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減產協議達成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別忘了還有中國!

SAUDI-CHINA-DIPLOMACY

近日,各產油國均達成了減產協議,這是自2001年以來,各國共同為緩和全球石油產量過剩所作出的最大努力。然而,原油市場除了供應端之外,還受需求端影響,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中國利用油價低迷形勢大舉購買原油,但是,一旦受全球產油國減產影響,油價上升,中國還會如此大舉買進嗎?接下來,一起來一探究竟。

作者 | Clyde Russell
編譯 | 張強 徐文鳳

2017年油市預測

近期,OPEC與非OPEC國家達成的限產協議對于減少全球石油供應、提振國際油價來說意義重大。據權威機構預測,2017年原油市場約有7.4萬桶/天的原油供給富余,原油供需再平衡的局面可能不會出現,但是原油供給過剩的局面將會持續改善。相較于2016年,2017全球原油需求預計增加101萬桶/天,原油供給增加97萬桶/天。2017年油價將小幅上漲,下半年油價或因近年來投資乏力而突破至60美元/桶,但全年平均價格仍然維持在55美元/桶。

未來油市變化將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低油價導致全球桶油開采成本持續下降。有研究分析稱,頁巖油現金擴張成本繼續下降,2016年三季度較2015年頁巖油現金擴張成本平均下降約31%,未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針對油價變化作出的產量調整將更為迅速。

二是,低成本原油產量的增長。目前,OPEC國家產油量處于歷史高位,受未來油市沖擊最大的將是那些產量未達產能極限的國家,如沙特、委內瑞拉及尼日利亞等。

短期內,我們或許會看到減產對全球油價的支撐。然而,即使凍產協議達成且嚴格執行,由凍產造成的油價上升或將進一步刺激美國頁巖油產量上升;同時,它也將削弱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長。因此,2017年全年油價在供需基本面轉好的情況下將波動上行,但不會超過60美元/桶。

中國在未來油市中的角色

除減產協議影響油市外,中國的原油進口也同樣是油氣市場持續復蘇的關鍵。

一直以來,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原油進口商,是世界最大的油氣市場。過去十年中,中國龐大的原油需求量也是油價攀升至100美元/桶的重要推手。如今,中國原油進口量創新高,一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能源專家Michal Meidan表示, 2016年,中國的原油需求量無疑是油氣業的一大亮點,但2017年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相比于2016年11~14%的油氣需求增長量來說, 2017年中國也許僅能增長5~9%。

據海關數據統計,2016年前11個月中,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了14%至750萬桶油當量/天,兩次創下月度新高。然而,據彭博社調查分析,2017年亞洲國家的原油需求量僅增加了4.8%。

一直以來,中國私有煉化企業的原油供應需要依靠國有油企,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但從去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鼓勵私有企業投資能源行業,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自己申請進口原油,這也是中國原油進口量飆升一個重要因素。

未來中國原油進口量有變

煉化企業需保持原油進口量。據上海大宗商品調查機構稱,僅10月而言,中小型私有煉化企業就已進口3000萬噸原油。2016年,17家煉化企業的原油進口配額共為6705萬噸/年,即135萬桶油當量/天,政府也正準備批準其他企業2300萬噸的原油進口量。中小型私有煉化企業占中國煉化能力的1/3,盡管從沙特到英國的原油供應商已準備好為其提供原油,但局勢卻已大變。

近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稱,與2016年相比,2017年中國私有煉化企業的新增進口量會大幅下滑。一些中小企業并不履行他們的承諾,有些甚至將其進口的原油進行交易。

中國政府未來會加大稅收方面的審查力度,這也會影響私有煉化企業的進口需求。政府也已表態,若私有企業出現偷稅、漏稅、篡改批文的行為,相關部門將取消其原油進口許可申請或撤銷其進口配額。另外,由于中國相關港口及管道基礎設施水平無法滿足龐大的原油需求量,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也會受此影響。據摩根大通公司估計,亞洲國家的石油進口也將在2017年大幅收縮。

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油市最大的黑天鵝

事實上,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增加并不是因為國內燃油消費需求的增長,而僅僅是因為目前低油價的有利形勢,中國趁機增加原油戰略儲備。據報道稱,中國已在增加戰略油庫數量,抓住現在的低油價機會大舉買進。中國將購買的大量原油直接轉入戰略原油儲備庫中或精煉為成品油后用于出口。中國在低油價時期大量進口原油,并在今年加快了原油儲備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

我們對中國原油儲備量進行一個簡單的估算(將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和國內產量相加,再減去其煉油廠消耗的原油)不難發現,中國成品油出口量的增長、原油儲備和國內產量的下降,足以抵消原油進口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原油的進口持續增加,是對原油市場的一種支撐,是有利于產油國的。

前幾年,由于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GDP增速長期保持在10%以上。那時的中國會不惜成本地進口原油,中國的原油進口策略不怎么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種不惜成本的做法發生了改變。

Barclays銀行指出,中國的原油儲備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其中包括隨時動用商業儲備。

在低油價形勢下,中國的原油儲備速度很可能超過戰略石油儲備設施的建設速度。這時,中國會啟用國內的商業儲備設施存儲原油,待戰略石油儲備設施建成之后在進行轉移。由于中國在逐步完成其原油儲備目標,這說明中國政府還會繼續采取這種靈活性策略。

具體來說,中國還會繼續在低油價時期進口原油。但是當油價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中國進口原油的步伐就會放緩。這也就是說,2017年,油價升至一定值時,中國將不再實施如今的原油進口政策,到時候,必將對產油國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OPEC與俄羅斯等國主要關注石油的供應端,不會過多關注中國的因素。但是一旦像中國這樣的原油進口國的需求減少的話,那么產油國為凍產協議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很可能會付之東流。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