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中國發力天然氣:2017年供需或雙增長

? ? 2016年,中國天然氣消費持續中低速增長,天然氣產量增速繼續回落,天然氣進口量恢復高速增長,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全國天然氣供需總體寬松,季節性供需矛盾突出。國家加快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上線運行,國家發改委出臺政策加強管輸價格監管。2017年,預計中國天然氣需求穩中趨升,產量穩定增長,進口量保持較快增速,供需延續寬松態勢,季節性供需矛盾更為突出。 ? ? ? ?2016:消費回升 氣改啟動 ?   2016年中國天然氣市場消費增速回升,對外依存度攀升,氣改逐步推進。 ?   2016年,中國天然氣市場消費增速回升,淡旺季峰谷差加大,淡季供應過剩迫使生產企業壓減國產氣,低氣價促使進口恢復快速增長。國家繼續推進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進程,化肥用氣價格放開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非居民用氣價格允許供氣企業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上浮,嘗試用價格手段進行需求側管理。 ?   天然氣消費增速回升   消費增速小幅回升,季節性差異明顯 ?   2016年,在國內宏觀經濟緩中趨穩的大背景下,工業、發電、化肥等主要用氣行業產能過剩,天然氣經濟性不敵其他競爭能源,但受環保政策及氣價下調拉動,多地煤改氣工程投運,全國天然氣消費增速仍有小幅回升。1~11月表觀消費量184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1%;估計全年表觀消費量204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比2015年同期增加2.5個百分點,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2%??紤]庫存因素,估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20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4%,比上年同期增加2.4個百分點。 ?   中國天然氣消費季節性差異明顯。一季度,受極端低溫天氣、氣價下調、煤改氣工程投運等因素影響,消費增速達到13.5%,遠高于上年增速6.5%;二季度是用氣淡季,加之宏觀經濟增速趨緩與氣價不具競爭力等因素影響,需求增速降至2.3%;三季度,受發電用氣增速放緩和工業用氣低迷影響,消費增速降至2.5%;四季度采暖用氣增加,消費增速提振至3.8%。 ?   城市燃氣和發電用氣拉動天然氣消費增長 ?   2016年,中國城市燃氣天然氣消費量保持快速增長,發電用氣穩定增加,交通用氣增速持續放緩,工業用氣增速小幅回升,化工用氣消費持續低迷。估計2016年城市燃氣天然氣消費量81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1%,占比較去年上升3.1個百分點;發電用氣34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9%;工業燃料用氣57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化工用氣255億立方米,同比下降8.1%,占比較去年下降近2個百分點。 ?   城市用氣人口突破3億 ?   2016年,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中國城市燃氣管網覆蓋面繼續擴大,用氣人口進一步增加,估計城市用氣人口將由上年的2.86億增至3.1億,居民和商業用氣快速增長;受環保政策推動,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等多地采暖鍋爐煤改氣項目投產,采暖用氣消費大幅增長。 ?   城市燃氣公司銷量快速增長,上半年尤為突出。預計新奧燃氣全年銷量12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4%;中華煤氣全年銷量1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北京燃氣受高井、京西、國華等熱電廠用氣增加影響,上半年銷量同比大幅增長21%,全年銷量14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2%,低于2015年31.1%的增速。 ?   交通用氣領域,受物流市場萎靡,國際油價低位以及新能源汽車對天然氣汽車市場的擠壓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交通用氣增速繼續放緩。1~11月,全國天然氣汽車產量13.1萬輛,同比下降26.6%。其中,LNG重卡產量同比增長17.6%,天然氣客車和小汽車產量大幅下降。估計2016年中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515萬輛,同比增長3%,遠低于上年13.4%的增速,其中LNG汽車保有量近25萬輛。 ?   2016年以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發展LNG船舶,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方案開始實施,財政部出臺政策對改建LNG動力示范船給予補貼,交通運輸部發布水運行業應用LNG第二批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但受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性等因素制約,LNG動力船發展較為緩慢。截至2016年底,中國LNG動力船保有量127艘,其中新建船舶90艘,改造船舶37艘,在建船舶435艘,還有1060艘已通過交通部方案評估待建。估計全年交通用天然氣26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8%。 ?   發電用氣保持較快增長 ?   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回升, 1~11月全社會用電量5.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年同期增加4.3個百分點。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5.7億千瓦,同比增長10.4%;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3434小時,同比降低195小時,降幅相對上年同期收窄114小時,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但受國家下調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政策及供氣企業降價促銷等因素影響,全國發電用氣量保持較快增長。 ?   2016年以來,受氣價下調影響,多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運行效益較好,同時上海、長沙、天津、青島等多地政府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進行補貼,推動了天然氣分布式產業加快發展。江蘇南京、四川南充格潤、廊坊新朝陽區等多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投產,長沙新奧瀏陽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開建,江蘇徐州、重慶等地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獲核準。   工業燃料用氣小幅回升 ?   2016年,隨著工業去產能的推進,主要用氣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有所好轉,企業開工率增加。1~11月,平板玻璃、鋼鐵產量同比增長4.9%、1.1%,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2.8和3.4個百分點,陶瓷產量也實現較快增長。但受煤炭、燃料油、LPG等競爭能源價格較低影響,工業燃料用氣需求沒有根本好轉,仍保持低迷態勢。未來隨著行業產品結構優化和質量升級、環保壓力的不斷升級以及工業用氣成本的下降,預計工業用氣需求量有望穩定增長。 ?   化肥化工用氣持續低迷 ?   中國化肥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國內尿素消費量5500萬噸左右,全國尿素產能8200萬噸左右,其中煤制尿素和氣制尿素產能分別為6000萬噸和2200萬噸。煤炭價格持續低位,氣頭化肥企業缺乏競爭力,開工率較低,用氣量同比下降。甲醇行業受到煤價和油價雙低影響,有多個氣頭甲醇企業停產或減產,用氣需求下降。天然氣制氫受低油價影響,等熱值的燃料油、LPG價格低于天然氣,煉廠制氫用氣同比小幅下降。 ?   中東部地區消費快速增長 西部地區增速持續放緩 ?   2016年,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中國天然氣利用范圍繼續擴大。中東部地區用氣量保持較快增長,估計2016年環渤海地區天然氣消費量3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9%,采暖“煤改氣”項目的持續推進是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估計長三角地區消費量34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7%,主要受浙江省城市燃氣和天然氣發電消費量大幅增長拉動;東南沿海地區消費量2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1%;中南和中西部地區天然氣消費穩定增長,增速達6.1%和3.8%;東北地區天然氣消費小幅增長1.9%;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則受化肥和化工用氣低迷影響同比增長2.3%和1.4%。相比上年,各地區天然氣消費占比變化不大。 對外依存度攀升 ?   國內供應量低速增長,非常規氣取得積極進展 ?   2016年,受需求總體不振和LNG進口量大幅增長影響,淡季國內天然氣產量受到壓減。1~11月,國內天然氣產量(含煤制氣,不含地方企業煤層氣)12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估計全年產量1341億立方米,同比僅增1.4%,低于去年3.9%的增速。 ?   中國非常規氣取得積極進展。2016年煤制氣產量約1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5%,主要來自新疆慶華、大唐克旗、內蒙匯能煤制氣項目;煤層氣地面抽采量近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主要來自中石油煤層氣有限公司、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還有以山西晉煤集團、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省管能源企業等;頁巖氣產量超過70億立方米,主要來自中石化和中石油。 ?   進口量高速增長,對外依存度快速攀升 ?   2016年,受低氣價和進入窗口期合同數量增多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量保持快速增長。1~11月全國天然氣進口量6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0.7%;估計全年天然氣進口量7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0%,較上年增加15.5個百分點,對外依存度升至36.6%。其中,管道氣占進口總量的53%,占比小幅下降;LNG進口量占47%。 ?   管道氣進口量快速增長 ?   2016年,受低氣價和采暖用氣需求大幅增加推動,我國管道氣進口量快速增長。1~11月進口管道氣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6%,比2015年增加8.8個百分點;估計全年進口量38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5%,較2015年增加5.2個百分點。中國進口管道氣主要來自土庫曼斯坦、緬甸、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 ?   LNG進口增速大幅回升 ?   2016年,受低氣價和調峰用氣需求增加影響,中國LNG進口量保持高速增長。1~11月進口量2234萬噸(約合3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0%;估計全年進口量2500萬噸(約34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2%。中國LNG進口以長貿合同為主,現貨進口量占比較低。1~11月,長貿進口量2133萬噸(約296億立方米),主要來自卡塔爾、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現貨進口量101萬噸(約14億立方米),主要來自尼日利亞、俄羅斯、秘魯等國。廣東是中國LNG進口量最大的省份,1~11月進口量占全國總進口量的37.1%。此外,中石化北海和唐山二期LNG接收項目建成投運。 ?   天然氣市場供應總體寬松,季節性供需矛盾突出   2016年,中國天然氣供應量穩步增長,我國天然氣供應總量18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3%;估計全年供應量20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1%。其中,常規氣、煤層氣、頁巖氣產量占比63.9%,煤制氣占比0.8%,進口氣占比35.3%。1~11月,供港、澳用氣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3%;估計全年供港、澳供氣3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4%。 ?   中國天然氣市場季節性供需矛盾突出。淡季市場供應總體過剩,供氣企業采取壓產、優惠促銷等措施匹配資源與市場需求;受大規模采暖煤改氣項目影響,冬季天然氣消費量激增,峰谷差越來越突出,用氣高峰月與低谷月的日均用氣量比值,已由2010年的1.36倍擴大到目前的1.8倍。北方地區更為顯著,北京市冬季高峰月更是達到淡季低谷月用氣量的6~8倍。當前中國儲氣庫調峰氣量遠不能滿足調峰用氣需求,冬季供氣壓力較大,上游供氣企業通過加大氣田冬季產量、高價采購LNG、壓減部分工業用戶等方式保障穩定供氣。 ?   氣改逐步推進 ?   2016年,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步伐加快。國家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非居民用氣價格允許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上浮,福建省試點門站氣價市場化改革,國家發改委出臺政策加強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多地下調非居民終端用戶用氣價格;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運行,持續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進程。 ?   化肥用氣價格全面放開 ?   中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國家2015年將非居民用氣最高門站價格下調0.7元/立方米,并提出2016年11月20日后允許供需雙方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上浮20%,利用價格手段調節市場供需。11月1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展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改革試點,西氣東輸供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不再執行政府指導定價,通過價格杠桿對市場供需進行調節。 ?   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化肥用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鼓勵化肥用氣進入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價格?;视脷鈨r格放開后,除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氣價格,即陸上管道氣供城市燃氣門站價格仍實行政府指導價外,其他用戶用氣價格均已實現市場化,占消費總量80%以上,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主要由企業自主協商決定,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一大步。 ?   儲運價格新政促使多地下調氣價 ?   國家發改委在2016年8月31日出臺《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梳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整頓輸配氣價格,建立長效監管機制。10月以來又陸續出臺《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天然氣管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關于明確儲氣設施相關價格政策的通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管道、儲氣庫建設,為實施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深化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奠定基礎。 ?   受門站價格和管網輸配價格下調影響,多地下調非居民終端用戶價格。廣州市工業用戶終端氣價較2015年底下降0.49元/立方米至4.36元/立方米;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向各城市燃氣企業(包括城市高壓管輸企業)銷售非居民用天然氣的門站價格下調0.1元/立方米至2.19元/立方米;北京工業用戶終端氣價下降0.24元/立方米至2.92元/立方米;上海工業用戶終端氣價下降0.22元/立方米至3.57元/立方米,車用CNG價格下降0.7元/立方米至4.2元/立方米;廈門市、咸陽市等地也紛紛下調非居民終端用戶價格。各地調價后,工業、車用、發電用氣價格仍高于居民用氣價格,對非居民用氣的拉動作用有限。 ?   天然氣進口價格處于歷史低位 ?   2016年,受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影響,中國進口天然氣價格達到歷史低點。1~11月,LNG進口均價1.60元/立方米,完稅價格1.81元/立方米,同比下跌24.2%。其中,長期合同到岸均價1.59元/立方米,同比下跌38.7%;短期合同和LNG現貨到岸均價1.89元/立方米,同比下跌4.1%。進口管道氣到岸均價降至1.27元/立方米,完稅價格1.44元/立方米,同比下跌32.7%。其中,緬甸氣進口均價為2.19元/立方米,完稅價格2.47元/立方米,同比下跌16.2%;中亞氣進口均價為1.17元/立方米,完稅價格1.32元/立方米,同比下跌34.9%??紤]到管輸成本,進口氣供應成本仍然高于國產氣。 ?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交易量穩步增加   2016年11月26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運營,并發布中國LNG出廠價格指數、中國華南LNG交易價格指數。交易中心2015年7月1日試運行以來,交易量穩步上升。2016年天然氣交易量305億立方米(雙邊),其中管道氣成交279億立方米(雙邊),LNG成交175萬噸(雙邊),交易已涵蓋華東、華中、華南、華北、西南和東北六個區域;未來隨著中國天然氣市場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交易中心對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價格發現作用日益顯現。 ? ? ? 中國天然氣儲運發展狀況   長輸管道建設持續推進,區域管道建設加快發展   2016年,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持續推進,全年建成干線、支干線管道里程1500千米。截至2016年底,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里程近7萬千米。2016年,我國又有兩條長輸天然氣管道開建,6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在黑龍江黑河開工;7月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分別在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等標段全面開始現場建設。10月西氣東輸三線東段江西段進氣投產;12月福建泉州段主線竣工送氣,西三線東段全部建成。 ?   近幾年,隨著我國多省市“氣化”工程的實施,區域管道規劃建設步伐加速。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已建、在建區域管道長度接近2000千米,供氣能力進一步增強。 ?   LNG經營主體多元化趨勢明顯   截至2016年底,我國LNG接收站總接卸周轉能力達4680萬噸/年,較上年同期增加600萬噸。2016年,唐山LNG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新增接收能力300萬噸/年,一二期總計接卸周轉能力達650萬噸/年;中石化廣西北海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投運,接卸周轉能力達300萬噸/年;中石化浙江溫州LNG接收站和中海油江蘇濱海LNG接收站獲國家核準。目前在建接收站5座,加上大連、江蘇、寧波等二期在建項目,在建能力超1500萬噸。 ?   LNG接收站建設和運營主體多元化趨勢明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廣匯能源、新奧能源分別在江蘇啟東、浙江舟山建設LNG接收站,預計2017年建成投產。湖北能源、長聯石油分別與山東濱州市政府和遼寧營口市政府簽署合作建設LNG接收站協議;華電集團向天然氣上游領域延伸業務,計劃在連云港建設LNG接收站,并已與BP、雪佛龍等企業簽署購銷協議;2016年,新奧與道達爾、雪佛龍等公司簽署供氣協議,累計合同量近150萬噸/年。 ?   儲氣庫工作氣量超60億立方米 ?   截至2016年底,中國建成儲氣庫總工作氣量超過60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7億立方米,約占當年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但與歐美發達國家15%-20%的比例水平差距較大。我國儲氣庫建設有序推進,儲氣庫技術不斷創新。去年4月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儲氣庫鉆井工程全面完成;5月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注采井首次實現井口壓力遠傳。中國石化文23儲氣庫先導工程在中原油田開工,儲氣容量100億立方米,開啟了全國最大地下儲氣庫全面建設的序幕;6月鹽穴地下儲氣庫金壇儲氣庫一期工程投產試運,未來全部投產后庫容量將達到4.59億立方米,可用于調峰氣量2.81億立方米。7月國內首個含水層儲氣庫前期勘探評價研究工作圓滿完成,中俄東線楚州儲氣庫順利通過預可研復審。? ? ? ? 2017:供需或雙增長 ?   2017年天然氣供應穩定增長,產量增速回升,進口量仍保持較高增速。 ?   2017年,國內宏觀經濟延續緩中趨穩態勢,主要用氣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但受環保政策推動,國內天然氣需求穩中趨升。天然氣供應穩定增長,產量增速回升,進口量仍保持較高增速,市場供需總體寬松,季節性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 ? ? 需求穩中增長   天然氣市場需求穩中趨升 ?   預計2017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16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9%;考慮庫存因素,預計天然氣消費量21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比2016年上升0.1個百分點。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將達到6.5%。天然氣市場需求受宏觀經濟、價格、環保政策等因素影響顯著。 ?   2017年,電力、鋼鐵、玻璃、陶瓷等主要用氣行業仍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用氣需求不旺。而國家將在年底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環保需求尤其是霧霾治理迫切要求增加清潔能源比重,推進各地加快煤改氣進程,拉動用氣需求增長。 ?   國家提出了2017年天然氣消費占比6.8%和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比10%的規劃目標,當前政策情景下實現這些目標面臨較大挑戰,亟需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   城市燃氣拉動需求作用明顯 ?   2017年,城市燃氣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3.2%至927億立方米,交通用氣有望恢復增長。發電用氣穩健增長,同比增長7.0%至373億立方米。工業用氣需求不旺,同比增長2.1%至589億立方米?;び脷獾兔?,同比下降5.8%至241億立方米。城市燃氣、發電用氣占比上升;工業燃料、化工化肥用氣占比下降。 ?   城市燃氣需求快速增長。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區域管網的逐步完善,居民、商業用氣快速增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并將天然氣和電能作為清潔采暖的主要方式,這將拉動采暖用氣大幅提升,淡旺季峰谷差進一步加大。交通用氣將隨著油價的逐步回升,經濟性優勢再現,有望恢復增長。 ?   發電用氣穩步增加。隨著國家下調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和門站氣價格市場化試點改革的推進,加之煤炭價格的回升和環保壓力的升級,重點地區氣電成本較煤電成本劣勢縮小,部分氣電企業或能扭虧為盈,發電用氣需求有望穩步增長。 ?   工業用氣有望回升。2017年,鋼鐵、玻璃、陶瓷等工業制造業去產能化效果初步顯現,環保政策、氣價政策、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質量升級要求將推動部分工業企業實現從燃料油和煤炭燃料向天然氣的過渡,推動用氣需求回升。 ?   化工用氣低迷。盡管煤炭價格和油價逐步回升,但天然氣作為化肥化工原料仍然不具有成本優勢。加之產能嚴重過剩,化肥化工用氣需求將持續低迷。 ?   供應總體寬松 ?   預計2017年中國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進口量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天然氣供應總體寬松,但受儲氣調峰能力不足影響,季節性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 ?   國內天然氣產量增速穩步回升 ?   2017年,中國天然氣勘探開發穩步推進,產量穩步增長。預計國內氣產量1380億立方米(含煤制氣,不含地方企業煤層氣),同比增長2.9%,占比62.9%。預計全年中國天然氣市場供應總體過剩,但受儲氣調峰能力不足影響,季節性供需矛盾難以緩解。 ?   進口量保持快速增長 ?   隨著中石化天津南港、廣匯啟東、新奧舟山、中海油粵東、迭福LNG接收站的陸續建成投產,中國LNG接收能力大幅提升,全國LNG接收能力將超過6000萬噸。隨著澳大利亞APLNG、高庚LNG項目的逐步達產,2017年新增長貿LNG可進口資源量將超過1500萬噸。綜合考慮需求和經濟性因素,預計LNG進口量超過2800萬噸,同比增長12.3%。管道氣進口量穩步增長,預計進口量42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預計2017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8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2%,占消費量的比例為38.3%。 ?   進口氣價格方面,由于長貿LNG價格與油價掛鉤滯后5~6個月,預計2017年進口管道氣和進口LNG價格將小幅回升,但仍將保持較低水平。?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