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JMedia】地煉大量“蠶食”兩桶油市場利益

“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系中,大型石油央企與國企長期處于能源行業的支配性地位,地方獨立煉廠只是行業中的‘鯰魚’,鯰魚一旦獲得同等市場主體地位,獲得行業與政策公平,必將取得快速發展,也能為國家經濟做出貢獻”。 這是山東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張留成近期參加一次業內活動時做的結束語。受益于獲得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地方煉油企業(下稱“地煉”)這只“鯰魚”正在“取得快速發展”。 據張留成透露,截至目前,共有21家地煉獲得進口原油配額7983萬噸,非國營貿易進口量達到5573萬噸。而在近期,國內仍有6家地煉正在申請資質。上述27家地煉預計進口原油使用配額共計將達1億噸,接近于現有中國原油進口規模的近1/3。 除了油源問題得到解決,地煉的市場份額和掙錢能力亦大幅提高。 一份來自“兩桶油”內部的月度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地煉的市場份額大漲了8%。其中,中石油的份額下跌了3%多,中石化的份額下跌了4%多。據張留成介紹,目前,全國地煉大概占了28%的市場份額,其中山東地煉占了大約20%。 此外,地煉的噸煉油利潤最高達1000元左右,而中石化的噸油利潤為400多元,中石油的噸油利潤僅40多元。 但今年下半年以來,監管機構明顯在收緊政策。有業內人士甚至指出,在政策收緊下,已經獲批的配額和資質有可能因為沒有實現承諾而打水漂。 地煉開工率帶來的另一個隱憂是,原本已產能過剩的煉油行業,在地煉的“突進”之下,或將更加嚴峻。 未來,地煉這只正在成長的“鯰魚”能帶來“鯰魚效應”嗎? 地煉“反轉” 近幾年來,國際石油市場風云變幻。 2014年中,國際油價還曾在100美元/桶以上。但從當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開始暴跌,跌至每桶60美元左右,并于2015年完全陷入低迷。2016年2月中旬,國際油價一度跌到每桶30美元以下,紐約油價甚至跌至12年來的地點。 國際油價暴跌給整個石油市場帶來了重創。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作為全國地煉的代表,山東地煉的開工率一度跌至20%。劉孟凱稱,當年大量地煉企業瀕臨倒閉。 一位山東地煉企業從業人士稱,他所在的公司僅維持最低開工率,實際上處于半停產狀態?!安贿^,地煉這么多年來都是在夾縫中生存,也已經習慣了?!鄙鲜鋈耸糠Q。 在他的印象中,十多年前或許是地煉生存最好的時候。彼時,“國進民退”趨勢沒有那么明顯,來自“兩桶油”的擠壓也沒那么嚴重。 “民營石油大亨”龔家龍和他的天發實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在1997年,龔家龍便組建了湖北天發實業集團公司,逐漸形成了成品油及液化氣經營、農副產品深加工、日用化工等業務。 2004年12月,龔家龍更是聯合全國100多家民營石油企業發起成立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涵蓋了石油行業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并當選為首任會長。來自山東的許多大型地煉企業亦參與其中,試圖以這種“聯盟”的方式與“兩桶油”相抗衡,謀求油源話語權。 但龔家龍在2008年曾因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7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盡管2011年8他被法院判決無罪,但“聯盟”在失去了這位帶頭大哥之后隨即土崩瓦解。 在此后數年的抗爭中,民營地煉企業實際上一直處于被動。由于被“兩桶油”掐住了喉嚨——油源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住,而原油進口權則遲遲未能放開,地煉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燃料油。 張留成表示,在原油“兩權”開放之前,地方獨立煉廠的主要原料為燃料油,82家地方煉廠只有國內原油指標170萬噸國內石油計劃。 轉機出現在2015年下半年。商務部于2015年7月23日發布《原油加工企業申請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有關工作的通知》,啟動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申請工作。 進口原油權的放開,是致使地煉“反轉”的直接原因。劉孟凱稱,2015年5-12月,地煉的指標是4000多萬噸。地煉的效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明顯好轉,原料供應充足。 隨之而來的是開工率的大幅提高。在2015年之前,地煉企業的開工率普遍只有30%左右,而從去年下半年至今,開工率大幅提高。劉孟凱介紹,一些單個煉廠的開工率能夠達到百分之八九十,行業平均也在70%左右。 張留成稱,今年1-9月,山東地煉開工率達到73.8%,同比提高35%,加工總量6500萬噸,提高55%,生產汽柴油分別增加14%和23%。 開工率的提高也促使地煉的經營狀況得到改善。以山東地煉為例,今年前三季度,獲得資質的地煉實現利稅增長177%,比未獲得資質的企業增速高55%。 數據顯示,1-9月,山東地煉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25億元,同比增長18.5%,比上半年提高6.6%;實現利稅231億元、利潤98億元,分別增長119%、76%。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5000億元,約占全省5萬億GDP中的10%。 政策驅動 上述《通知》要求,申請企業除有對外貿易或進出口經營資格,具有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還需擁有單套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萬噸/年的常減壓裝置,并對煉油能耗、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作了一系列規定。符合條件企業可向所在省市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獲得原油進口資格。 此前非國營貿易進口原油被要求“近兩年具有原油進口業績或新經國家產業主管部門核準的使用進口原油資質”,實際上扼殺了民企進口原油的可能。而此次的條件“很多民企都能滿足”。 《通知》下發后,先期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山東東明、遼寧盤錦北方瀝青隨即被賦予進口資質。之后,利津石化、山東墾利石化集團、亞通石化、寧夏寶塔石化也先后獲得非國營原油進口資質。 根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上述六家獲得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累計獲批原油進口額度達3474萬噸。包含正在公示尚未獲批的額度,累計已達4918.88萬噸。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應是今年油改配套政策的一部分,意味著民企進口原油的大門進一步敞開,優先惠及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對在海外擁有油氣資源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事實上,發改委早在去年2月曾發布《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經確認符合條件并履行相應義務的相關企業,可使用進口原油。該文件旨在規范有序確定新增進口原油使用企業及用油數量,促進煉油行業淘汰落后、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 自《通知》下發后,各部位相關政策文件密集下發。2015年10月30日,商務部發布《2016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總量、申請條件和申請程序》,啟動了2016年的申請。 2016年5月31日,國家能源局針對《國家石油儲備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兑庖姼濉芬幎◤氖略图庸?、成品油批發和原油進出口的企業,應當承擔企業義務儲備,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石油儲備設施建設運營。這意味著原油進口雙權將繼續下放,民營煉廠也將成為我國石油儲備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的驅動下,地煉解決了困擾十多年的油源難題,并在石油儲備方面扮演日漸重要的角色。 隨之而來的是,原油進口開始猛增。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山東省青島和濟南海關共進口原油2734萬噸,同比強勁增長78%,超過華南地區穩坐中國原油進口第一大區,占全國原油進口量的30%。青島港4月份原油進口量升至1025萬噸,創紀錄新高,環比上升4%,同比上升47%。 管道“陽謀” 隨著獲得原油使用權和進口權的地煉越來越多,原油進口短時間內激增。今年上半年,大批滿載原油的油輪密集抵達青島港,導致青島港出現了嚴重的船舶壓港。 青島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山東口岸進口原油273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78.2%;價值432.8億元人民幣,增長13.4%;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583元,下跌36.4%。 事實上,今年2月中旬,國際原油價格一度下跌到30美元以下,剛剛獲得原油進口資質的山東地煉便紛紛“抄底”,從海外購入了大量的原油。張留成坦承,從今年2月份開始,山東大大小小的地煉都在想辦法進口原油。 在張留成看來,造成“青島港堵塞”的原因除了多家煉廠獲得進口原油使用配額,以及恰逢國際油價低點外,港口的儲運設施不配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原油進口激增,物流、港口接卸能力不匹配,這促使地煉正在謀求原油運輸物流方面的改進。在獲得資質的地煉企業中,除了寶塔石化位于寧夏銀川,盤錦北方位于遼寧盤錦外,其余地煉大部分均分布在山東淄博、東營、菏澤、日照、濰坊、濱州六市。 由于過往原油以鐵路、公路為主的運輸方式成本過高,山東地煉正在圍繞上述六市,圖謀“逐步向管道為主”的“陽謀”。 在山東境內,原油進口接卸港口主要集中在青島港、日照港(4.140, 0.00, 0.00%)、東營港、萊州港,因而山東境內的原油管道建設的兩點分別是各大地煉企業和上述各大港口。 據了解,山東修建完成、正在修建,以及納入規劃的管道網線多達九條,最終形成“四縱五橫”的輸油系統,輸油能力將達到1.28億噸。 例如,“日照-東明原油管道”,年輸送能力達到1000萬噸,為東明石化的專用管道。此外,還包括“專供”昌邑石化的年輸送能力1300萬噸的“萊州-昌邑輸油管線”;“專供”中化弘潤的年輸送能力1500萬噸的“黃島至濰坊重質原料輸送管道工程”。 目前,納入規劃中的原油管道有兩條,分別是年輸能力達到2000萬噸的“濰坊-青州管線”和年輸送能力達到1500萬噸的“東營港-廣饒”線。 張留成透露,“董家口-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線”已經開工建設,設計年輸送能力達到3000萬噸,主要用戶企業為濰坊、東營、濱州、淄博四市地煉。 除了管道外,港口的接卸能力也至關重要,港口碼頭的建設也內提上了議程。11月底,山東省發改委、經信委、交通廳聯合出臺全省油氣輸送設施規劃建設方案,提出將在青島、日照、煙臺、濰坊、東營、濱州等港口規劃新建13座原油碼頭、38座油品和液體化工品碼頭以及3座LNG碼頭。 新建碼頭將分布在青島港、日照港、龍口港、萊州港、煙臺港及東營港。據張留成介紹,煙臺30萬噸原油碼頭預計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不過,目前,山東除了青島港、日照港,具備接卸國際原油運輸常用的VLCC級油輪碼頭外,其他港口只能接卸10萬噸以下油輪。 “小船運費較高,且由于大量的小船接卸,碼頭資源緊張,造成地方獨立煉廠油輪滯期常態化,高港的滯期費增加了大量的物流成本?!睆埩舫杀硎?。 收緊隱憂 不過,擁有地煉大量進口原油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今年8月23日,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原油加工企業申報使用進口原油有關工作的通知》,開始對地煉原油進口收緊。 《通知》再次強調規范地煉進口原油使用,要求從嚴執行申報條件、評估監督、產能淘汰/擴建以及稅收等五方面。此次《通知》措詞嚴厲,提及“嚴厲打擊偷逃稅”,體現了監管層對規范市場秩序的決心。 過去兩年中,共有23家地煉申請約9170.28萬噸的年進口原油使用權。其中16家(共約6872.88萬噸)走完全部流程,獲得了進口原油使用權。以地煉大省山東為例,目前山東地煉加工原油占比提升至95%以上,其中進口原油加工量占比達到51%。 另一方面,與去年發改委對地煉進口原油使用權集中批復相比,今年的批復節奏有所放緩。截至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在2016年只核準了3個地煉進口原油使用權,而去年多達13個。 劉孟凱稱,去年下半年地煉的指標達到4000多萬噸,今年全年僅2000萬噸,不及去年的一半。這也說明監管機構的政策正在收緊。 《通知》指出,申報資料要從嚴審查,并重申將根據復查情況“追溯”已批進口原油資質和配額,沒有關停、拆除落后裝置的,堅決不允許使用進口原油;沒有按要求淘汰足夠規模落后能力的,嚴格控制用油數量;承諾淘汰等事項沒有在規定時間兌現的,扣減用油數量或取消用油資質。 地煉開工率急速提升的另一個隱憂是,原油進口開放或將刺激地煉進一步投資,擴大產能,而我國的煉油產能其實早已過剩。 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在今年參加“兩會”時指出,石油行業煉油產能過剩比鋼鐵行業還嚴重,此前預計柴油需求的高峰期在2018年出現,結果在2014年就出現。對于汽油的需求預計2025年達到峰值,但估計在2020年就會出現。 傅成玉表示,2015年,全國煉油能力達到7.5億噸,但實際需求僅5億噸,加上已經批準在建的,預計到2020年煉油能力將達到9億噸。 “之所以沒有把煉油納入去產能行業之列,主要是因為石油行業現在還賺錢,還不是全行業虧損,壓力暫時還可以緩解?!备党捎裾f。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煉化企業煉油總產能為7.31億噸。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煉油能力分別為2.94億噸和2.04億噸,分別占到總產能的41%、27%。中海油煉油能力不到3700萬噸,只有5%左右,而山東地方煉廠產能達到1.35億噸,占比約為18%。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