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總部位于倫敦的能源情報集團(EnergyIntelligence Group ,EIG)郵來的一本精致畫冊——“1997年至2016年全球石油業年度領袖人物”,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過去20年,由EIG評選出的20位全球油氣行業的大佬級人物。
EIG是世界能源行業權威的信息提供商及獨立分析機構之一,其評選的“全球石油業年度領袖人物”被認為是世界能源產業的重量級獎項,可謂全球石油界最權威的的個人獎項。而誕生領袖人物的候選人群體則來自EIG旗下的石油情報周刊(PetroleumIntelligence Weekly,PIW)每年評選出的全球前100大石油公司的CEO們。
據EIG主席兼首席執行官RaJaW.Sidawi先生在附帶來函中介紹,年度領袖人物的評選是一個在EIG操辦下的保密過程(ConfidentialProcess),EIG具有提名權,人選就是上面所說的,從PIW評選出的全球前100大石油公司CEO們中產生,這是第一環節。第二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非常有意思:是由獲得往年領袖人物的大佬們坐在一起,通過投票方式產生當年的領袖人物!頒獎則是在每年秋季在倫敦舉行的EIG年度“石油與金錢大會(Oil& Money Conference)”(這名字也太土豪了吧,吼吼!)上,由上年獲獎者向本年獲獎者頒獎。
(2015年獲獎者蒂勒森向2016年獲獎者法立赫頒獎)
這里,鄙人帶各位看官領略一下,過去的20年,獲得這一殊榮的20位業界大佬到底是誰。這里不再提及這些大伽們的基本情況和職業發展歷程,有興趣的看官可以上網查查。這里主要是看看EIG對他們是怎么評價的,大伽們之間是怎么互評的,以及媒體、業界對他們的相關評價,還有就是他們自己的一些“經典”言論。
1997年:BP公司CEO約翰·布朗(Lord Browne)
約翰·布朗勛爵是全球石油界最著名的人士之一。EIG對他的評價是:布朗是業界為數不多的能夠將石油生產和財務管理融會貫通的石油公司領導人之一。一直以來,石油生產和財務管理兩者的理念差異很大,互不信任,而布朗將這兩者連接得很好,最為典型的就是布朗后來發起的對阿科和阿莫科公司的兼并收購。2007年,布朗勛爵因個人原因離開BP公司,但隨后幾年,他成功跨界于石油、金融、政府和藝術等不同領域,游刃有余,依然在全球石油屆擁有著良好的口碑。
1998年:PDVSA(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CEO路易斯·朱斯蒂(Luis E. Giusti)
朱斯蒂在擔任PDVSA總裁前,一直在西方大石油公司在委內瑞拉的合資公司工作,長期以來以親西方著稱,而查韋斯上臺后,朱斯蒂被排擠并失去了用武之地。EIG對他的評價是:當委內瑞拉石油業風起云涌的時候,只有朱斯蒂現先生能夠得到幾乎所有外國石油巨頭的一致認可,而這與他的領導力、信念和個人魅力是分不開的。他一直堅持認為,由外國投資者主導的委內瑞拉油氣開發能夠為本國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并振興國內經濟??伤睦砟钆c查韋斯背道而馳,不久他便離開他的祖國,遠走美國。
1999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兼CEO盧西奧?那圖(Lucio A. Noto)
盧西奧?那圖先生經歷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東石油的國有化,在他看來,當年石油國有化過程中,沙特政府犯下的一個錯誤是,沒有給當時與沙特合作的外國合伙人留下任何“剩余權益”。盧西奧?那圖始終認為,“包容和多元總是好事,是正確的商業之道”。
2000年:道達爾集團董事長兼CEO蒂埃里?德斯瑪萊斯特(Thierry Desmarest)
德斯瑪萊斯特的貢獻在于,1998年,發起了對其在法國主要競爭對手埃爾夫(Elf)的友好收購,從而使道達爾集團躍居全球第四大跨國石油巨頭。在EIG看來,德斯瑪萊斯特這樁收購有點“防御性”的味道,他深知,如果不吃掉別人,就可能比別人吃掉。而在Elf公司的高管看來,此樁收購就像“一個窮小子以脅迫的方式和一位肥碩的富婆結了婚”。
2001年:殼牌石油公司董事局主席穆迪?斯圖亞特爵士(Sir MarkMoody-Stuart)
在EIG看來,斯圖亞特爵士在任時,對殼牌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上收權力,對此前處于高度分散化的殼牌架構采取集權化管理,同時大幅削減資本性支出。另外,斯圖亞特爵士的有一大貢獻在于,促使他的員工和社會人士認識到,燃燒化石能源是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所在,石油公司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必須有所作為。
2002年:康菲公司董事長兼CEO(詹姆斯·穆維)James J. Mulva
1999年,穆維成為當時的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CEO,而菲利普斯公司當時只是一家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中等規模的、一體化公司。但三年之后,通過一系列堪稱漂亮的并購交易,穆維這得這家原本只有150億美元價值的公司迅速擴大為750億美元價值,僅次于??松梨?、BP、雪佛龍和道達爾之后。而這使他贏得2002年的年度人物獎項。有意思的是,2011年底,在穆維行將退休之際,決定分拆康菲公司,成為分別專注于上游和下游的兩家公司。
2003年:??松梨诠径麻L兼CEO雷蒙德?李(Lee R. Raymond)
對于雷蒙德?李這樣的業界大伽中的大伽,EIG是這么說的:對于那些“石油枯竭、即將用完”的種種傳言,雷蒙德從來就沒有相信過,他一直堅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那些現在稱為非常規的油氣,未來會稱為常規油氣。雷蒙德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回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很多石油公司均不再重視或剝離了基礎研發業務,聲稱技術總是可以從市場上買到的。但結果是,當絕大多數石油公司均持這觀點時,根本在市場上買不到先進而適用的技術。而我們(??松?卻從來不這樣認為”。
2004年:雪佛龍德士古公司董事長兼CEO大衛?奧萊利(David J.O’Reilly)
繼1984年雪佛龍公司成功收購當時號稱“石油七姊妹”之一的海灣石油公司后,2000年,雪佛龍再次以450億美元收購另一家石油七姊妹之一的德士古石油公司。而在EIG看來,奧萊利的亮點在于是他主導完成了第二次的收購。而奧萊利職業生涯的起點并不絢麗,他是從雪佛龍公司加州總部的總裁辦公室一步步干上來的。
2005年:沙特阿美公司董事長兼CEO阿卜杜拉?舒馬赫(Abdallah S. Jum’ah)
1995年,當舒馬赫接替納伊米(納伊米后來一直擔任沙特石油部長,持續20年,是當時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石油部長)成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總裁時,令很多人大跌眼鏡。因為從各個方面看,舒馬赫顯然不是最佳人選,他不是搞地質的,也不是搞石油工程的,甚至不是搞財務的。用我們的話說,他是“政工干部”出身,在沙特石油界(中國也這樣)一般是不受待見的。然而,就是這位CEO,自1970年代起便擔任沙特阿美的公共關系部門負責人,長期與外國伙伴打交道練就了他高超的談判能力和國際視野,而這一切使他脫穎而出。2009年,當舒馬赫卸任時,已將沙特阿美這家純粹的國有石油巨頭成功打造成為一家國際化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巨擘。
2006年: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總裁肖克瑞?加納姆(Shokri Ghanem)
在EIG看來,加納姆首次贏得業界的尊重,并成為業界大伽,是其1993至2001年期間擔任歐佩克秘書長時表現出的高超專業素養。2006年,加納姆擔任利比亞石油部長兼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其優秀的領導能力和國際視野使得其贏得當年的年度人物獎。遺憾的是,2012年,利比亞發生內亂期間,加納姆在逃亡維也納時意外突然死亡,死因不詳。一個對利比亞石油和經濟開放做出巨大貢獻、并得到業界尊重的專業人士就這樣無聲無息消失了,令人感慨。
2007年:卡塔爾副總理兼能源和工業大臣哈麥德?阿提亞(H.E. Abdallah Bin Hamad AL-Attiyah)
在EIG看來,阿提亞的成長歷程就是卡塔爾油氣工業的發展史。作為副總理,他是卡塔爾這一級別高管中,唯一沒有皇室背景的專業人士。而當2011年底,他作為石油部長的任期結束時,其政治生命遠未結束,愈發得到皇室的重視。
2008年:埃尼(ENI)石油公司董事長兼CEO保羅?斯卡洛尼(Paolo Scaroni)
與以往年度領袖獲獎人物至少在油氣行業浸淫20年以上所不同的是,保羅?斯卡洛尼并非石油行業出生,而是在多個行業呆過,屬于跨行業、經常跳來跳去的職業經理人。但他有個出門的名頭:“交易達成者(Dealmaker)”,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他利用短暫的低油價時期,帶領ENI馳騁國際市場。像利比亞、埃及、伊拉克等,都有ENI的足跡。
2009年:道達爾公司董事長兼CEO馬哲睿(Christophe deMargerie)
2009年,當已執掌道達爾帥印七年的馬哲睿當選為年度人物時,他絕對是眾望所歸,高票當選。他擔任道達爾CEO期間,如此剛強、如此絢麗、如此幽默,以至于業界對他和道達爾均充滿了敬意和好感。他的話語極其睿智、幽默、直接,比如:“哪里有石油天然氣,哪里就有政治。如果你不喜歡,那我勸你趁早去干別的?!比欢?,造化弄人,2014年,他的專機在莫斯科機場失事,他的意外離世讓業界全體扼腕嘆息。
2010年:斯倫貝謝公司董事長安德魯?古爾德(Andrew Gould)
古爾德的首位獲得年度領袖人物這一殊榮的油田服務公司領導人,在EIG看來,古爾德之所以眾望所歸,原因在于,長期以來,斯倫貝謝專業專注,并為油氣行業做出了巨大的技術和商業貢獻,特別在開發非常規油氣及其他難采油氣儲量方面。當然,古爾德的卓越領導力也使其與眾不同。斯倫貝謝的長期戰略和經營哲學是:“技術為王”,而令業界人士欽佩的是,古爾德將這一理念推進至新的高度,而這恰恰匹配了石油工業當前這樣充滿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時代。
2011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CEO加布埃利(Joe SergioGabrielli)
在EIG看來,加布里埃之所以能夠贏得2011年年度人物獎,主要原因在于,在其2005至2012年任Petrobras總裁期間,推動開發了巴西海域巨型鹽下油田。加布里埃既不是石油工程師也不是地質師出生,而是一名經濟學者,2003年才加入Petrobras。但恰恰是其長期專注于研究國有企業的專業背景,使得他對巴西國企的改革和發展了然于心,而巴西鹽下的油氣大發現,賦予了他實現其抱負和理想的極好機遇。加布里埃成功了。
2012年:中國石化公司董事長傅成玉
傅成玉先生的當選是首位來自亞洲石油公司的領導人獲得這一獎項,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亞洲人。在EIG看來,選擇傅成玉是其背后代表著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過去十多年在全球石油界的強勢崛起。特別是在跨國經營方面,用EIG的話說,“傅先生在與國際石油公司達成良好合作伙伴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經驗,以及擁有和伙伴們一起的、遍布全球的油氣投資經歷”。EIG還認為,傅先生樂于被別人稱為一個“懂行的企業家”,當然,他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了他卓越的領導力和個人能力,而這種能力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風向(EIG的評價真的很高,吼吼!)。
2013年:殼牌石油公司CEO傅賽(Peter R. Voser)
傅賽1982年畢業于瑞士蘇黎世大學并加入殼牌。在“CEO也是超級巨星”的年代,石油業不乏這樣的人物,像前面提到的約翰·布朗、馬哲睿、路易斯·朱斯蒂,但作為殼牌這樣一個超級石油巨頭的CEO,傅賽先生的風格明顯與前面幾位不一樣,這位冷靜的“瑞士有錢男人”的存在,給石油業帶了一股清流,并幫助殼牌走出了2000年儲量數據造假的陰霾和公司治理丑聞。正如EIG所評價的,作為一家擁有英國、荷蘭雙總部的百年石油老店,100多年來,殼牌的CEO一直是在英國人、荷蘭人之間輪流坐莊,而傅賽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規律。EIG還透露,2003年,已經離開殼牌的傅賽,和家人正在馬爾代夫度假時,接到了一位殼牌老同事的電話,希望他重回殼牌,而這位同事便是范德偉(Jeroen Van Deer),傅賽的前任??磥?,范德偉是傅賽生命中的貴人。
2014年: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CEO羅索亞(Emilio Lozoya)
2012年12月,當羅索亞被墨西哥總統Pena Nieto任命為Pemex公司總裁時,才38歲,應該是全球最年輕的大石油公司總裁。羅索亞的父親1990年代曾任墨西哥石油部長,但羅本人并沒有石油行業的經驗。羅索亞的優勢在于其擁有豐富的國際商務和經貿工作經驗,創立過一家投資公司,也曾在世界經濟論壇和泛美開發銀行任金融高管。2013年以來,墨西哥決定對其封閉了75年之久的(1938年,墨西哥對石油工業實行國有化)石油業進行改革、開放和適度私有化,而羅索亞顯然是當然不二的推動者和操盤手,這使得他在國際石油界名聲大噪,從而順其自然獲得了2014年度行業領袖人物獎。
2015年:??松梨诠径麻L兼CEO雷克斯·蒂勒森(Rex W. Tillerson)
一直以來,蒂勒森雖稱不上全球最炫的石油巨頭掌門人,但絕對是最酷、最有范、最能夠堅持做自己的石油江湖“老泡兒”,因為他是??松梨诠镜目偛?。蒂勒森獲此年度行業領袖殊榮時,正逢石油行業步入“寒冬”,但蒂勒森似乎早有準備,其眼光已經超越行業當前的下行周期,正通過一系列應對舉措迎接下一個周期的到來,EIG這樣評價道。十多年來,在蒂勒森強有力的領導下,??松镜牡匚缓捅容^優勢不斷得到鞏固,這就是超強的運營業績、財務自律、項目執行和技術創新,而這一切也是蒂勒森實至名歸獲得行業年度領袖人物的主要原因。
2016年:沙特阿美公司董事局主席法立赫(H.E. Khalid A. Al-Falih)
2016年10月頒發的年度領袖人物獎無疑具有更特殊的意義,因為這既是年度將,又是EIG設立該獎項20周年的紀念獎,具有雙重意義。當然,獲獎者格外有份量——沙特能源部長法立赫,而此前不久,他剛從沙特阿美公司一把手的崗位上卸任。與眾不同的是,頒獎當日,幾乎全球所有大石油公司的總裁都親自趕到倫敦為法立赫祝賀。當然,這既是沙特在全球石油界無與倫比的地位的象征,但也是與法立赫本人的個人魅力分不開的。在EIG看來,法立赫的目標就是使沙特阿美公司與其應有的實力和潛力對稱。在決策阿美公司石油項目上,法立赫的標準就是,“該項目能盈利嗎?該項目的融資架構穩健嗎?”。當然,改變這家世界上最大國家石油公司根深蒂固的文化是不容易的,但法立赫敢于直面問題和公司內部阻力,無人能改變他對高標準的追求。
到這里,以上20位業界大伽的故事基本講完了。粗略統計可以看出,這20位牛人中,有10位來自IOC,代表著跨國石油巨頭這個群組;有6位來重點油氣自資源國,代表著傳統國家石油公司(NOC)這個群組;有3位來自INOC,代表著跨國國家石油公司這個新興群體;有1位來自油服企業(即斯倫貝謝),代表油服行業。從中可以看出,全球油氣行業基本上是由IOC、資源國(NOC)、INOC和油服公司這“四駕馬車”組成??吹贸?,EIG也很“中庸”,講究平衡,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當然,國際石油巨頭是最大的贏家,這與它們一直是行業的領導者,特別是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上的領頭羊地位分不開的??鐕鴩沂凸?INOC)是近20年、特別是近10年出現的一支新興力量,雖然只有3位大伽獲獎,但相信未來前景看好。當然,愚以為,傅成玉先生的獲獎更多是出于其個人風格和魅力,而不能真實代表其所在公司的國際化實力和水平。
其實,翻開世界石油工業發展史以及與其共生的石油公司跨國經營史,就像一部跨越一百五十多年的好萊塢大片,金錢、權力、欲望、交易、黑幕等等,要多崇高就有多崇高,要多骯臟就有多骯臟,在這場跨越時空的歷史大片中,最為生動活躍的就是那些叱咤風云的人物,就像上面選出的這20位大佬一樣,他們像電影里的“名角”,劍膽琴心,天馬行空,有如浩瀚夜空中那一顆顆閃亮的星星,發出陣陣耀眼的光芒。
我想,EIG之所以選擇他們,也許是因為他們擁有相對獨特的經歷,甚至是奇特的性格特點和喜好;也許是因為他們對所在石油公司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或突破性的貢獻,成功構建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模式或對石油業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當然,還有就是他們的領導力和人格魅力。
也正如RaJaW.Sidawi先生指出的,獲得領袖人物這一殊榮的,無一例外均是在業界及更廣泛領域擁有深遠的影響力。比如,2015年的獲獎者——雷克斯·蒂勒森,即將出任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國務卿。這充分說明,石油公司的CEO們不僅僅能在所屬領域做出開創新的貢獻,還能在其他領域,比如外交界,擔當大任。
EIG真是做了一件好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