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4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提出:“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到2030年,力爭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350億立方米以上?!?? ? ? 當前,我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僅為6%左右,與世界平均水平的24%有較大差距。天然氣作為低碳化石能源,在能源轉型進程中應該具有重要地位。相對于非化石能源,天然氣具有資源量大、產業化程度高、清潔安全、產業鏈各環節技術成熟、供應穩定的優勢。天然氣產業集成這些優勢之后所表現出來的競爭力是目前的非化石能源所不具備的。因此,培育天然氣的能源主體地位或將是能源轉型的必經階段。然而,不可否認,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浪潮洶涌,各類消息鋪天蓋地,頻繁占據媒體頭條的環境之中,我國天然氣產業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了。 ? ? ? 天然氣產業在我國的步履維艱多少有些無奈。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天然氣消費人口不足4億;工業化、城市化正處于進程之中,多個領域可以用到天然氣;政府已經向國際社會做出應對氣候變化的莊嚴承諾,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達峰并盡可能提前。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利好天然氣消費的,可以說國情使得天然氣的消費潛力無限。然而,我國的天然氣消費在前些年連續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之后增速明顯放緩。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天然氣價格處于較高水平,限制了天然氣在經濟領域的大面積應用;二是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不足,限制了其消費地區的擴大。當然這兩個因素相互影響,基礎設施的不足使得市場對天然氣的資源配置能力不足,利用市場機制降價空間被嚴重抑制。 ? ? ? 當前的國際油氣市場出現了一些有利于消除打破天然氣消費瓶頸的因素,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氣價下行。天然氣價格雖有其特殊性,但其基本走勢與油價走勢有一定的關聯。2014年油價下行之后,天然氣價格也隨之下降。2013年亞太市場交易的液化天然氣(LNG)價格一度高至16美元/MMBtu,伴隨著油價的持續低位運行,氣價也隨之相應調整。目前亞太市場LNG價格在7至8美元/MMBtu。一些咨詢機構的數據顯示,當前至2020年前后中東、澳大利亞等主要天然氣出口國的LNG項目獎陸續投產,投放市場的天然氣資源供應充分。此外,美國“頁巖氣革命”在特朗普能源新政的刺激下繼續迸發出活力,天然氣出口份額增長已成必然趨勢,且美國有意出口天然氣至中國??傮w看來,國際天然氣買方市場的特征日益明顯。當前的市場形勢與2014年之前相比可以說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天然氣進口國而言意味著機遇,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 ? 外部環境的變化是外因,內因則是改善天然氣消費條件從而拉動需求增長。在充分借鑒天然氣消費大國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政府已經出臺了有關天然氣管網改革的相關政策。其中,“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改革思路已經明確,具體的執行環節中有信息公開、準許成本與合理收益率的相關規定,體現了政府降低天然氣價格的決心。近期國家又出臺配氣價格改革的相關文件,劍指“最后一公里”供氣環節,明確提出配氣環節的投資收益率最高上限是7%,以及各主體在執行過程中可視具體情況變化靈活下調的改革精神。天然氣的利用涉及國計民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點,因此有觀點認為氣價總體應保持較低水平以保障國民福利。關于管網和配氣環節的改革將有效降低天然氣價格,有業內專家預測天然氣的終端價格可因此降低1元/立方米。 ? ? ? 除了管網和配氣環節政策方面的調整之外,未來天然氣消費布局的改變對于促進天然氣消費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很長一段時期,天然氣是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奢侈品”。由于資源短缺,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的氣源主要服務于沿海經濟相對發達省份。天然氣輸送千里迢迢,跨越數千公里至東部沿海,僅運輸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今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特別是東部沿海LNG接收站的建設以及陸續投入使用,管道氣與進口LNG相比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在此形勢下,可以考慮在管道沿線地區加大天然氣產業布局力度,經濟有效地利用更多份額的天然氣。當前,沿海一些省份天然氣管網建設力度加大,一些省份提出天然氣縣縣通、村村通發展規劃,積極推進省內管網建設以及互聯互通,這應該說是一個好的現象,有助于擴大天然氣的輻射地區。此外,除國企之外,部分民營企業也表現出修建LNG接收站、進口國際天然氣資源的愿望,對這些行為政府應該予以肯定并給予政策扶持。鑒于沿海地區經濟相對發達,消化天然氣價格的能力較強,應將其視為擴大天然氣消費的重點地區。 ? ? ? 鼓勵天然氣消費,硬件設施非常重要。美國之所以能大規模消費天然氣,除氣源充足價格低廉之外,四通八達的管網及儲氣調峰設施同樣功不可沒。我國應借鑒美國天然氣消費的經驗,將基礎設施的建設作為當前及今后發展和政策扶持的重點。目前,我國天然氣管網不足10萬公里,而美國的管網里程達數十萬公里,這就是差距所在。 ? ? ? 鼓勵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應進一步發展“軟件”,修訂和完善現有天然氣利用政策。目前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制定主要是基于天然氣短缺背景之下制定的。隨著天然氣市場轉向賣方市場,以及培育天然氣主體能源,鼓勵天然氣消費的需要,政策應予以修訂。究竟哪些與天然氣利用相關的產業應該受到限制或鼓勵,應視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條件和產業發展需求來確定,不宜搞一刀切式的政策調控。無論是天然氣發電還是天然氣化工或者天然氣作為交通能源,只要具備發展條件和相應的市場,均應予以鼓勵。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的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而本具有技術優勢的天然氣汽車則受到了冷落,需要引起重視。供應方式方面,在管網和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具備大面積地區覆蓋條件下,應積極推進天然氣消費點供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當前的環境治理、清潔取暖政策目標催生的煤改氣工程實施就為天然氣點供提供了發展的條件。培育天然氣主體能源需要順應時勢,因地制宜。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