氣出口之、初缺乏其他天然氣市場參照的背景下而創造的定價方式。 為響應歐盟整體能源市場化的法案,荷蘭于2000年初開始天然氣市場化的進程。在市場化之前,荷蘭的天然氣銷售和中游管道運輸都掌握在由荷蘭政府、殼牌、??松梨诠餐毓傻奶烊粴夤綠asunie手中,同時上游的格羅寧根氣田的開采也由與Gasunie股東結構相同的NAM公司持有。為推行天然氣的市場化,2005年老Gasunie被拆分為了只運營管網系統的新Gasunie,和只負責天然氣銷售的GasTerra,同時荷蘭也模仿NBP的模式,建立TTF作為虛擬交易中心。 盡管如此,由于格羅寧根氣田的銷售完全由GasTerra一家獨有,因此在拆分之初GasTerra幾乎掌握了荷蘭天然氣70%的銷售份額,這個比例和中石油目前在我國掌握的天然氣銷售份額相近。也正是如此,荷蘭在改革初期,市場化程度很低,同時也由于GasTerra起初并沒有意愿通過TTF進行交易,仍延續了改革前的交易模式,也導致了在TTF成立的頭幾年,交易量十分有限(圖1)。 圖1. TTF 現貨凈交易量(不轉手)(來源:LEBA) 然而,由于荷蘭在TTF建立之初就有出于國家戰略層面上的考慮,所以在發展過程中,監管機構推波助瀾。作為歐洲傳統的天然氣貿易大國,荷蘭的經濟在上世紀60年代后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格羅寧根氣田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然而隨著開采量的增大,格羅寧根氣田的產量逐漸遞減,近年由于東北部的數次地震,政府更下令限制每年的采氣量,這無疑是對荷蘭經濟的沉重一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荷蘭提出了以TTF為中心的“歐洲天然氣共同圈”的發展新方向,即荷蘭將從一個傳統的產氣國,向一個天然氣貿易中心發展(正如新加坡雖然不具備自然資源,但卻是亞太地區的大宗商品貿易中心)。因此,鼓勵企業在TTF上交易可以說是實現整個轉型的重中之重。 為此,相關的能源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積極推動GasTerra在市場先期尚未成型時,作為市場的構建者,帶頭把自己的天然氣銷售放到TTF上交易,這樣就吸引了市場的其他主要買家一同參與;同時為了鼓勵交易規模的擴大,先期TTF上交易的相關手續費也一并免除。2008年起GasTerra開始在TTF上申報相關交易信息,這也是2008年TTF的現貨凈交易量翻了近三倍、并一舉突破200億立方的主要原因;之后貿易商紛沓而至,交易就如滾雪球般,交易量不斷攀升,倒手率不斷增加,2013年TTF一舉超過NBP成為了歐洲現貨交易量最大的天然氣交易樞紐(圖2)。在擴大交易量的同時,TTF還不斷推出相應的天然氣價格指數,GasTerra的全部交易也都要和TTF的指數掛鉤,因此TTF也逐漸演變為歐洲大陸最主要的定價中心。 圖2. NBP,TTF現貨轉手交易量比較(來源:LEBA) TTF的發展也帶來了市場結構的變化,雖然早期GasTerra一家獨大,隨著TTF的發展,越來越多來自荷蘭的小氣田、挪威、俄羅斯等歐洲周邊國家的天然氣貿易商也競相參與到TTF的交易中,同時隨著市場參與者和流動性的增加,相應的衍生品也吸引著越來越多金融投資者的參與。因此,雖然GasTerra所占市場銷售份額逐年下降至如今的40-50%,但總體交易量卻上升了。 相比荷蘭,德國的兩大天然氣交易樞紐GPL和NCG卻各自為陣,最終兩敗俱傷。作為歐洲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德國擁有著充足的基礎設施和與鄰國廣泛的管網鏈接,這本應是德國成為定價中心的先天優勢,然而分據南北的NCG和GPL由于各種政治原因無法整合為一體,也成為了阻礙德國成為定價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3.西北歐主要天然氣交易樞紐(來源:牛津能源中心) 我國:構建國家級交易平臺,引導大玩家入場 相比于美國的亨利港和英國NBP這兩個定價中心更多由市場自發形成,荷蘭TTF的發展是唯一一個由國家有意識戰略主導的過程。國家的戰略引導也是基于GasTerra一家獨大的市場結構,這和我國現行面臨的挑戰就非常相似,因此在我國市場形成的初期、特別是在市場玩家不多的情況下,亟須外界的引導,使大玩家們集中到指定的交易樞紐交易。這在初期看似只是一個交易量提升、信息披露的過程,但將大玩家集中在一個市場形成交易信息流,本身對缺乏透明度的市場就具有突破性意義,而且隨著集群效應,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增交易者聞風而來,彼此間發展出許多新的貿易機會,這樣不僅新來的交易者們受益了,隨著整個餅越做越大,原來的大玩家們也拓展了更大的市場。 因此,我國從國家層面上戰略性地選擇一個主要樞紐,構建國家級交易平臺,引導大玩家們集中交易,可謂勢在必行。自2013年的天然氣價改起,我國就將上海定為了凈回值法的基準點,上海從各方面物理條件上看,都非常符合成為定價中心的要求:上海是我國的天然氣消費城市,供應氣源同時有通過西氣東輸一線、二線輸入的新疆、中亞氣源,通過川氣東送引入的普光氣源及洋山LNG接收站的進口LNG,多氣源競爭的局面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貿易商參與到交易中來。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設立可以說是助力上海天然氣樞紐的建設。正如荷蘭引導GasTerra上TTF交易,交易中心也正在引導三大石油公司及主要下游企業通過平臺交易,預計今年的天然氣交易量將占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8%,雙邊交易量達300億立方米。 不過相比TTF,由于交易中心是交易所,在天然氣貿易過程中,還需要與三大油、申能等管網運營商協同完成物理交割,在市場化改革中還將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由于管網還未實現第三方準入,其他基礎設施如LNG接收站也未做到實際操作中的開放,許多諸如國際LNG貿易商、以及除申能外的其他下游燃氣企業無法進入市場,參與到上海樞紐的貿易中。因此,解決管網問題是當前邁出價格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構建定價中心的前提。 在推進市場化建設的同時,隨著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的上升,定價中心的建設更在保證我國能源安全上發揮巨大作用。隨著全球LNG貿易朝短期和現貨趨勢發展,可以預見,未來亞太各國間的LNG轉口貿易將快速發展,正是這樣,只有建設國家級的定價中心,才能將我國現有的貿易圈從國內拓展到整個亞太地區,構建“亞太天然氣共同圈”,吸引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他國的大玩家們共同參與交易。這不僅為我國天然氣市場改革破了局,幫助大玩家們拓展了市場,更重要的是,活躍的貿易也將保證我國氣源的豐富供應,在天然氣進口量不斷攀升的同時,為我國的能源安全保駕護航。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