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末全球主要產油國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以來,國際原油市場逐漸顯露出重回平衡的跡象,供應過剩壓力減小,原油價格也小幅回暖。不過,亞洲市場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無論是歐佩克產油國,還是諸如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都摩拳擦掌,希望捍衛各自在這個全球最大、增長最快市場上的份額。 歐佩克、俄羅斯減產不減供 去年末,在經過了漫長而艱難的協商后,歐佩克及非歐佩克產油國終于集體表態,在全球范圍內減少原油產量,以減輕市場的嚴重供應過剩。其中,歐佩克承諾從今年1月起,每天減少120萬桶的產量;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則同意循序漸進地達到接近60萬桶/天的產量削減。 根據這份“史無前例的”減產協議,歐佩克和俄羅斯都減少了向歐洲和美洲的原油供應量,以便減輕全球供應過剩的壓力,并幫助提升原油價格。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雙方對亞洲的原油供應卻是不減反增。 湯森路透旗下的Eikon數據顯示,今年1月,歐佩克在全球每天減少原油供應量的確超過了100萬桶,但其對亞洲市場的原油交付量卻是不斷增加。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間,歐佩克對亞洲的原油供應量已經增長了7%,達到1700萬桶/天。 與此同時,作為非歐佩克產油國“主力”的俄羅斯,近日證實其今年1月已經減少了10萬桶/天的原油供應量。不過,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在過去10年間,已經將其增產的大部分原油都輸送至了亞太地區。去年,俄羅斯更是一舉超過沙特,成為亞洲主要原油市場——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 路透分析指出,近20年間,由于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原油消費量停滯不前,亞洲逐漸成為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地,這自然吸引了所有產油國的目光,并暗暗展開了市場份額爭奪。 “對于歐佩克而言,這里我們指的主要是中東產油國,亞洲一直是其核心并不斷增長的市場?!毙录悠伦稍児綢vy Global Energy董事長Tushar Bansal表示,“歐佩克絕不愿意希望看到,當其努力開發其他新市場之時,來自俄羅斯或是委內瑞拉的原油趁機在亞洲市場大肆攻城略地?!?貿易商、生產商出口忙 除了各大產油國,亞洲市場還吸引了大批原油貿易商、生產商的興趣,不過,他們熱衷的是將美國出產的原油銷往亞洲。 據路透社報道,隨著全球產油國開始落實減產協議,國際油價小幅回升,加上布倫特原油價格、中東原油基準價同美國原油基準價之間差距的擴大,原油生產商和貿易商們出口美國原油的熱情被極大帶動,而他們主要瞄準的市場正是需求仍旺的亞洲市場。一批國際石油巨頭和貿易公司開始積極投入出口美國原油至亞洲的交易中。 有貿易商估計,僅今年2月,每天就將有70萬桶至90萬桶原油從美國出口,其中大部分將銷往亞洲。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將創下美國月度原油出口量的新高,將有助于減少美國在油價低迷的兩年間產生的原油庫存壓力。 綜合交易商信息與路透海運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將主要運往中國、日本和新加坡,另外還有部分將出口至歐洲和拉丁美洲。有消息人士透露,船舶跟蹤數據顯示,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摩科瑞(Mercuria)已經預定了油輪,運送美國原油至中國;BP公司則是從美國墨西哥灣區域運送原油至新加坡;另有殼牌公司也預定了油輪,從美國運送原油至新加坡。 路透社援引三位不具姓名的交易員的話透露,BP和原油貿易商托克(Trafigura)可能至少將向亞洲銷售300萬桶來自美國鷹灘頁巖區的原油,兩家公司已經分別預定了兩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預計將于2月分別到達中國和新加坡的港口。 不過,路透社強調,上述所有生產商和交易商都未確認這些消息。與此同時,來自亞洲市場的需求方對這些原油供應也基本持歡迎態度。一位不具名的日本煉油企業高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歐佩克削減了產量,如今正是購買美國原油的大好時機。不過,我們的現貨購買量有限,因此必須認真審核每一船進口原油?!?市場恢復平衡引擔憂 原油供應方爭先恐后加碼對亞洲市場供應也引發了業內擔憂:如此大量的原油涌入亞洲,或許將造成區域供應過剩,從而引發新一輪原油價格下降。 路透分析指出,去年末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的共同減產協議,幫助全球市場在經歷了3年供應過剩后終于看到了恢復平衡的希望,但是如今,對亞洲市場的激烈爭奪又帶來了新一波增加供應,一旦區域需求上升乏力,將拖累原油市場恢復平衡的進程。 EIA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原油市場仍然處于供應過剩狀態,其中供應量為9620萬桶/天,而需求只有9580萬桶/天。新加坡石油交易公司Strong Petroleum的總經理Oystein Berentsen也表示:“當前,某些區域的原油需求顯露出回升跡象,比如歐洲。在亞洲,強勁的需求正在收緊市場,但是(恢復平衡)仍需時日?!?不過,據路透社預計,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增加160萬桶/天,加上產油國已經開始削減產量,原油市場年內恢復平衡仍大有希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