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液化天然氣(LNG)的出現為天然氣提供了新的貿易形式,使其突破了管道氣的地域限制,加快了貿易全球化。2016 年,全球 LNG 貿易總量約 2.81 億噸,比上年增長了近 10%,約占天然氣貿易總量的 1/3。LNG 貿易的快速增長擠壓了管道氣的發展空間,作為全球管道氣貿易龍頭的俄羅斯勢必會面臨一些壓力,尤其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將遭遇美國等新興 LNG 生產國的競爭。歐洲的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策略和歐美傳統的地緣政治關系將導致俄羅斯失去部分歐洲天然氣市場份額,但其仍會在歐洲天然氣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 ? ? 俄羅斯:市場份額重于一切 ? ? ? 如果不考慮地緣政治因素,美國 LNG 對俄羅斯管道氣的優勢并不在于價格,而在于其靈活的定價方式和貿易形勢。目前,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天然氣貿易采用的是十年以上的長期合同,由于長期合同是經由供需雙方直接通過談判協商確定,在天然氣貿易中排除了第三方,降低了交易費用。但缺點也很明顯,因為長期合同沒有固定模版,雙方需要逐條協商,談判難度大、時間長。另外,與現貨和短期合同相比,長期合同的價格缺乏靈活性,在油氣價格較高或較穩定時,長期合同的價格弊端并不明顯,一旦市場出現劇烈變化,靈活的現貨和短期合同就更受消費者青睞。 ? ? ? 受 2014 年下半年油價斷崖式下跌影響,現在天然氣市場上恰恰出現了后一種情況。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歐洲的天然氣現貨與長期合同價差已達到 2009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以德國為例,該國 NCG 和 GPL 兩個天然氣交易中心 2016 年的天然氣現貨價格平均只有約 6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與油價掛鉤的長期合同氣價在 8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F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上有近一半的天然氣供應合同采用的是與現貨價格掛鉤的定價機制,意大利、荷蘭、法國、德國等都表達了希望與俄羅斯就長期條款進行重新談判的想法。 ? ? ? 由此可見,即使沒有美國 LNG 的競爭,在當前的油氣市場條件下,俄羅斯也需要對其與歐洲的天然氣合同進行適當調整來增加其天然氣對歐洲的吸引力,穩定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份額。 近兩年,俄羅斯也開始采取措施。2015 年 6 月,俄羅斯石油公司與德國意昂集團簽署了為期 3 年的短期供氣合同;9 月俄羅斯修改了對亞美尼亞的長期供氣價格,從之前的 6.7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降至 5.8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15 年底,俄氣表示,愿意考慮歐洲買家重新商討合同形式和價格的訴求,并將為此制定時間表。2016 年初,俄氣高管曾公開表示,該公司有約 1000 億立方米的閑置產能,大概相當于其目前產量的 1/4,是否動用取決于公司未來的戰略需求。有分析師將其解讀為俄氣可能效仿本次油價下滑之初沙特的做法,在歐洲與美國 LNG 和其他國家的天然氣開打價格戰??偟膩碚f,俄羅斯未來可能選擇犧牲部分經濟利益來保證其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份額。 ? ? ? 實際上,真正能對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地位產生影響的是挪威而不是美國。雖然美國現在已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但其所產天然氣多數用于國內消費,對外出口很少,無法與俄羅斯的出口規模相提并論。俄氣稱,俄羅斯 2016 年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約 1700億立方米,相當于 1.15 億噸 LNG;而美國到 2020 年的 LNG 出口能力也只有俄羅斯的一半,更何況這些 LNG 并不是全部出口到歐洲。與美國相比,俄羅斯更應警惕來自挪威的競爭壓力。一方面,挪威也是歐洲國家,與其他歐洲國家沒有地緣政治上的隔閡,其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比俄羅斯要順利;另一方面,挪威的油氣資源量很豐富,其對歐洲其他國家出口的既有管道氣又有LNG。2016 年挪威共向歐洲出口 1085 億立方米管道氣和 1000 萬噸 LNG,與俄羅斯的 1700 億立方米差距并不算太大,挪威已在 2015 年取代俄羅斯成為西歐地區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未來幾年內,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將基本保持穩定,而挪威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 ? ? 短期預測:LNG 供應過剩不可避免 ? ? 截至 2016 年底,全球已投產的 LNG 項目共有 43 個,年供應能力約為 2.8 億噸,還有近 20個在建項目,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印尼和馬來西亞。其中以澳大利亞和美國最多,這兩個國家也是未來 LNG 供應增長的主要來源。 ? ? ? 根據費氏全球能源咨詢公司(FGE)的預測,今年全球 LNG 供需將總體平衡,約為 2.9 億噸;從 2018 年開始,由于新投產 LNG 項目的增加,導致 LNG 新增供應量大幅增加,LNG 市場將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預計過剩量約為 900 萬噸;到 2020 年,全球 LNG 供應量將增加 1.04 億噸/年,其中 1/3 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LNG 供應總量將超過 3.8 億噸,而需求量只有 3.6 億噸,將有約 2000 萬噸的 LNG 供應過剩;之后在 LNG 供應增速放緩和需求加速增長的推動下,LNG 供應過剩局面會逐漸緩解,2023 年將恢復供需平衡。 ? ? ? BP 在 1 月發布的《2035 年能源展望》報告中稱,預計全球 LNG 供應將在 2017~2020 年大幅增長,美國和澳大利亞是主要增長來源,但由于需求增長滯后于供應增長,此期間 LNG 市場會出現較嚴重的供應過?,F象。LNG 貿易商維多集團認為,未來 5 年,全球 LNG 供應量將從 2015年的 2.4 億噸增至 4 億噸,到 2020 年將出現約 4000 萬噸的 LNG 過剩量。高盛和穆迪也認為,LNG會經歷短期供應過剩局面。高盛預計,LNG 過?,F象今年就會出現。穆迪預計,2020 年前,全球 LNG 供應量將增加 44%,超過中國、印度等主要 LNG 消費國的需求增長;LNG 供應過剩會在 2019 年達到峰值,約為 5500 萬噸,持續到 2025 年左右。 ? ? ? 美國算得上是 LNG 市場上的一匹“黑馬”。頁巖氣革命推動了美國天然氣產量的持續增長,使其從天然氣凈進口國向凈出口國轉變,近年來美國除增加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管道氣出口外,還在加快 LNG 終端建設,推動國內天然氣以 LNG 的形式流向更多國家和地區。2016 年 2 月,裝載 16 萬立方米 LNG 的船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薩賓帕斯出口終端開往巴西。這是美國首次將本國天然氣以 LNG 形式出口,標志美國由天然氣進口國向出口國轉變。 ? ? ?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2016 年 11 月,美國的天然氣出口量為 2.1 億立方米/日,進口量為 1.98 億立方米/日,60 年來首次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同時,在出口 LNG 后近一年的時間里,美國 LNG 出口的主要市場也在發生變化。2 月剛開始出口 LNG 時其目標市場是拉美國家,一方面這些國家有較大的天然氣需求缺口,另一方面地理上的優勢使得美國的 LNG 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但隨著韓國、日本和印度進口量的增加,亞洲逐漸取代拉美成為美國 LNG 的最大買家。彭博社 2016 年 12 月底的統計稱,12 月美國共出口 12 批 LNG,其中 10 批的目標市場是亞洲,而且美國未來 3 年內每年 4290 萬噸的 LNG 出口量中有一半以上被亞洲國家買走了,其余的則將出口到歐洲。美國可能成為僅次于卡塔爾和澳大利亞的世界第三大 LNG 出口國,短期內會加劇 LNG 市場的供應過?,F象,并使非洲東部、加拿大西部和俄羅斯的 LNG 建設項目面臨激烈競爭。 ? ? ? 歐洲:或成 LNG 市場“緩沖區” ? ? ? 從目前全球 LNG 市場情況來看,亞太地區是最大的 LNG 消費市場,占全球 LNG 貿易量的60%以上,而且前幾年亞太地區的 LNG 溢價非常嚴重,眾多 LNG 生產國都將亞太鎖定為主要目標市場。但受油氣價格低迷、日韓需求疲軟、區域內供應量增長超過預期的影響,亞太地區的 LNG溢價已基本消失,雖然未來該地區仍將是 LNG 消費主體,但增長前景并不樂觀。 ? ? ? 一方面,作為亞太地區 LNG 消費主體的日本和韓國需求增長乏力。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錫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亞太地區的 LNG 進口量約 1.76 億噸,較 2015 年增加了 5.3%,日本和韓國是該地區的 LNG 消費大戶,也是全球最大的 LNG 進口國,LNG 進口量約占亞太地區 LNG 進口總量的 70%,但近兩年 LNG 需求持續疲軟。其中,日本 2016 年進口了 0.83 億噸 LNG,同比減少了 2%,是連續第二年負增長;韓國的進口量為 0.33 億噸,與 2015 年持平。中國和印度是近兩年來亞太地區 LNG 進口量增加的主要來源,但中印兩國 LNG 進口量之和也只有日本的一半,因此對整個地區進口增長的拉動有限。 ? ? ? 另一方面,在前幾年油價高企和亞洲溢價的推動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亞太地區產氣國上馬了大量 LNG 項目,導致近兩年的 LNG 供應增長超過預期。2015 年,亞太地區的 LNG 供應量約 1.6 億噸,略低于消費需求;2016 年增至 1.76 億噸,比消費需求高出約 200 萬噸。短短一年時間,亞太已從 LNG 凈進口地區轉為凈出口地區,因此未來亞太地區大量吸收其他地區過剩 LNG的可能不大。拉美、中東和非洲雖已成為 LNG 進口地區,未來進口量仍將持續增長,但這 3 個地區缺少必要的 LNG 進口終端設施,浮式液化天然氣(FLNG)終端的建設雖時間短但儲運能力有限,這些地區也不能在短期內接納幾千萬噸的過剩 LNG。 ? ? ? 相對于以上地區而言,歐洲既有成熟、完整的天然氣市場,又是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區之一,而且目前仍以管道氣為主,在其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的推動下,LNG 或許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費氏全球能源咨詢公司預測,今年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將保持在 2016 年 4.8 億立方米/日的水平。2020 年前,歐洲因天然氣產量下降和煤轉氣需要,將新增約 6800 萬立方米/日的天然氣需求,如果全部換算成 LNG,每年有約 1700 萬噸的新增需求。因此,歐洲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扮演 LNG 供需緩沖區的角色,美國等國家新增的 LNG 供應將主要流向歐洲市場,與以俄羅斯為主的管道氣爭奪市場份額。實際上,目前美國的 LNG 已登陸南歐市場,今年 6 月將首次對波蘭出口 LNG,正式實現對獨聯體國家的 LNG 出口,屆時美國將在中東歐和西歐與俄羅斯的管道氣展開競爭。 ? ? ? 美俄之爭:LNG 和管道氣“各有千秋” ? ? ? 對于歐洲的天然氣消費國而言,美國的 LNG 和俄羅斯的管道氣各有優勢和不足。 ? ? ? 首先,在價格方面,雖然管道氣的前期投資巨大但運營成本低于 LNG,俄羅斯天然氣無論是在資源量、產量還是出口量方面在全球都首屈一指,且現在開發的全是常規氣,勘探開發成本遠低于美國的頁巖氣。根據俄氣公布的數據,在當前的匯率水平,其國內在產氣田的開采成本只有約 0.15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運營成本約 0.35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加上 0.5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礦產資源開采稅,俄羅斯公司生產天然氣的總成本約 1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出口時需加上 30%的出口關稅,以及管輸費和過境費,但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管道氣成本也不會超過兩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目前,美國的天然氣主力是頁巖氣,平均開發成本在 2~3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這只是井口成本,加上輸送、氣化和船運等成本,美國出口到歐洲的 LNG 需要 4 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價格才能贏利。因此從價格來講,俄羅斯的管道氣比美國的 LNG 更具競爭優勢。 ? ? ? 其次,在定價機制方面,俄羅斯對歐洲的管道氣出口主要采取長期購銷合同的方式,買賣雙方直接控制輸氣管道,定價上堅持將氣價與油價掛鉤,按照一定的計算公式確定氣價,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對氣價影響很大。一方面增加了油價波動等因素導致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天然氣的交易價格。而美國的天然氣市場則主要采取氣對氣競爭的定價模式,管道運營商只提供管輸服務,產品價格是生產者與消費者協商確定,主要通過短期合同進行現貨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在交易中心競爭確定。在油價較高時,購買方相對較容易接受長期購銷合同,但目前油價持續低迷,天然氣現貨價格低于中長期期貨價格,消費者更愿意選擇靈活性更高的短期合同。加上現在天然氣市場也總體表現為買方市場,買方也希望通過更靈活的貿易方式增加天然氣定價的主動權,因此美國的 LNG 在貿易形式和定價機制方面比俄羅斯的管道氣更有優勢。 ? ? ? 再次,歐洲和美國在地緣和文化上有“傳統友誼”,而與俄羅斯之間芥蒂頗深。一方面,由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關鍵遺產,歐洲,尤其是西歐和東歐國家對蘇聯的戒備心理便轉移到俄羅斯身上。另一方面,俄羅斯通過豐富的油氣資源大搞能源外交,與烏克蘭等油氣進口和過境國都有過摩擦,其中最典型的是與烏克蘭的氣價糾紛導致兩次對歐洲天然氣供應中斷。歐洲國家認為,其無法從俄羅斯獲得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因此近幾年提出了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戰略,包括繞過俄羅斯的納布科輸氣管道計劃、南部天然氣走廊計劃,以及增加 LNG 進口等措施。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如果為新增的天然氣進口選擇來源,在價格相差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歐洲應更愿意接受美國 LNG。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