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國土資源部近日宣布,中國在南中國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 ? ? 據央視等媒體報道,中國此次可燃冰試開采現場距香港約285公里,采氣點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自5月10日正式出氣至今,已累計產出逾12萬立方米,最高產量達日產3.5萬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完成預定目標。試開采同時達到了日均產氣1萬立方米以上以及連續一周不間斷的國際公認指標,這標志著中國在該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 ? ? 可燃冰到底是何方神物?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白色或者淺灰色類冰狀的結晶物質,會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扇急紵a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十倍,而且燃燒后不產生殘渣和廢氣。同時,可燃冰全球儲量巨大,相當于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一種清潔高效的未來替代能源。按照央視的說法,可燃冰就像《變形金剛》中機器人們爭奪的“能量塊”,體積雖然小,但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而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的話,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也就是說相同體積的情況下,可燃冰蘊含的能量大約是天然氣的167倍! ? ? ? 中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壓力降低,之后再將分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中國自主研發一套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盡管如此,但業內普遍認為距離可燃冰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或者是其他的商業使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試開發后中國仍要在相關方面加強研究來確保開采技術安全穩定高效,因為在國際領域,可燃冰開采難度極大是公認的。同時,可燃冰開采也存在極大的風險,如果開采不慎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有可能引發強烈的溫室效應,這就大大的違反了初衷。如何安全、經濟地開采可燃冰,并且從中分離出甲烷氣體,依然是目前各國面臨的難題。目前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積極研發可燃冰開采,但都還未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 ? ? 在汽車行業,能源問題在很多年前就被提出來是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隨著石油資源的不斷消耗,傳統燃油汽車在未來將被新能源取代成為了大勢所趨。在可燃冰未能取得更大的突破之前,可燃冰不會主導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發展。 ? ? ? 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相關文件仍專門強調了“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還有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兩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了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全面支持。隨著國家政府的推動以及相關廠商的積極投入資金及技術,前幾年暴露出來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問題以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在不斷改善優化,其發展成果也顯而易見。僅在新能源汽車全球最大的推廣城市上海,2016年本市共實現新能源汽車推廣上牌45474輛,在全國率先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逾10萬輛的城市,達到10.3萬輛。2016年本市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同步發展,完成新建充電樁3.63萬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5.8萬個,其中私人及專用充電樁5.1萬個、社會公共充電樁0.7萬個。據上海市充電樁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安悅充電相關負責人說,安悅充電在2017年預計建設6000根充電樁并在全國落成建設8個充電站,而且整個上海將形成中心城區平均2公里充電服務圈,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撐。 ? ? ? 綜上可見,在可燃冰商業使用成熟之前,目前新能源技術在長時間仍舊是主流,隨著現有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配套設施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日趨成熟并廣泛被消費者認同。不管是可燃冰的試開采成功還是現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國顯然已走在世界前列。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