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山東地煉放大招 搶占油氣配屬網絡市場

? ? 關于印發《山東省石油天然氣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 ? ? ? 魯發改能源〔2017〕69號 ? ? ? 為貫徹落實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推進我省石油天然氣產其中業有序健康發展,根據《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們制訂了《山東省石油天然氣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30年)》?,F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 ? 附件:《山東省石油天然氣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30年)》。 ? ? ?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 ? 2017年1月20日 ? ? ? ? 前言 ? ? ? 石油和天然氣是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基礎能源。加快石油天然氣發展,對于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優化和調整能源結構,確保大氣污染防治任務的完成具有重要意義。 ? ? ?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工作總要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總體目標的實現,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山東省發改委開展了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修編工作。本規劃是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 ? 本規劃以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為重點,兼顧石油天然氣市場利用,涵蓋了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等內容,是指導我省石油天然氣行業規劃和建設的重要依據。規劃基準年2015年,規劃期限2016-2030年,近期2020年,遠期2030年。在實施過程中,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補充。 ? ? ? 一、現實基礎 ? ? ? (一)發展現狀 ? ? ? “十二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成效顯著。 ? ? ? ——勘探開發。形成了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為主的油氣勘探開發主體,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省原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4億噸,居全國第二位,累計探明技術可采儲量14億噸,累計探明經濟可采儲量13億噸;天然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2912億立方米,累計探明技術可采儲量845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經濟可采儲量694億立方米?!笆濉逼陂g,年均開采原油2700萬噸,天然氣5億立方米。 ? ? ? ? ——資源供給。形成省內自產、外省調入和國外進口多渠道油氣資源供給格局,供給量逐年增加。原油供給以省內自產和進口原油為主,2015年原油供應量8507萬噸,高居全國首位,其中省內自產原油2608萬噸,凈調入量5899萬噸。油品供應以省內煉廠供給為主,剩余煉化產品調往省外。天然氣供給以省外調入和進口為主,形成了以中石化鄂爾多斯氣田氣、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氣、山東LNG進口氣,中石油長慶氣田氣、中亞進口氣,中海油渤南氣田氣為主的多氣源、多類型、多方向供應格局,2015年天然氣供應量80億立方米。 ? ? ? ——基礎設施。長輸油氣管網不斷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長輸油氣管道總長度達10776公里,約占全國油氣管道總里程的8%。其中,原油管道19條、2513公里,成品油管道4條、2013公里;天然氣干支管道50余條,總長度6250公里,全省17地市均實現天然氣主干管線覆蓋。儲油儲氣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各港區相繼建成原油、成品油及LNG庫容2743萬立方米左右,其中原油庫容2261萬立方米,成品油庫容418萬立方米,LNG庫容64萬立方米;全省建成LNG儲配站(含LNG衛星站)30余座,儲氣能力達1800萬立方米。 ? ? ? ——消費利用。2015年,全省原油消費8507萬噸,較2010年增長56%,占全國原油消費總量的15%。油品消費4042萬噸,其中成品油消費2200萬噸。天然氣消費80億立方米,較2010年增長38.4%,占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4.1%,居全國第六,消費結構以工業用氣為主,占全省天然氣消費總量的46%。 ? ? ? 發展要求 ?? ? ? (二)主要特點 ? ? ? 綜合分析我省油氣利用和基礎設施發展現狀,主要有五大突出特點: ? ? ? 一是勘探開發起步較早,但發展后勁不足。我省油氣勘探開發起步較早,自1966年勝利油田正式投入開發以來,已累計開采原油11億噸,天然氣490億立方米,為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油氣田的持續開發,省內原油剩余經濟可采儲量僅2.3億噸,天然氣剩余經濟可采儲量僅174億立方米,在無新增探明儲量情況下,僅可持續開采10余年,且探明未開發儲量及未動用控制儲量地質條件復雜、開發難度較大。在國際油價持續震蕩、油田開發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我省油氣勘探開發后勁不足,短板日漸明顯。 ? ? ? 二是需求市場迅速擴大,但資源供給不足。我省是煉化大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合計約2億噸,其中,地方煉化企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約1.36億噸,而原油年供應量不足9000萬噸。煉化企業,特別是地方煉化企業生產所需原料嚴重不足,部分地方煉化企業只能使用品質較差、含硫量較高的燃料油進行生產。此外,隨著我省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天然氣消費需求快速增長,但由于我省天然氣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石油、中石化的長輸管線,而我省處于管線的末端,受上游供氣緊張的影響,我省天然氣供給處于被動地位,可供資源量難以滿足用氣需求,供需缺口逐年擴大。 ? ? ? 三是消費量增長較快,但利用水平不高?!笆濉币詠?,我省石油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前四年原油消費年均增長9%,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19%,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消費增速減緩,全省天然氣總體利用水平不高。2015年,我省油品占能源消費比重1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1立方米,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比重3%,低于全國141立方米、6%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更大,與我省人口和經濟大省地位不相符。此外,從世界范圍看,天然氣主要用于發電和城市燃氣,工業、化工用氣僅占31%;而我省工業、化工用氣占46%,天然氣發電仍是空白,消費結構不盡合理,天然氣作為高效清潔資源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 ? ? 四是骨干管網構架初步形成,但網絡還不完善。目前,我省油氣管道建設里程位于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油氣運輸網絡主骨架。但由于我省管道經營主體多,管網布局缺乏統籌規劃,缺少有效的協調機制,管網相互調配能力弱,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沒有完全實現;地區發展不平衡,區域性的輸配管網不發達,部分地區還沒有管網通達;此外,隨著管道投產年限增加、城市建設速度加快,長輸油氣管道老舊、管線占壓等問題突出,管道安全隱患治理形勢嚴峻。 ? ? ? 五是油氣儲備能力不斷提高,但應急儲備體系還不健全?!笆濉逼陂g,省內油氣儲備設施建設不斷加快,油氣儲備規模逐步擴大,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由于我省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2015年原油對外依存度達69%,天然氣超90%,與需求相比,儲備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規模仍顯不足。全省油氣儲備設施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油氣儲備量和儲備調峰能力仍低于國家標準,油氣資源安全供給保障機制還不完善。 ? ? ? 二、發展要求 ?? ? ? 對山東地煉企業來說,在獲得原油進口權之后,它們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 ? ? (一)面臨形勢 ? ? ?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同步發展,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積極適應新常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攻堅期,石油天然氣發展面臨著新的環境和形勢。 ? ? ? ——經濟新常態提出發展新要求。在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常態下,能源消費增速放緩,能源產業結構低碳化轉型要求日益迫切,能源發展處于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更替期。但由于現階段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能源密度低、成本高、總量小的問題,能源結構優化還主要是依靠石油天然氣消費比例的提高。為此,必須順應發展趨勢,大力推進石油天然氣發展。 ? ? ? ——國際油價走跌帶來發展新機遇。一方面,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蕩,有利于降低原油進口成本,增加原油戰略儲備,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另一方面,低油價將使石油生產企業經營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倒逼我國石油企業加大勘探和開發技術的創新力度,通過技術創新控制生產成本,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 ? ? ——新型城鎮化加快提供發展新動力。據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將帶動相當于8000萬噸標煤的能源消費量。當前,我省城常住人口鎮化率僅為57%,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新形勢下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節約集約等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經濟生活的主流,城市生活能源消費結構將進一步改善,新型城鎮化對高效、清潔的新油品、天然氣的需求將不斷增長,這也勢必帶動相關油氣產業的不斷優化發展。 ? ? ?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格局。新一輪改革逐步推進為油氣行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價格改革,有助于改善油氣行業的市場環境?;旌纤兄平洕涌彀l展,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油氣行業,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將將促使油氣行業規范發展,尤其將促進綠色、低碳的天然氣的進一步發展。 ? ? ? (二)需求預測 ? ? ? 綜合考慮保障我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促進節能減排、大氣污染防治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調整等因素,利用趨勢分析、彈性系數等多種方法,對2020年、2030年全省原油、油品、天然氣需求量進行預測。 ? ? ? 1、原油需求預測 ? ? ? 2020年,全省原油消費需求量達1億噸;2030年,全省原油消費需求量達1.2億噸。 ? ? ? ? 2、油品需求預測 ? ? ? 到2020年,省內油品消費需求為4200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5%,其中成品油2400萬噸;到2030年,省內油品消費需求為4500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4%,其中成品油2600萬噸。 ? ? ? 3、天然氣需求預測 ? ? ? 到2020年,全省天然氣需求量為250億立方米,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8%;2030年,全省天然氣需求量為470億立方米,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3%。 ? ? ? 三、指導思想 ? ? ?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發展戰略思想,立足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按照科學布局、適度超前、有序發展、高效利用、改革推動、綠色安全的原則,著力加強油氣資源組織,加快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油氣供應保障體系,推動油氣消費市場建設,為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 ? ? ——科學布局。堅持“供輸一體、輸配協調”,結合國家油氣資源布局、主干管道路由和站場分布,統籌考慮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布局省級油氣輸送管網。 ? ? ? ——適度超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在全國發展大局中走到前列、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適度超前建設油氣基礎設施,提高油氣資源保障能力和輸送能力,促進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優化。 ? ? ? ——有序發展。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合理安排建設時序,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金投入和土地資源浪費。堅持量入為出,根據資源落實情況,有序發展油氣消費市場。 ? ? ? ——高效利用。加強需求側管理,堅持保障供給和節約使用相結合,鼓勵應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高效利用項目,提高油氣資源利用效率,以較少的資源消費支撐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 ? ? ——改革推動。堅持制度和政策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建立公平有序的油氣市場,盡快形成適應石油天然氣發展的體制機制。 ? ? ? ——綠色安全。加快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努力減輕生產建設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減少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理念,綜合運用法律法規、政策、科學技術等多種方式,促進行業安全發展。 ? ? ? 四、發展目標 ? ? ? (一)勘探開發 ? ? ? ——2020年。鞏固老油田,加大低品位資源開發力度,原油年產量2500萬噸左右,天然氣年產量5億立方米左右。 ? ? ? ——2030年。積極創新勘探體制機制,推進油氣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探開發,提高油氣儲采比,努力保持原油年產量2500萬噸,天然氣年產量5億立方米。 ? ? ? (二)基礎設施 ? ? ? ——2020年。油氣管道總里程1.8萬公里,其中油品管道里程9227公里(原油5204公里、成品油4023公里),通達全省主要煉廠和成品油消費地市,天然氣干支管道里程9000公里,實現全省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建成齊河、泰安、平度天然氣樞紐站,實現資源靈活調配;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原油儲備能力2500萬噸,滿足全省90天的原油消費需求;上游天然氣銷售企業具備應急儲備調峰能力25億立方米,擁有不低于其合同銷售量10%的工作氣量,滿足季節調峰和供氣中斷突發狀況用氣需求,城鎮天然氣經營企業具備應急儲備調峰能力2億立方米,滿足日調峰、小時調峰和3天不可中斷用戶用氣需求。 ? ? ? ——2030年。油氣管道總里程2.3萬公里,其中油品管道里程13268公里(原油7195公里、成品油6043公里),通達全省主要煉廠和成品油消費地市,天然氣干支管道里程1萬公里,實現全省天然氣管道“鎮鎮通”;油氣管道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建成;原油儲備能力6000萬噸,滿足全省180天的原油消費需求;上游天然氣銷售企業具備應急儲備調峰能力47億立方米,擁有不低于其合同銷售量10%的工作氣量,滿足季節調峰和供氣中斷突發狀況用氣需求,城鎮天然氣經營企業具備應急儲備調峰能力7.5億立方米,滿足日調峰、小時調峰和7天不可中斷用戶用氣需求。 ? ? ? (三)消費利用 ? ? ? ——2020年。全省原油一次消費1億噸,油品消費4200萬噸,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5%,其中成品油消費2400萬噸;天然氣消費250億立方米,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8%,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達85%。 ? ? ? ——2030年。全省原油一次消費1.2億噸,油品消費4500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4%,其中成品油消費2600萬噸;天然氣消費470億立方米,約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3%,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達90%。 ? ? ? 五、發展任務 ? ? ? (一)穩步推進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 ? ? 以中石化勝利油田為勘探開發主體,以開發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理論創新和技術集成配套為支撐,堅持依法合規開發、安全環保生產,實現儲量、投入、產量、效益相統一,確保存量保值增值,實現油田可持續有效發展。 ? ? ? 通過加強探明未開發、已上報控制區塊分類分級評價,強化勘探新發現、滾動勘探目標跟蹤評價,提高產能陣地落實程度;加強區塊地質認識研究,實施彈性開發轉注水、地面一體化配套、實施整體調整、有利部位零散調整等措施,實現對低效低速單元的治理;加強開發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等措施,保障油氣資源可持續開發。 ? ? ? 近期重點推進勝坨、孤島、孤東等陸上老油田增儲穩產,新區新增動用儲量1.58億噸,新建產能255萬噸,新建鉆井1798口,老區調整新增產能472萬噸,新鉆井4560口。加快埕島、新北等海上勘探開發,新區新增動用儲量7703萬噸,新建產能139萬噸,新鉆井283口,老區調整新增產能42萬噸,新鉆井82口。推進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等隱蔽油氣藏勘探,重點突破古潛山、深層、新類型油藏領域。遠期加大對老油田外圍區域勘探開發和近海油田深層儲量開發力度,保障油氣產量穩定。 ? ? ? (二)加快完善油氣管網輸配系統? ? ? ? 立足全省一盤棋,緊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和我省“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戰略,加強與國家油氣輸配網絡對接,推進我省油氣管網輸配系統建設。 ? ? ? 1、原油管道 ? ? ? 圍繞煉化產業布局,加強原油碼頭配套輸送管道建設,改造淘汰老舊管道,完善聯絡線,形成“十進三出七連”原油輸配網絡。 ? ? ? ? 近期重點建設董家口-齊魯-東營、日照-濮陽-洛陽、董家口-濰坊-魯中魯北、日照港-沾化、東營港-廣饒、濱州港-中海瀝青、濰坊濱海-青州等原油管道和日儀線增輸改造工程,新增原油輸送能力1.48億噸,總輸送能力達2.84億噸/年;加快實施老舊管道以新代老和隱患治理改造工程,重點推進臨邑-濟南原油管道復線(以新代老)和魯寧線安全隱患整治。遠期重點建設屺母島-裕龍工業園管道、東營港輸油管道、董家口-沂水-淄博管道和煙臺西港區-淄博管道復線,原油資源輸送能力達3.89億噸/年。 ? ? ? ? 2、成品油管道 ? ? ? 加快國家骨干成品油管線省內支線建設,完善煉化基地外輸管道,形成“三橫四縱三專線”的成品油輸配網絡。 ? ? ? ? 近期重點建設中石化青島-煙臺、煙臺西港區-淄博、東營港-廣饒、日照港-沾化、日照港-海右石化、董家口-沂水-淄博、濰坊濱海-青州等管道,新增成品油輸送能力4450萬噸,總輸送能力達6430萬噸/年;遠期建設中石油煙臺-青島-濰坊-濱州管道、東營港輸油管道,成品油輸送能力達8730萬噸/年。 ? ? ? ? 3、天然氣管網 ? ? ? 統籌沿海LNG接收站、陸上天然氣入魯通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域天然氣管網,兼顧輸調配和高壓管存儲氣調峰,建設省級天然氣運營管理平臺,構建覆蓋全省的“六橫八縱三樞紐一環網”天然氣輸配網絡。 ? ? ? 近期重點建設山東LNG外輸管道、天津LNG外輸管道、新粵浙豫魯支干線、中俄東線、青寧線等天然氣主干管道,輸氣能力達960億立方米/年;建設泰青威諸城支線、平泰線曹縣支線等縣市區供氣支線,完善省內供氣管網;建設濟青復線臨淄聯絡線、西北城市聯絡線(菏澤-聊城-德州-東營)等區域管網聯絡線,增強資源調配能力,保障供氣安全。遠期重點建設煙臺LNG外輸管道(含青島支線和東營支線)、中海油蒙西煤制氣管道、中海油沿海天然氣管網山東支線進一步增強資源供應,總輸氣能力超1000億立方米/年;建設董家口-沂水-淄博、館陶-聊城、曲阜-棗莊等管道,增加資源互聯互通和調配能力,形成全省“一張網”的大格局。 ? ? ? (三)加快應急儲備調峰設施建設 ? ? ? 隨著我省油氣消費總量的不斷增加,應急儲備調峰需求不斷擴大,在我省主要油氣消費地市建立應急儲備調峰設施,降低源于能源的經濟風險,對促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 ? ? 1、LNG接收站 ? ? ? 近期,重點擴建山東LNG接收站,加快已開展前期研究工作LNG接收站項目的審批建設速度,期末總庫容達240萬立方米,儲氣能力達15億立方米;遠期鼓勵我省有實力的企業積極獲取國外天然氣資源,根據沿海港口總體規劃,在有條件地區部署LNG接收站,總庫容達630萬立方米,儲氣能力達40億立方米。 ? ? ? 2、天然氣地下儲氣庫 ? ? ? 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具有儲量大、調峰范圍廣、經濟合理、安全系數高等優勢。近期,結合我省油氣田開發情況,適時選擇有條件的枯竭油氣藏開展地下儲氣庫建設,重點研究利用中石化勝利油田商河縣境內商河油田和玉皇廟油田建設儲氣庫可行性;遠期重點研究高用氣負荷區周邊建設儲氣庫可行性,并加強與周邊省份儲氣庫建設合作,利用中原油田儲氣庫群增強我省天然氣應急儲備調峰能力。? ? ? ? 3、LNG應急儲備調峰站? ? ? ? ?LNG應急儲備調峰站具有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性價比較高等特點,可作為我省城市燃氣應急儲備調峰的主要方式。今后一段時期,重點建設濟南東部天然氣應急調峰儲配供應基地、濟南市長清區天然氣地下應急調峰儲配中心、濟寧市LNG生產調峰儲存項目、棗莊市LNG應急調峰儲配站、聊城市LNG調峰儲配站、臨朐天然氣應急調峰儲配供應基地、淄博山東匯豐石化天然氣儲備庫項目等,在用氣高負荷地市建設LNG應急儲備調峰設施,并逐步擴至全省各地市,從消費終端增強我省應急儲備調峰能力。 ? ? ? 4、油庫建設? ? ? ? 石油是重要戰略資源,其安全穩定供應對保障國民經濟安全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原油進口權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部分企業開始使用進口原油,對原油穩定供應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提高儲存能力和庫存量,以確保生產運行平穩。我省是煉化大省,建設充足的油品儲備,降低源于能源的經濟風險,對保障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同時,大力發展商業原油儲備和省級原油儲備,既是對國家原油儲備建設的大力支撐,也是保障原油加工企業平穩運行的重要物質基礎。? ? ? ? 今后一段時期,在做好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建設基礎上,重點建設商業原油儲備庫,適時建設省級原油戰略儲備庫。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省內所有以原油為原料生產各類石油產品的原油加工企業,均應儲存不低于15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的原油,當國際原油價格超過130美元/桶時,可適當降低庫存量,但不得低于10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為保障全省煉化產業平穩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省商業和省級原油儲備能力需達到國際能源署設定的90天的安全標準,儲備能力為2500萬噸,2030年達到原油凈進口成員國平均180天的現有水平,儲備能力為6000萬噸。? ? ? ? (四)積極推進天然氣廣泛高效利用? ? ? ? 1、積極推進居民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 ? ? ? 加快城市燃氣管網改造和建設進度,著力提高城市管網覆蓋率和城市天然氣用戶氣化率。實現在管道天然氣通達區域,居民小區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全部使用天然氣;新建居住小區與公共服務設施要按照“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要求,配套建設天然氣管網設施,使居住小區與公建設施交付后即可使用天然氣。? ? ? ? 加快城鎮燃氣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推進城鎮燃氣公共服務均等化,向全省城鎮及廣大農村新型社區供應天然氣,逐步縮小中心城市與周邊鄉鎮及農村的燃氣利用水平差距。在距天然氣管網較近的地區,修建小型支線管網供氣,管道無法通達的區域,鼓勵使用LNG衛星站供氣。重點推進臨沂市“鎮鎮通”管道向新型農村社區發展;加快推進“氣化濱州”工作,2017年實現天然氣管道“鎮鎮通”;鼓勵各地市有條件的縣區,積極推進天然氣管道“鎮鎮通”工作,并逐步向新型農村社區發展,統籌城鄉建設,改善農村環境。? ? ? ? 2、逐步推進汽車、船舶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氣? ? ? ? 倡導節能減排、低碳出行,加大天然氣在交通運輸工具中的運用,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汽車和船舶。在全省范圍內,按照“合理有序、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開展公交車、出租車、城際客車、運輸重卡和船舶改用天然氣工作,并根據氣源條件和市場需求,逐步向社會車輛發展。逐步完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按照“安全規范、集約用地、方便加氣、滿足需求、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天然氣汽車加氣站發展,努力形成“一帶(沿海港口碼頭)多圈(物流中心圈)兩網(高速公路網和交通干道網)”的CNG、LNG加氣站發展格局。近期CNG加氣母站總數達127座,常規站達224座,子站達711座,滿足全省95%出租車和公交車及15%的社會車輛對CNG加氣的需求,LNG加氣站總數達337座,滿足全省40%的客車和13.5%的貨車LNG需求;遠期根據全省天然氣汽車發展情況,合理增加汽車加氣站數量。? ? ? ? 3、合理發展工業燃料用氣? ? ? ? 以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中心,科學合理發展工業燃料用氣,積極調整工業燃料結構。在陶瓷、建材、機電、輕紡、石化、冶金等重點工業領域,實施天然氣燃料替代,逐步推進工業企業鍋爐、窯爐“煤改氣”工程。優先考慮能源利用效率高、價格承受能力強、可中斷工業用戶使用天然氣,重點發展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工業用戶,新增工業用戶以高、精、尖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努力實現天然氣資源的科學高效利用。? ? ? ? 4、積極穩妥推進天然氣發電項目建設? ? ? ? 適度發展集中式天然氣發電、鼓勵建設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項目,逐步形成以大型熱電聯產電廠為中心,分布式能源為補充的格局。? ? ? ? 在濟南、青島等經濟發達、氣源保障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規劃建設集中式天然氣發電。利用燃氣電站污染物排放低、運行靈活的優勢,優先發展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機組,同時根據我省電網的調峰需要和天然氣供需情況,建有LNG接收站的沿海城市和重要用電負荷中心擇機建設天然氣調峰機組,解決負荷中心電力缺口和氣網調峰問題。在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域城市負荷中心發展分布式熱電冷聯產。在城市工業園區、旅游集中服務區、生態園區、大型商業設施等區域,結合能源需求的供電、供熱、供冷等多元化要求,合理選擇建設規模,積極發展基于天然氣發電的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積極推動天然氣發電與風力、太陽能、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融合發展。? ? ? ? (五)加快煉化產業轉型升級? ? ? ? 煉化產業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保障產業,面對世界能源格局變化和我國工業產業轉型升級不斷發展,煉化工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依靠科學發展,技術創新,功能創新,管理創新,提高煉化企業競爭力。? ? ? ? 今后一段時期,我省煉化產業將在確保不新增產能的情況下,搶抓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開進口原油使用資質的重大機遇,按照“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轉型一批、淘汰一批”的總體思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發展,加快構建“規模集約化、產業園區化、煉化一體化”的現代煉化產業體系。加快青島、東營、濰坊、濱州等沿海煉化企業兼并重組和搬遷改造,提高煉化產業規?;?,適時啟動煙臺裕龍煉化產業基地建設,打造沿海生態煉化產業帶。實施齊魯石化配套改造工程,建設魯中煉化一體化產業基地。以東明石化為骨干,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培育魯西南煉化產業園區。? ? 六、環境影響評價? ? (一)環境影響分析? ? 1、勘探開發? ? ? ? 油氣勘探及生產開發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勘探開發施工作業對土壤的擾動和植被的破壞,以及固體廢棄物等對土地的影響;勘探作業中鉆井液、壓裂液等工程廢水對水源的影響和鉆采作業對地下水系統的影響;油氣田開發鉆井產生的廢氣、煙塵及烴類等有害氣體和大型柴油機排放的廢氣、伴生氣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等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 ? ? 2、管道輸送? ? ? ? 油氣管道運輸對環境的影響表現為施工作業期的噪音、污水、固體廢棄物和運行期間的“跑、冒、滴、漏”對大氣、土壤和水環境的影響。? ? ? ? (二)環境保護措施? ? ? ?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和“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補償”的原則,嚴格落實油氣勘探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做好油區和管道施工作業“三廢”的治理及環境的恢復治理。建立完善油區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體系,鼓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降低施工作業機具產生的噪音、廢水、廢氣的影響。加強施工監督管理和日常巡檢維護,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先進的儀表控制系統,隨時掌握整個系統的運行工況,避免事故狀態下的放散和“跑、冒、滴、漏”現象對土壤、地下水和大氣的污染。油氣管道路由選擇和站場選址過程中必須避開生活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名勝古跡,盡量避繞經濟作物種植區、林地、水域、沼澤地,降低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最大限度地減輕油區作業活動和管道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實現油氣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 ? ? 加強對油氣利用設施生產、建設、運營各階段的監督檢查和管理,確保油氣的安全高效利用。加油加氣設施必須配備油氣回收裝置,城市燃氣門站、配氣站、調壓站等站場選址、建設、運營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執行,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 ? ? (三)環境保護效果? ? ? ?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消費,提高油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我省微顆粒物PM2.5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推廣使用天然氣替代燃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69%、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100%、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5%、減少粉塵排放量100%。到2020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250億立方米,可替代煤炭5500萬噸,節省煤炭2100萬噸,減排煙塵2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00萬噸,減排氮氧化物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400萬噸,節能減排和環保效果十分顯著。? ? ? ? 七、保障措施 ? ? (一)強化規劃指導。增強本規劃的執行力和約束力,強化對油氣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完善規劃定期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各級、各部門要將規劃內項目納入本地區、本行業相關規劃,明確責任,強化配合,加強監督,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 ? ? ? (二)深化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與國有石油企業合作開展油氣勘探開發”的重要決策,破除行業壟斷,擴大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和省外資本進入我省油氣領域。在加強政府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放開油氣勘探、開發、輸送和銷售業務,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準入機制,吸收社會資本和國外資本投資油氣產業有關業務,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促進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加快我省油氣產業的發展。? ? ? ? ?(三)完善政策支持。完善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天然氣價格政策,加快民營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出臺居民階梯氣價、峰谷氣價、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及發電上網電價及補貼政策,促進石油天然氣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 ? ? (四)保障安全可靠。在油氣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終堅持以安全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為根本,嚴格遵循國家設計施工相關標準規范。完善相關安全監管體系,建立由省級油氣管道應急救援行政管理平臺(省級油氣管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應急救援維搶修服務支撐平臺(應急救援公司)兩級平臺構成的應急救援維搶修體系,保障發生重大油氣設施安全事故時,能及時有效的控制災情,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減少社會經濟損失。? ? ? ? (五)加強需求側管理。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門主導,產業上、中、下游共同參與的油氣數據統計信息平臺,加強全省油氣資源供應,終端利用消費及結構,基礎設施建設,價格等數據進行統一管理。? ? ? ? (六)創新整體管理。推動建立省級天然氣管理運營平臺,統籌全省天然氣資源購銷、省級主干管網及調配樞紐建設,加快我省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管網互聯互通,增強資源調配能力,保障供氣安全,促進天然氣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