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年的發展中,陶瓷業成為了應縣的支柱產業。從初始的燒成系統由燒煤的土建窯,到使用煤氣發生爐生產煤氣燒成,再到今年5月全部完成天然氣改造,應縣陶瓷業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在這個眾所周知的人員密集性產業中,安全生產大于天,天然氣改造的完成消除了過去煤氣燒成的多項安全隱患,為應縣陶瓷業健康安全發展奠定了基礎。 ? “煤改氣的成功源于市縣兩級政府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睉h副縣長王文說。年初朔州市下達關于開展陶瓷企業環境污染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后,應縣政府積極落實。市縣兩級領導與每一個企業家交流、做工作,并從政策上予以支持,讓利讓價。截至5月8日,16家企業中,13家企業的20余條生產線全部改造完畢,剩余3家中2家不具備條件、1家瀕臨倒閉,全部關停。在天然氣改造過程中,13家企業包括窯爐改造在內共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 ? 陶瓷行業其實是微利行業,一條生產線一年的利潤不過100-200萬元,而且應縣陶瓷企業多數資金并不雄厚。那么他們為什么愿意花這么多錢進行改造?除了市縣兩級領導的努力,企業又是如何想的呢?6月22日,“三晉安全行”采訪團走進了一家企業——應縣富彩陶瓷有限公司。 ? “這是原料區、成型區、燒成區、彩烤區?!惫靖笨偨浝硗踉揭灰幌蛴浾呓榻B道。燒成區和彩烤區兩條生產線已全部改造成天然氣。兩個窯爐每天燃燒天然氣11000立方。由于天然氣價格高于煤氣,企業每月要多花費20萬元。 ? “家有千萬,群死群傷全完蛋。我們在改造過程中是非常積極的,因為煤氣無色無味,太容易引起中毒事故。為此我們是操碎了心?!蓖踉秸f。作為高危險源,企業在使用煤氣發生爐時期,除了煤氣站要派十幾人,隧道窯也要巡檢工不停地巡檢,以防事故?!疤烊粴鉄o毒無味,只要控制好窯爐附近的安全流程,不產生明火就不會引起爆炸,安全系數提高了很多。而且人員成本也大大降低,煤氣站已經關閉,節約了十幾個人的用工成本?!?? 不僅如此,市縣兩級領導積極溝通輸氣企業,使天然氣價格從每方2.6元降到了1.85元,為企業極大地降低了成本。由此,全縣20余條生產線每天需燃燒6萬多方、全年2100多萬方天然氣,企業每年可省出1600多萬元。 ? ? 煤改氣還源于環保方面的壓力。煤氣冷凝會產生含酚廢水、窯爐煙氣需要脫硫、煤氣發生爐產生的煤焦油屬于工業危廢,治理投入都不會少,而且小企業技術水平低很難達到環保部門的要求?!澳戏降囊恍┨沾善髽I由于環保不達標,許多已經逼停?!蓖跷恼f。 “我們鼓勵督促陶瓷企業進行天然氣改造,是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蓖跷恼f。據了解,目前應縣陶瓷年產量10億件,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3億元。在搞活現有陶瓷企業的同時,應縣將繼續扶持新上一批陶瓷項目,“十三五”期末力爭陶瓷生產能力翻一番,全縣陶瓷生產線達到50條,產量突破15億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