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迎接能源行業的“百花爭艷”時代

? ? 自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開始,全球經濟在陰霾中已持續了近十年的時間。各行各業面對沖擊時都在努力尋求變革的途徑以圖自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能源行業作為經濟社會運行的“造血”行業,自然是危機之下開啟變革的先鋒。 ? ? 后金融危機時期,能源受到“供需”雙動。綜合過去十年的表現,全球能源需求在增速下中繼續保持增長,只是需求增速有所下降。能源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大,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成為抵御危機沖擊波的有效手段,低碳能源發展受到重視并有了實質性的進步,其中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基本上擺脫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發展依賴油價變化的束縛。 ? ? ? 人口是未來能源需求的第一推動力。就中長期發展趨勢看,世界人口總量還將保持增長,中國、印度、非洲的人口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全球經濟依靠消費拉動的人口基礎還存在。據聯合國人口展望數據,2000年~2016年,全球能源消耗總量由93.2億噸油當量增長到128.6億噸油當量,增長38%。到2020年和203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78億和85億,中長期內全球能源消費將有顯著的人口導向特點。 ? ? ? 煤炭的“危機意識” ? ? 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在金融危機發生后的近十年時間里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目前的發展水平尚不能對化石能源形成顛覆性的替代,很長一段時期內估計也是如此。 ? ? ? 從各種機構的預測看,即便到2030年和2050年,化石能源依然占據能源消費主體。雖然不能顛覆化石能源,但新能源在市場上搶得一定的份額則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鑒于全球“去煤化”趨勢已經出現,新能源替代的首先是煤炭。煤炭在人類社會進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至今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BP能源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煤炭在產量同比略有下降的情況下,儲采比還達到了114,遠高于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采比。因此,煤炭短期內退出能源歷史舞臺是不現實的。 ? ? ? 通過分析一些能源消費大國在能源改革方面的作為不難發現,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時,這些國家也在做“挽救”煤炭的努力。比如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后對美國國家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就涉及到能源領域。特朗普鐘情于傳統化石能源,希望能有機會讓煤炭行業再次強大起來。但是特朗普重振煤炭產業不是沒有條件,他必須做到讓煤炭清潔化利用。 ? ? ? 我國在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戰略中確立了去煤化的目標,但在去煤化的同時,政府對煤炭清潔利用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近期政府先后出臺了促進煤炭清潔化利用的系列文件,包括各類規劃和行動綱要。從發展進程看,若煤炭在清潔化利用方面不能取得大的突破,未來的市場份額降低將是不可避免的。 ? ? ? 油氣的儲量保障 ? ? ? 石油與天然氣的消費還將保持增長。發達國家進入后工業化時期,石油消費基本上已到達了峰值,但發展中國家還遠遠沒有到這個水平。發展中國家人均石油消費水平低,工業化還沒有完成,還沒有經歷汽車走進千家萬戶的時代,自然是最大的石油潛在需求拉動者。 ? ? ? 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石油證實儲量較1995年增長了51%,儲采比51;天然氣證實儲量較1995年增長了56%,儲采比53。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全球石油天然氣儲量的增長一直沒有停止過。不過從過去十年油氣儲量增量結構方面看,石油儲量增長主要來自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資源量達6.1萬億桶,其中常規石油占44.3%,非常規石油占55.7%。全球天然氣剩余可采資源量約784萬億立方米,其中常規天然氣占55.4%,非常規天然氣占44.6%。 非常規油氣在油氣供應方面的地位正在日益凸顯出來。此外從油氣供應的結構看,將來天然氣跑贏石油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 ? ? 2005~2015年間,世界石油產量年均增長1.0%,2015年世界石油產量達到43.6億噸。而2005~2015年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長2.4%,2015年天然氣產量3.5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大發展的理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與發展周期有關,全球天然氣勘探開發處于早期階段,開發歷程起步晚于石油;二是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被全球認同和接受,而天然氣本身就屬于低碳能源;三是目前天然氣較新能源供應更加穩定,發展基礎穩固。 ? ? ? 新能源的“歷史拐點” ? ? ? 新能源爭得未來全球能源份額的實力究竟有多大?綜合分析各種機構的預測及一些重要國家和地區的發展規劃數據可以發現,到2030年,新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普遍將達到20%。 ? ? ? 從目前的行業表現看,新能源的短板主要在于產業化程度低,不如煤炭、石油、天然氣那樣有著成熟的運行積累。此外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新能源還不具有完全的競爭力。以電動汽車為例,目前的儲能技術和快充技術就還沒有發展到足以支撐電動汽車大面積商業推廣應用的地步,電動汽車配套的設施還沒有大面積建立起來。全球范圍太陽能、風能發展較快,水電也有一定積累,但核電則一直因為安全問題倍受爭議?;茉措m然有碳排放的短板,但供應穩定,而新能源中的太陽能、風能受天氣和季節性影響嚴重。 ? ? ? 因此,當前至2030年是新能源在技術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實現多能互補,完善配套設施以補齊短板的關鍵階段。雖有種種不足,但新能源的大發展是歷史趨勢。從歷史角度看,金融危機也許是新能源發展史上的一個拐點。 ? ? ? 目前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在30%左右,天然氣達到24%,油氣占比54%,油氣是當前及較長時間內能源主角,也是變革的先鋒。油氣產業鏈涉及上游油氣勘探開發、中游管輸及下游煉化等多個環節。由于存在技術經濟性方面的差別,各個環節在相同的經濟環境下對危機沖擊和其他能源發展帶來競爭的免疫力是不同的,這個特點決定了油氣行業在中長期內的發展方針多元而豐富。 ? ? ? 勘探開發的非常規任務 ? ? ? 上游油氣勘探開發方面,石油行業將要更多地進入非常規油氣領域。 ? ? ? 從過去的發展歷程看,這個領域是個難啃的“硬骨頭”。對石油天然氣需求的增長決定了非常規油氣的開發價值,但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僅美國一個國家在頁巖油氣領域取得矚目發展,我國、加拿大雖有頁巖氣產量,但后續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至于頁巖油,估計還得等待數十年方有可能獲得產量,這一點各國與美國有較大差距。 ? ? ? 更具有挑戰性的是,上游油氣勘探開發可能面臨長期低位運行的油氣價格的考驗,這對油氣開采是極大的制約。金融危機后油氣供應過?,F象在全球出現,美國的頁巖油一直在增產,歐佩克為確保市場份額低價跟進,市場低價競爭幾乎白熱化。歐佩克雖在2016年年末開始限產試圖保價,但終究招架不住頁巖油增產的進攻,最終還是未能阻擋油價下行。非常規油氣的開采難度本就大于常規油氣,如今再加上低油價的肆虐,行業從業者面臨的挑戰之大、需要克服的困難之多可見一斑。 ? ? ? 管網建設的必由之路 ? ? ? 以管網、儲氣設施為核心的中游產業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將越來越重要,對天然氣行業尤甚。 ? ? ? 美國是全球天然氣管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境內州際管網長度達到數十萬公里,有眾多的天然氣交易商依托管網進行交易,氣源四通八達,天然氣市場交易程度非常高。若天然氣時代來臨且消費重心向亞太人口稠密區轉移,那么亞太國家的天然氣管網建設將是新形勢下全球油氣行業發展的一個新看點。 ? ? ? 從能源變遷的歷程看,天然氣是由薪柴到煤炭,再由煤炭到可再生能源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世界能源的變遷繞不開這個規律。天然氣管網與儲氣設施不足,是很多國家在氣源供應充分條件下無法施展手腳的根本原因。我國目前天然氣干線長度不足10萬公里,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在接下來的發展進程中,我國要推廣使用天然氣、通過能源結構調整治理大氣污染,管網建設就是必由之路。目前,在我國南方的一些省份已經開始管網的規劃和建設。 ? ? ? 煉化的規?;当?? ? ? 煉油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經濟形勢低迷導致的交通燃料和石化產品需求增速下滑,以及原料劣質化、重質化等方面的問題。當前煉油行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資源屬地國家在低油價形勢下,均加大了下游煉油產業發展力度,北美、中東正在成為全球煉油基地,這些地區原料供應充足,成本低,適宜在低油價下開展煉油深加工以獲得高附加值石化產品,但是這種布局的變化會使得全球煉油產業的競爭加劇。在此形勢下,煉油產業發展從理論上看只有強化內功一條路可走——通過自身業務結構調整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 ? 本著這一目標,今后煉油行業的發展重點應該集中在煉化大型化、一體化方面,實現規模發展降成本。中國石油規劃院的一組數據顯示,600萬噸/年規模的煉廠擴建到1200萬噸/年規模,單位原油投資可節約23%~25%,生產費用節約12%~15%,勞動生產率提高25%~27%,單位產量占地和能耗也隨之減少。在競爭程度加劇的形勢下降本,是企業生存的唯一出路,是決策者面臨的重大挑戰。同時,基于全球煉制原油品質重質化和劣質化傾向,燃料生產清潔化、烯烴原料多元化及化工產品高附加值化的發展趨勢,今后煉油產業在裝置、工藝技術方面需要持續做出調整以適應形勢變化要求。 ? ? ? 新能源的發展提倡各類新能源之間的多能互補,化石能源與新能源也需要實現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目前新能源雖然還不是能源市場的王者,但總有一天新能源的市場地位會出現顛覆性變化。若油氣企業此時考慮未來的轉型問題并盡快介入新能源業務,不失為一種積極明智的選擇。分析??松梨?、殼牌、BP等著名跨國油企在新形勢下的業務調整路徑可以發現,這些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布局新能源、搶占制高點。對于新能源,石油行業應該本著“兼容并蓄”的精神予以接納和發展。 ? ? ?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能源行業進入了“百花爭艷”時代,能源“一枝獨秀”的畫面正在慢慢褪色,石油、煤炭等傳統強勢能源正在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油氣與煤炭作為主體能源,其行業作為能源主體行業,其地位在中長期內依然是穩固的,但需要居安思危,不斷調整以適應行業和市場變化,適時開拓新能源業務,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競爭。 ?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