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分布式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報告

12月13日,第一財經研究院與德國伯爾基金會合作舉辦了“分布式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研討會。第一財經研究院助理院長、清華-卡內基非駐會研究員王韜博士邀請來自國家能源局、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君陽投資、新奧能源、中國能源網、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相關政府、研究機構和能源企業的代表,就分布式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的可能性與經濟可行性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討論。

(會議現場)

在研討會中,與會嘉賓一起探討了中國分布式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面臨的政策與機制障礙,以及協同發展的互補優勢和機遇。王韜助理院長和楊驛昉研究員首先就第一財經研究院撰寫的“分布式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報告做了簡要介紹。會議隨后進入精彩的圓桌討論環節,來自不同機構但共同關心中國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從業專家從各自角度分別表達了看法,并產生了激烈的觀點碰撞,對全面深刻地理解分布式能源在中國發展的機遇與困境做了很好的探討,也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議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第一財經研究院楊驛昉做報告介紹)

本次研究的報告發布恰逢其時,在中國大型集中式可再生與天然氣發電面臨不同困難的情況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靠近消費端的分布式能源,新興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也正在出現,對于打破制度和市場的壟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作為清潔高效的能源,分布式天然氣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都獲得了政策的支持,也被認為具有廣闊前景,但是在實際中也面臨具體的困難。這次報告期望能探索兩者在實際應用中協同發展的可能,通過“多能互補”和“微電網”等模式獲得更大的競爭力,推動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在國內能源結構轉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實地調研和專家采訪的基礎上,本次研究對目前的分布式能源發展狀況進行了梳理,主要結論如下:

分布式能源在中國起步較晚,市場空間大,發展現狀與目標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較為緩慢,尚處于發展初期。數據顯示,2015年底,共有288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包括127個建成項目,69個在建項目和92個規劃項目,總計裝機容量11GW,占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比例僅為0.72%,與“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就可再生能源而言,大型光伏電站的累計裝機容量由2011年的2.32 GW增長到2015年的37.12 GW,而同時期內分布式光伏的累計裝機由0.6 GW上升至6.06 GW,只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一半多。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從2015年的6.06 GW增長到2020年60 GW裝機的目標是不小的挑戰。

天然氣分布式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互補優勢。天然氣分布式系統可以實現能源的階梯利用,進行冷、熱、電多聯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用戶側的自然資源,與天然氣分布式結合形成多能互補,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并減少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會影響電網的電能質量和調度運營,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利用優良的調峰能力進行靈活調度,抑制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使整個系統對于電網更加友好。分布式能源還可以提升供能的安全性,這對于關鍵性的公共基礎設施尤為重要。在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下,天然氣分布式系統可以提供穩定的電力、熱能和制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則可以進一步減少系統對外部能源的依賴。

中國分布式能源協同發展面臨并網困難、補貼滯后、經濟性不佳、商業模式不成熟、融資成本高、缺乏統籌規劃等多重障礙。在現行的電力市場體制下,分布式能源鼓勵自發自用的本質與電網企業具有直接利益沖突,并網政策不合理和執行不暢更加劇了分布式能源的并網困難。經濟性方面,天然氣分布式項目的經濟效益遭到高氣價和低電價的雙重擠壓,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拖欠現象也會嚴重影響項目的現金流。較差的經濟性使金融機構在對分布式項目的貸款上保持謹慎,這使分布式能源的融資形式單一并且融資成本高。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代表的第三方持有模式在國內的推行也不順利,經常出現利益相關方責權不明、合同條款不完善的情況,開發商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進一步削減了投資和建設的主動性。

美國、德國的最佳實踐可為中國分布式能源協同發展提供商業模式、技術研發、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借鑒。相比于中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分布式能源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支持分布式能源的相關政策出臺較早,并且已經開展分布式能源協同發展的實踐,在校園和工業園區建設的項目也展現出實際的能效、減排和經濟效益。此外,微電網已經成為保證多種分布式能源可靠運行的最具潛力的新技術,而第三方持有模式的成熟運用也為分布式能源的商業化運營奠定了基礎。

借電改、油氣體制改革、互聯網+智慧能源東風,完善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制度建設。2015年3月,中國第二輪電力體制改革拉開序幕,為分布式能源掃除制度性的障礙成為改革的重點之一,而醞釀已久的天然氣體制改革也有望為天然氣分布式的發展帶來利好。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油氣司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的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要推進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提高系統的穩定性,降低棄電率。這為分布式能源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政策引導,但風氣互補、光氣互補要突破商業模式、經濟性等瓶頸,還需要更加細化的扶持政策和更具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在自由討論的環節,與會專家指出:首先,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應該有特定的應用場景,如在承受能力高、供熱需求、制冷需求高的地方才具備發展的客觀條件,有些地方不滿足建設條件,短期來看難以做到在全國發展,也不適合做統一的規劃,而應該從重點地區做起,因地制宜地在具備條件的區域內進行嘗試,可以結合微網的建設穩步發展。

(部分嘉賓)

關于分布式能源發展困難,不同的專家都指出了目前的配套政策顯得不清晰,尤其在項目融資上未能很好考慮分布式能源的特殊性,期待綠色金融的發展能對分布式能源提供支持。另有專家指出,分布式能源發展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可在對市民生命產生重大影響、城市運轉(給排水等)、應急重建設施、防災公園、大型集合住宅等幾類場景建立大型區域式分布式能源站。其次,用戶側可以作為需求響應資源,加入電力市場,支持協同發展。此外,分布式能源的電量交易也仍然需要通過一批新的示范項目,繼續推動政策創新,同時也需要與其他政策統籌協同,改變目前分布式能源項目在融資、并網、補貼、電費等領域面臨的困難。

(部分嘉賓)

也有專家認為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應該用經濟、市場化的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解決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問題,不應將所有問題交給國家層面來調控。當前無論是天然氣還是可再生能源,兩者的價格都很貴,與煤相比沒有競爭力,市場也沒有自發的動力。美國天然氣成功替代煤,因為天然氣自身價格低于煤炭,替代水到渠成??梢岳镁G色金融機制幫助分布式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解決分布式項目面臨的融資難困境。與會專家指出,德國在作為中國能源發展的范本上具有局限性,因為歐洲的電網打破國家邊界形成電力統籌調動的格局,如法國核電為德國可再生能源提供穩定可靠支持。但國內跨區調電太困難,地方電網畫地為牢,各自為政,如果電力體制改革不打斷這一塊,很難促進分布式能有發展。此外,東部土地資源十分緊張,分布式項目得到土地資源的成本非常高昂,一旦打破電力調度的區域壁壘,西部便宜的電將是東部發展分布式最大的障礙。最后,分布式應按照負荷來建設,保證可以就近消納。如果將大型風電基地當做電源建設,需要大量配套設施,這種發展方式的需求不可控,將來還會出“棄風棄光”等問題。

(部分嘉賓)

在目前電力體制改革進展尚未清晰和獲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很多與會專家都提到了分布式能源發展需要切實與當地情況結合,因地制宜地從如何滿足市場需求入手,而不能依賴補貼。市場化才是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最大優勢。電力體制的改革是未來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重要紅利,但是不能坐等改變,應該通過因地制宜貼近市場需求的先行發展,探索市場空間,并分析總結出對于改革方向的具體要求。與會專家對于本次報告的研究內容和方向給予了充分肯定,也寄予厚望。但同時也指出,對于分布式能源來說具體的政策突破口在哪里,這次的研究報告還沒有明確的分析,關于一些具體的障礙和改進機制,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對政策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