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技術整合新技能 成就殼牌行業領頭羊

技術整合新技能 成就殼牌行業領頭羊

在油氣行業各項技術朝著經濟性、標準化、高效率和自動化方向發展的今天,殼牌的技術副總監Jon Crane也對殼牌近年來的業務進行思考,強調了殼牌運用技術手段提質增效,簡化各項作業流程,協同創新的重要性。

作者 | Jon Crane
編譯 | 張強

2016年9月IEA發布的原油市場報告再度加深了人們對于油氣行業將繼續面臨長期低油價困境的共識。但挑戰往往伴隨著機遇,盡管石油行業不習慣改革,但從協同創造價值方面看,現在確實到了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創新及技術發展思路的時候了。

為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使工作更加便捷,關于如何進行系統和設備維護、需要克服什么樣的困難等問題,業內已經探討了多次,但殼牌目前的發展模式與過去的技術與裝備發展思路大為不同。

在工程項目方面,殼牌在世界性重大項目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颶風多發海域開展深水開發業務,經濟地從非滲透性頁巖中獲得可觀產量,以及在20000英尺深的儲層中進行了反散射伽馬射線測試。盡管大多數技術和裝備的發展都是漸進式的,甚至一些還需要通過試驗和糾錯的方式,破而后立;但也有一些技術或許由于其自身比較簡單,很容易將其應用獲得盈利。

自動化技術改變作業流程

通過對過去四年所做工作的思考,我反思了殼牌現有的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殼牌將下游業務中的自動化控制和輔助裝置應用到鉆井業務,以此來提高定向井的自動化。盡管作業人員有可能喜歡挑戰井控問題,但他們也會在鉆完井幾個月后,問殼牌為什么沒有進行自動防噴器(BOP)測試,其實這些作業人員的思路是正確的,因為BOP測試是日常工作中必需的一項,在地面上,自動測試相對容易實現,而且與井控問題相比,自動測試更加可控。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就未從工業控制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看的太淺了,但這卻是廣泛存在的問題。當我參觀一家鉆頭制造商、贊賞其技術高超的管道裝卸裝置和長距離的鋪設能力時,我不禁問了同一個問題:為什么防噴器測試就不能實現自動化呢?所收到的答復往往是“別人”的問題—供應商、施工商和鉆井承包商的問題。

一旦將鉆井投入到自動化流程中,你看待設備的方式就開始發生變化了。通常,海上固井總流程中壓力測試時間大于水泥泵入時間,但這就是我們所能選擇的效率最高的壓力測試系統了嗎?使用頂驅可以將鉆井時間減至其15%,那么余下的時間就可以用來進行主要耗時的接單根、完井和接頭連接了嗎?殼牌公司每年完成100萬次的接單根操作,但卻是通過人工控制完成的,操作變數很大。因此,即使在這個流程內對效率進行較小的提升,也會顯著地節約成本。

多元化發展 流程簡化

受大數據和全球性的影響,世界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樣石油行業也是如此。在系統內推動行業穩健發展的動力,也使得流程、規則和文檔等的業務水平獲得了提升,現場監管人員就可以坐在電腦前對施工流程進行監測了。殼牌公司與其他公司一樣,在關鍵流程上,簡化方法,節省配套的時間;另一種方法是,反思實踐中遇到的HSE和操作問題,將重點放在如何利用技術為員工提供在遇到問題時所需要的工作指導規范。

將人為因素降至最低

隨著行業的發展,在發生意外事故后,我們通常會制定更為嚴格的流程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方法,而非僅僅通過直覺判斷來開展工作。我仔細對損失巨大的井下事故進行梳理發現,在事故發生前,我們需要鉆工仔細地觀察泵壓約40分鐘,然后他有20~30秒的時間將泵關掉,但在關鍵時刻發生的意外狀況造成了鉆工停泵的失敗。但只有一個人在回顧該事故時發出疑問:當系統的穩定性不足以應對某項人為干擾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時,如果我們讓一個人以上對該事故負責,那么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現在以人為本的設計更加人性化,讓人很容易理解而且符合人類的直覺或潛意識,但目前的各種石油設備設計遠遠達不到這一點,如果你仔細觀察鉆井設備的狀態板,你會發現外表涂為紅色和綠色可能既表示安全狀態又表示非安全狀態,或者我們需要的是一眼就能找到其中的重要信息而非要先通讀所有,目前來說,這樣的設備設計還大有文章可做。

理想狀況下,運營商將會明確地告知供應商他們所需設備的功能和風險承受能力。然后,他們會稍稍作出技術性讓步,購買標準設備;而實際情況則更為復雜。概念設計,即實際情況中不會提及的要求,最終有了功能性的實現。最優化設計需求,對標準進行極小的修改即會造成制造風險;比如分供應商制造的一個部件內徑不合格,由于不符合流程,將可能造成井下,損失巨大。

系統設計優化?

防御系統一般是通過系統設計嚴格地把握設備需求。為解決此類問題,系統設計流程可以對目前的施工狀態進行評估、確定提升效益的潛在可能性、并定義技術需求。然后,為滿足要求而進行系統設計,并測試論證是否能夠獲得預期效益。深刻理解系統需求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它使所關聯部門不得不為此進行專門的交流,這無形中促進了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

低油價導致殼牌公司不得不拓展其傳統重點業務—鉆井,從鉆井擴展到輔助施工業務上來。得益于鉆井設備運輸過程中的精益技術和設備檢查時二次搬運次數的減少,其最終實現了過程損失和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而接下來的挑戰就是與更多的供應商合作對話、實現共同的縮減成本。

總之,市場的不景氣對上游的開發投資影響深遠,它迫使殼牌投資那些將各部分作業流程完美整合的項目,以獲得較高的運營效率。嚴格的系統流程設計與投資的良好結合,確保了殼牌運用技術持續創新,為整個行業創造價值。

作者介紹:Jon Crane曾擔任殼牌井技術、質量和技術服務副總監,自2012年7月起,開始負責自主鉆孔、第二代防噴器控制系統等相關研究工作。在此之前,Crane是殼牌在挪威的鉆井經理,主要負責Ormen Lange項目。Crane之前曾擔任殼牌在挪威的Draugen CO2項目和尼日利亞Bonga西南部項目的負責人。在任職的29年里,他曾在殼牌歐洲、美國和中東擔任各種與油井相關的職位。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