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招”,中石化董事長王玉普的講話折射了三大石油公司面臨的“困境”。 三季報顯示,中石油凈利潤同比下降了94.4%;中海油收入同比下降了15.2%。受持續低油價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三大石油公司的上游板塊已全面虧損。 在該種語境下,盡管年末將至,三大石油公司仍頻頻祭出組合拳。比如擴大旗下公司經營自主權;拆分部分業務板塊;深化人事、勞動、分配制度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據記者梳理,從11月初至今,三大石油公司多次召開會議,宣布改革舉措,三大石油“巨頭”的改革步伐開始加速。 中國企業聯合會經濟研究處博士馮立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三大石油公司的情況都比較復雜,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掌握著不同程度的行政壟斷權力。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控制著原油進口、成品油進口的相關環節;中海油則控制著海洋石油的對外合作,是唯一的窗口單位。從市場力量來看,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國原油上游,在煉油、成品油零售等環節都掌握相當大的勢力。如果不厲行改革,對整個石油行業來說都無益處。 在經營和輿論的雙重壓力下,三大石油公司加速改革是應有之義。然而,多位專家指出,“雷聲大雨點小”恐怕也是三大石油公司改革的“通病”。以中石油為例,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石油就積極主動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后推出了多項混改項目。2014年5月份,中石油計劃將旗下的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轉讓,引入社會資本。而后經由兩家權威機構的評估,出售資產的規模接近千億。這么大的資金量,對民資來說門檻已經很高。后來又傳言,將會由社?;?、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類型的機構資金接手。但之后項目擱淺,至今無進展。 直奔主題,切入實質性問題似乎是當務之急?!吨袊茉磮蟾?016:能源市場研究》的作者呂鑫認為,在我國石化產業直面前所未有挑戰的背景下,當下首要任務是通過多種手段保證石化產業健康發展,例如加快石油期貨市場建設,增大油價定價權,同時要穩步推進油源放開,深入完善油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馮立果認為,改革分幾部分。第一個是國有投資運營公司的職能問題,也就是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問題,如果要將經營管理權下放給子公司,那么母公司的戰略定位是什么?這需要明確。其次,中石油內自然壟斷部門和競爭性部門同時存在。自然壟斷部門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氣管網運輸問題,這一塊是否需要分離出來?而競爭性環節怎么進行混改,都是下一步要著手的問題。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