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打破局限、看透地層:深縱波成像更遠更清晰

打破局限、看透地層:深縱波成像更遠更清晰

深縱波成像(DCWI)與地震數據處理技術結合,能使恢復地下構造形態效果更佳,尤其是識別鹽丘附近的構造,探測深度能達到100英尺甚至更深。

來自 | Offshore
編譯 | 鄭斯赫

貝克休斯研發出了一種采用由偶極子聲源產生的縱體波來進行聲波采集、處理和3D可視化的技術—深縱波成像技術(DCWI)。運用該技術,作業者識別出了三個相當大的斷層,并確定了它們的位置,提高了對鹽丘上部構造的認識,加深了對墨西哥灣的一塊成熟油田的了解。同時,通過整合聲波和感應測井資料,DCWI還在另外一塊目標區域識別出了厚度為30英尺的產層。

尋找隱藏目標

在整個墨西哥灣的鉆探過程中,對類似于鹽丘的構造形態附近的地震數據解釋已經十分詳實。鹽丘由鹽巖運動或鹽構造運動產生,鹽構造運動會導致鹽構造附近的巖層中斷,增加沉積物的復雜性。

由于地表地震數據垂向分辨率較差,較小的目標體也有可能是具有經濟效益的儲量,但具體情況卻無法輕易地就從地震數據中成像出來。進而,一些構造復雜體,比如說斷層和下伏在鹽體之下的目標體就可能完全被遺漏了。類似地,常規井眼成像服務只能探測到與工具相交的裂縫,因此無法識別偏離井眼中心的斷層和裂縫,而且一些重要的地層細節也有可能被漏掉。

通過對遠離井眼的聲波反射進行測繪,深反射橫波成像(DSWI)打破了這一局限性。DSWI能提供具有反射特征的成像、距離井眼的距離、反射幅度和走向方向。識別出的特征可以與油藏模型相結合,助力油田開發。

雖然可以采用傳統的DSWI方法,但由于墨西哥灣鹽丘附近的沉積物橫波速度很低,DSWI的探測范圍嚴重受限。

推動性的創新

傳統的DSWI工具有兩種源:單極子源和偶極子源。最初的井眼成像依賴于單極子源并側重于分析反射回井眼的輻射縱體波。這種成像技術可以對構造傾角成像,但卻無法提供方位角信息。

近年來,研究人員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利用偶極子源方位接收器來提高定向敏感度,但因尺寸限制,只能使用高頻率工具。高頻率和隨之而來的地層衰減嚴重制約了測量范圍。

DCWI是一種創新型手段,它利用了DSWI的算法,同時專注于由偶極子源產生的低頻率的縱體波,從而提供一種高效的方案來處理鹽丘附近未膠結的地層。采用地震處理中常用的技術,遠離井眼達100英尺的地層特征反射信息都可以從正交偶極子橫波波形數據中提取出來。

從偶極子源產生的縱體波頻率比從單極子源產生的要低,降低衰減效應的同時,也可以提供更深處的成像。偶極子的定向輻射模式同四個交叉分量偶極子信息耦合,實現方位敏感度方向的最優化。雖然偶極子存在180°相位模糊性的著名難題,但這個問題可以應用其它信息加以解決,比如地質知識、井眼軌跡,或者利用其它信息來確定返回反射波的方向。

案例研究

在墨西哥灣的一個勘探項目中,由于鹽丘被未膠結的沉積物包圍,地面地震數據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地震數據的上部區段中識別出了一個大斷層,就在研究井的西部。但是在東面的地震數據中無法識別出這個斷層,經過重新處理地震數據后依然不行。

利用DCWI技術對聲波數據進行處理,再進行縱波成像,作業者即可在東面看到斷層,西北-東南走向,傾角約為45°。將聲波數據和地震數據結合,就有可能在地震剖面上判斷斷層的位置,幫助理解鹽丘上部的構造。同時這也有助于識別未來的油藏目標。從地震剖面上識別出斷層后,估計斷層斷距約為50英尺,這同在縱波深成像上看到的一致。

對聲波振幅數據的進一步處理還有助于地層劃分,提高未膠結地層的地震數據細節,尤其是因為鹽丘附近的地震數據非常模糊,而且在鹽丘附近以及鹽丘之上的深度和偏移量也很難確定。另外,聲波數據還能與其它測井數據相整合,并接受其它測井數據的驗證。

下入一套3D感應測井儀來評價位于該口井主要產層上部的一套薄產層。探測到了三套砂層。根據常規的測井測量參數,很容易就能判別出最上部砂層含氣,但下部的兩套砂層就不是那么容易查明,看上去像頁巖而且滲透率很低。雖然井眼擴徑厲害,但結果仍然顯示,在下面的兩套砂層中有另外30英尺厚的產層段。

除了發現薄產層之外,在井眼沖刷嚴重的情況下,3D感應測井能在高鹽度的泥漿中進行處理,判斷構造傾角,通常能識別出小于10°的構造傾角。這與之前觀察的結果以及現場預期相一致。但是,傾角處理還顯示出由于復雜生長斷層和與之相關的不連續所形成的間隔,這也同DCWI觀察到的反射層相一致。

3D感應測井只能在井眼附近觀察到斷層。利用處理過的縱波成像,除確定遠離井眼89英尺反射層的傾角和走向,還能觀察到斷層附近的一些其它復雜情況。

總之,DCWI方法能識別出三條相當大的斷層,一條亞地震斷層,以及幾個別的不連續小斷層。低滲透率產層上方含有氣體或者輕烴組分的砂巖,也可以在DCWI上識別出來,因為縱波對烴類非常敏感。

未來發展

DCWI服務未來的發展會延伸到3D體積成像,實現對鹽丘和相關構造的可視化。在水平井中,3D可視化能探測到井眼上部和下部的層位。另外,無論是否與井眼相交,3D可視化都能探測到跟自然裂縫和斷層有關的反射層。

未來,將這項技術同垂直地震剖面和井眼成像測井相整合還能進一步提高作業者對井眼構造復雜性的認識水平,并進入到更深的地層中去。因此,地震圖像的精細雕刻也會成為可能,從而更輕松高效地對目標進行勘探和開發。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