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天然氣要發展成為中國主體能源受到廣泛關注。推動天然氣發展是中國能源清潔轉型的必然選擇,然而價格過高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攔路虎。 ? ? 剛剛過去的2016年,世界天然氣市場供應過剩加劇,天然氣價跌至近10年低位。被譽為世界天然氣市場基準價格之一的英國NBP,2016年均價0.943元/立方米,同比大幅下跌30%。同期,日本LNG(液化天然氣)進口平均價格為1.38元/立方米,下跌36%。中國也不例外,進口天然氣價格達到歷史低點,進口管道氣到岸均價降低至1.27/立方米,同比下跌32.7%。 ? ? ? 很少有用戶能夠享受到全球天然氣價格暴跌帶來的實惠。全球氣價下降,進口氣價下降,我們的氣為什么還這么貴? ? ? ? 管輸費是高價的主因 ? ? ? 中國天然氣產業涉及三個環節,即上游生產、中游運輸和下游終端銷售。長期以來,上游生產環節由少數幾家油氣企業控制;運輸環節,中國雖然已經建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通海外的全國性供氣管道,但由于管網的自然壟斷屬性,同樣由上游生產企業和地方企業控制。 ? ? ? 據業內人士介紹,用戶支付的天然氣費用中有30%-50%是管道輸送費用。由于一直以來,天然氣出廠價和管道輸送價并未分離核算,跨省天然氣管輸價定價不透明,最終使省級門站氣價難以下降。除了省際長途管輸費用外,省內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同樣不透明,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氣環節過多、省內管輸定價水平過高,推高了天然氣價格。 ? ? ?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已經于今年1月1日開始施行。根據最新的政策,將遵循“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和調整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這標志著跨省輸氣管道(長輸管道)運輸環節將實現獨立定價,政府監管,價格有望下降。省內管輸費用仍未納入上述政策管理,是否能夠同步下調懸疑。 ? ? ? 競爭不充分氣價難下降 ? ? ? 除了飽受詬病的管輸費外,在中國天然氣價格偏高的背后,還長期存在競爭不充分的問題。 ? ? ? “管住中間,放開兩頭”一直被業界認為是天然氣改革的終極目標。本輪油氣改革早在2014年已開始醞釀,然而受中國經濟放緩、國際油價走低等多重因素影響,改革難度增加。此外,改革受多方因素制約,需兼顧多方利益,改革阻力大,方案經過數輪修改,至今仍未出臺。在天然氣領域,尚未形成多元化主體公平競爭的局面。 ? ? ? 此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數年前,為了保障天然氣供應。在天然氣價格較高時,部分上游企業與氣源地簽訂了天然氣長期貿易合同。其中部分氣現在依然在執行當時的合同價格,形成了價格“倒掛”,推高了氣源價格。 ? ? ? 業內人士表示,經過幾十年努力,中國開發國內氣田、引進國外管輸天然氣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果顯著,已具備大規模利用天然氣的條件。推動天然氣成為主體能源,應加快理順價格形成體系,將價格交給市場決定。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